追梦教育,永远在路上
——记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三平
2017-09-03熊妹刘良初
本刊记者︳熊妹刘良初
追梦教育,永远在路上
——记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三平
本刊记者︳熊妹刘良初
做教研最重要的是什么?想必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三平说:“实践、思考力和学习力是做好教研的根本。”这是他的主张,也是他对自身30多年教研工作的精辟总结。
学生喜欢,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初次见到张三平老师,他穿着白衬衣、白色喇叭裤,及肩的长发梳得油亮,手上戴着一串颇为时尚的手珠。我以为自己记错了,他不是物理老师出身,而是搞艺术的。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初中时,张三平偶遇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留着一头整齐飘逸的长发,穿着当时十分流行的喇叭裤。这时,懵懵懂懂的张三平想到了两个词——儒雅、风度。从此,张三平便把这位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学习他,模仿他,还留起了长发。
后来,那位老师竟成了张三平的高中物理老师。于是张三平爱屋及乌,对物理着了迷,物理成绩也因此一直出类拔萃。
“亲其师,信其道”,由喜爱老师到喜爱老师教授的学科,这是张三平的经历,也是他的经验。他毕业做了教研员,为老师做讲座时,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果学生喜欢你,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怎么让学生喜欢呢?课堂上,张三平激情澎湃而又风趣幽默,常常顺口就说出典故、笑话、名言警句,一堂课下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没一个打瞌睡的。“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不打瞌睡。”张三平幽默地反问道,“学生打瞌睡、没兴趣,那还谈什么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呢?”
课堂外,张三平研究学生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与学生交朋友,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特长和不足,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他还辅导学生撰写论文,不少学生在《湖南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论文。
2016年10月,张三平教过的第一批学生举行了毕业30年聚会。活动中,张三平感慨万千,他问道:“同学们,老师三十年前教的还剩下点什么?”学生们表示,当年教的物理知识早忘得差不多了,但一直记得老师当年在课堂上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人生观的树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张三平坦言,回首教育往事,他没有遗憾。
最骄傲的决定
1984年,张三平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邵阳市教科所从事物理教研工作。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份值得羡慕并且安逸的工作。然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大家眼中的“天之骄子”到岗后竟然“自找苦吃”,向领导申请,一边在所里从事教研工作,一边去一个偏远县的学校教书。几年间,他往返于邵阳城区和学校之间,过着一边教学一边教研的生活。这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但张三平却自得其乐。
“申请去学校教了几年书是我这辈子做的最骄傲的决定。我后来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都是基于那些年的教育实践,那是我不断成长的丰厚土壤。”回忆当初,张三平仍难掩兴奋之情。
那些年正是中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之时,张三平亲身参与了多项教改项目,不仅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还获得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
“我把教科所里上万本文献资料全部啃了一遍,同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学生互教实验’‘讨论式考试’研究等。”张三平不无骄傲地说,“我当时的做法与现在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很契合呢!”
多年的教学经历不仅使张三平将教育理念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读大学时张三平就喜欢写文章,参加工作30多年,这个爱好一直保持着。教书的那几年,张三平写了很多教育日记、教学案例等,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全国所有与物理教学有关的刊物几乎都发表过他的文章。
“写作就是思考。教师仅仅站在大师肩膀上还不够,还要学会反思,站在自己肩膀上向上攀升。”张三平说,直到现在,他的枕头下仍放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一有灵感就马上记下来。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写一篇感想,有时是简单记录一天的工作,有时是对一个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时是一番对人生的感慨。30多年,一切都在改变,张三平写作的习惯没变。他深信:有行动,就有收获;有坚持,才有奇迹。
张三平说:“每位教师的生命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否把自己的生命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作品,取决其本人是否真正用心地书写。”30多年,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网络文章10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编著150余册……其用心显而易见。
构筑家长心灵成长的营地
2017年5月28日,邵阳市湘中图书城4楼人头攒动,有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是来听张三平主讲的“家长心灵成长营”公益讲座的。活动中,张三平与家长们一起分享了如何释放心理焦虑、舒缓负面情绪,融化心灵坚冰,营造和谐幸福亲子关系的方法。
“家庭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但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从而当起了‘甩手掌柜’,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督促孩子做作业、参加各类补习培训。”张三平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问题孩子背后往往存在着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以前,我教过学生,今后,我想更多地同家长交流,帮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科学看待孩子成才。”张三平说。
要扭转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家庭教育何其难!仅仅靠倡导和组织“家长心灵成长营”公益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张三平深知这一点。所以,早在举行“家长心灵成长营”公益讲座之前,他就在微信公众号以及博客上分享健康的家庭教育主张。《孩子不犯错怎会成长?》《走出“听话哲学”的教育泥潭》《接受孩子真实的身高》《打造完美隔代教育》……一篇篇独特的教育经验、朴素实在的家庭教育文章如清风般安抚着家长们焦虑的心。
一些家长就家庭教育中的诸多困惑和现实问题在微信上留言与张三平交流探讨。有一位母亲说,她曾经以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是送他上名校,于是花大力气将孩子送到长沙上学,结果孩子厌学,她也身心疲惫。在看了张三平的文章并面对面交流后,她决定将孩子转学回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悦纳自己,悦纳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最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