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2017-09-03于清海王青林宫春光殷蕊孙桂清
文/于清海王青林宫春光殷蕊孙桂清
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文/于清海1王青林1宫春光2殷蕊3孙桂清3
牙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本文以河北、天津地理区域的牙鲆养殖为例,综合分析了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考虑到单一模式养殖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将三种养殖模式有效搭配构成陆陆接力养殖模式和海陆接力养殖模式能取得最佳效果。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属鲽形目(Pleumnetiformes),鲆科(B o t h i d a e),牙鲆属(Paralichthys),又名偏口、牙片,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养殖生产性能优良,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其养殖区域从最初的我国北方辽宁、河北、山东等地逐渐发展到了南方的浙江、福建等地。养殖模式也有很多种,从最初的工厂化车间养殖逐步发展为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海陆接力养殖及陆陆接力养殖等多模式并存的态势。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的生产成本有着很大差别,其中既有总成本的不同,也有各单项成本的差异;此外,从总体养殖效益(包括养殖风险)上看,不同养殖模式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养殖业者如果能够根据不同养殖模式的各项成本核算及养殖风险预期,并结合自身养殖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养殖模式进行牙鲆养殖生产,应能更好的规避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本文将以河北、天津地理区域的牙鲆养殖为例,对不同养殖模式中的各项养殖成本进行列举说明,同时对其中的各种养殖风险进行分析,希望给牙鲆养殖业者以参考。
一、养殖模式概述
1.工厂化养殖:指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牙鲆养殖,整个养殖阶段都在室内进行。
2.池塘养殖:指将5cm左右鱼苗放入室外池塘进行养殖,直至收获。
3.网箱养殖:指将13cm~15cm的牙鲆幼鱼在海上网箱进行养殖,直至收获。
4.海陆接力养殖:指从5cm鱼苗至13cm~15cm幼鱼阶段在车间养殖,然后进入网箱养殖,至每年10月时仍可进入车间。
5.陆陆接力养殖:指5cm鱼苗进入池塘养殖,10月时进入车间继续养殖或收获。
二、养殖成本分析
由于各养殖场的土地租赁费用(包括车间土地及网箱养殖中的海域使用费)差别较大,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建造费用也有明显不同(以1000m2车间为例,较低的建设费用约25万元,而较高的则需45万元),因此在本文中没有包含土地租金和车间折旧。本文主要计算牙鲆养殖生产的直接费用,包括鱼苗、饲料、水电费、人工、药物及其他(设备更换维修、冷库租赁、仓库费用等)。由于池塘养殖模式下租池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在这种模式中将租用池塘费用计入“其他”这一项中,网箱养殖模式中将网箱成本也计入“其他”项目中。本文综合了4家工厂化养殖、3家池塘养殖、3家网箱养殖、3家海陆接力养殖和3家陆陆接力养殖,成本核算数值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
表1 .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养殖的单位产量成本构成情况
表1.所示为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单位产量成本的构成情况。总体上,池塘养殖的成本最低,其次是海陆接力养殖、陆陆接力养殖、工厂化养殖,而网箱养殖的成本最高。单项成本分析如下:
1.饵料成本
该项成本在所有养殖模式中都是占比最高的一项,其中海陆接力最高,占到总成本的60.40%,池塘养殖最低,也达到42.48%。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养殖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饵料,而这两种饵料在一个养殖周期中所占时间比例对最终饵料成本的占比没有大的影响(配合饲料单位成本低,但养殖周期长;冰鲜饵料单位成本高,但能够明显缩短养殖周期)。在各种养殖模式中,池塘养殖在饵料这一项上优势最为明显,原因是池塘中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它小型生物和微生物絮团可能成为牙鲆的饵料,从而补充了人工投喂。网箱养殖(包括海陆接力的部分养殖阶段)的饵料成本占比较高,这与饵料的流失密切相关。牙鲆在人工投喂时通常到水面抢食,但并非所有饵料均能被吃掉,每次投喂时都会有少量饵料沉入池底,在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中,这部分饵料往往被抢食较差的牙鲆在集中喂食后的一段时间逐渐吃掉,而在网箱养殖中这部分饵料则会从网箱中漏出,从而造成饵料的浪费;但这种问题不能依靠放缓投喂速度来解决,当大部分牙鲆抢食时,快速投喂是保持牙鲆抢食性和生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网箱养殖模式下,工人的工作认真程度和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恰当的投喂节奏就显得非常重要。
2.鱼苗成本
除网箱养殖外,鱼苗成本所占比例均较低。由于牙鲆苗种培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此近几年每尾体长在5cm左右的牙鲆商品苗售价一直保持在0.5元~0.8元。但网箱养殖模式中鱼苗成本较高,占总成本的17.02%,原因是为了保证成活率,最初进入网箱养殖的鱼苗需要更大规格,通常体长在13cm~15cm,这种大规格鱼苗的售价一般在2.5元/尾~3.5元/尾,从而提升了鱼苗成本占比。但如果将5cm的鱼苗在工厂化车间先养殖一段时间,至13cm~15cm时每尾鱼苗的成本可控制在1.2元~1.5元左右,从而可以极大节约鱼苗成本。因而,从鱼苗成本这一项看,海陆接力模式更具优势。
3.水电费成本
从水电费这一项看,工厂化养殖模式占比最高,占到总成本的16.27%,而网箱养殖模式占比最低,只有0.18%。工厂化养殖中需要每天流换水,因而水泵通常24h运转,同时充气泵也要24h工作;而网箱养殖中电费的消耗主要来自生活用电。
4.人工成本
该项成本在所有养殖模式中占比均超过10%,其中,工厂化养殖最高,达到20.30%,工厂化养殖中除投喂外还需要每天清扫养殖池、定期分池倒池,因而需要更多工人。值得注意的是,牙鲆养殖中人工工资近几年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不断上升,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不断加大,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报告称我国渔民年人均养殖量在7吨左右,这与牙鲆的工厂化养殖大致相符,而在欧洲(尤其是北欧)的年人均养殖量在20t以上,在这一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劳动生产效率与养殖设施、设备密切相关,我国目前亟需加大这一方面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5.药物成本
病害是制约牙鲆养殖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牙鲆在一个养殖周期中有几种疾病危害较大,分别是病毒性疾病--淋巴囊肿病、细菌性疾病--腹水病+肠炎病、寄生虫疾病--盾纤毛虫病,这几种疾病都具有预防困难、治疗困难的特点,其中淋巴囊肿病和盾纤毛虫病几乎不能治愈,能够给牙鲆养殖带来毁灭性打击。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这几种疾病均有发生,细菌性腹水病+肠炎病在车间内的治疗还有一些效果,但淋巴囊肿病和盾纤毛虫病则完全无法治疗,尤其是苗种阶段的盾纤毛虫病,死亡率可达80%~100%;网箱养殖模式下,主要是细菌性腹水病+肠炎病危害较大,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则可能造成50%以上的死亡;池塘养殖模式在病害问题上相对较好,基本没有能够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这种模式的病害防控策略主要是调控好池塘水质和底质,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值得注意的是,盾纤毛虫病只发生在工厂化养殖的苗种期,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均不发生,而且一旦将工厂化养殖中患有盾纤毛虫病的苗种转移到池塘或网箱中,则可不治而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得而知,笔者推测可能与工厂化养殖中使用地下水有关,从这一点看,陆陆接力养殖模式和海陆接力养殖模式更具优势。总之,从病害防控角度看,池塘养殖最佳、其次是陆陆接力和海陆接力,纯粹的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则都具有明显缺陷。
以上成本核算中并未考虑资金成本,而资金成本与资金周转快慢密切相关。在各种养殖模式中,工厂化养殖一个生产周期需要9个月~13个月;池塘养殖的周期有些模糊,如考虑到陆陆接力,则需要8个月~9个月;海陆接力养殖周期需要7个月~8个月;网箱养殖周期最短,只需要5个月左右。因此,网箱养殖模式的资金周转最快,相应的资金成本最低。
三、效益分析
如果以目前牙鲆成鱼市场售价42元/kg计算,所有养殖模式均有盈利,池塘养殖、海陆接力养殖、陆陆接力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单位产量净利润分别为19.73元/kg、17.53元/kg、16.34元/kg、15.69元/kg和13.91元/kg,成本利润率分别为88.59%、71.64%、63.68%、59.64%和49.52%,销售利润率分别为46.98%、41.74%、38.90%、37.36%和33.12%。可以看出,但在我国北方的牙鲆实际销售中,工厂化养殖的售价最高,基本可以待价而沽,以较高价格出售;而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售价往往比工厂化养殖低约20%~30%,原因是由于受到水温条件限制,这两种模式的销售都集中在10月左右,大批成鱼的集中上市极大的打压了鱼价(而我国南方如浙江、福建的情况要好一些,那里的网箱养殖通常在3月~5月上市,虽然其售价也略低,但差价应在10%以内),因此,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实际利润率应比上述低约25%左右;而海陆接力和陆陆接力的售价则基本与工厂化养殖相同。因此如果考虑到实际售价,单位利润率的排名应是海陆接力养殖、陆陆接力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
四、小结
每种养殖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池塘养殖模式中,除商品鱼集中上市、售价较低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5月初从5cm鱼苗进行养殖,到当年10月时很难做到所有牙鲆都达到成鱼规格(实际上一般只有30%左右的牙鲆能够达到500g/尾的规格),除非放养大规格苗种,但大规格苗种又存在价格过高、明显增加总成本的问题;如将小规格牙鲆出售则售价较低,不能获取最大效益。因此,养殖户如果有工厂化车间备用,陆陆接力,提前将5cm的鱼苗在车间内养殖到13cm~15cm,然后再放入池塘养殖,或每年10月后从池塘出池后再入车间继续养殖或待价而沽,则能取得更好效果。网箱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自然环境中的不可抗力,如果养殖海域出现赤潮或大风则会非常危险,不排除全军覆没的可能;池塘养殖中也会有春季放苗后的倒春寒及秋季的大风降温风险;工厂化养殖模式受外界自然气候影响最小,从抗自然风险角度看,具有一定优势。
工厂化养殖模式中特别需要注意病害的防控,尤其是淋巴囊肿病(冬季要尽量保持较高水温)和盾纤毛虫病(购买鱼苗时需要镜检,患病后避免盲目用药,最好将病鱼转移到池塘或网箱);网箱养殖模式中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环节的训练,避免饵料的过多浪费,此外需着重注意细菌性腹水病+肠炎病的预防(冰鲜饵料要清洁,高温季节切勿饱食);池塘养殖模式中要尽量设法降低池塘的租金,日常管理中要及时调控水质、底质,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此外,所有养殖模式都需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避免出现因劳动力成本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由于以上三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将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有效搭配,构成陆陆接力养殖模式和海陆接力养殖模式则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2.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3.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