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新时期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主线和着力点全面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
——肖放站长部署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重点
2017-09-03本刊讯
找准新时期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主线和着力点全面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
——肖放站长部署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重点
本刊讯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现场会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站长(秘书长)肖放总结回顾了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对下一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肖放站长指出:2016年11月,农业部党组研究决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水产学会合署办公,合署后,总站学会的职能得到了加强和拓展。如何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好总站和学会的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是总站学会面临的重
要任务。本次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现场会结合召开,就是全面贯彻部党组要求,找准新时期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主线和着力点,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的一次重要举措。
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回顾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努力实现“十三五”推广工作良好开局。开展了“十三五”水产技术推广事业发展11个课题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三五”规划》。二是强化集成示范,全力推进现代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在产业中应用。连续12年组织开展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示范推广。特别是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服务现代种业,不断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积极参与现代水产种业体系建设。累计组织推介水产良种65个,带动各地开展水产良种选育、验证、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果。一年来配合部局审定通过新品种14个,完成4家国家级原良种场验收和22家国家级原良种场复查。四是聚焦质量安全,着力加强疫病监控和规范用药指导。组织31个省份开展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和重大疫病专项监测,全国监测面积达30多万公顷,监测养殖种类70余种、养殖病害近百种,及时妥善处理了部分地区突发疫情。五是加强资源养护,大力提升渔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支撑水平。协助建立全国增殖放流专家库和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国家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和规划布局研究起草工作,积极引导推广体系参与增殖放流苗种检疫、种质鉴定、供苗单位服务等工作。六是完善信息平台,不断创新推广信息服务新方式。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系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开发管理平台、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平台、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养殖渔情云服务平台、水产养殖产业化智慧服务系统、《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等平台有效运行,受到渔民欢迎。七是做好渔情统计,不断增强数据保障与信息分析专业能力。围绕部局“大渔情”体系工作部署,认真做好了渔业生产统计和渔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八是创新产业服务,努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产业扶贫。积极开展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研究,与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完成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及报表制度编制,并在全国实施。九是巩固学会工作,不断丰富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内容。成功举办了可持续渔业与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国际研讨会、中外渔业法律优势比较座谈会、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人工鱼礁国际论坛、世界头足类渔业学术大会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十是加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与现代渔业建设相适应的推广队伍。完成了第三批国家级基层示范站建设,至此全国共创建国家级基层示范站236个,形成了“示范先行、区域带动、连续推进、整体发展”的工作机制。
下一步抓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八大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一: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
重点推进“五个一”工作布局。一是集成一批引领示范模式。围绕节本增效、生态健康、资源养护、质量安全等要求,着力打造一批能引领带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水产养殖典型模式。
二是研发一批关键配套技术。针对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殖容量过高、养殖承载力超负荷、养殖直排等问题,加快水产养殖污染原位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提高技术模式的组装效率、优化程度和适应性,为传统养殖模式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创建一批综合示范点。围绕现代渔业技术综合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高端引领、综合集成、协调融合、开放共享”创建原则,联合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集成度好、带动能力强、体制机制活、展示效果优的现代渔业技术综合示范点。
四是制定一批技术指导意见。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有关要求,配合主管部门,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近海、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调减,养殖废水排放、养殖清洁生产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具有指导性技术意见、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引导养殖者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推动清洁生产。
五是构建一批联合推进机制。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平台,整合相关资源,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渔业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体系。围绕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项目,提升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效率。
重点工作二:加强现代水产种业技术支撑
一是做好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技术指导。开展好主导品种遴选和示范推广工作,逐步建立分品种、分区域的多元联合推广示范新机制,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指导。积极打造水产良种生产性能测试(测定)平台,构建联合育种、保种新机制,研究确立亲本更新及种质换代频次与布局,加快优良品种的扩繁和示范推广。配合做好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验收复查、技术指导、管理办法制定等工作,不断增强推广体系在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是积极参与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实施。积极参与农业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配合做好现代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实施,为建设好水产种质资源场、育种创新基地、品种性能测试中心,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和良种培育,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重点工作三: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技术服务
一是开展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制定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病原生物药物敏感性检测和监测,试验示范测菌选药用药技术,推动精准用药、减量用药。积极推广使用国家标准渔药,试点开展有益微生物制剂测水施用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免疫预防技术,努力构建“零用药”技术模式。继续组织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普及规范用药知识与技能,提升行业规范用药水平。
二是做好疫病防控技术服务。继续做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和重大疫病专项监测,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和相关卫生报告。组织开展新发外来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标准体系。加强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试点开展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不断提升疫病防控和疫情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明确追溯要求,规范追溯流程,统一追溯标准。积极推进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产地准出试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平台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并在大菱鲆、鳗鱼等重点品种上试点应用。
重点工作四: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技术支撑保障
一是做好增殖放流支撑服务。推动制定增殖放流苗种疫病检测办法,加强增殖放流供苗单位监管技术服务,协助建立增殖放流供苗单位备案考核机制,参与增殖放流项目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工作。编写资源养护纲要实施十周年总结宣传材料,完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专家咨询体系。
二是强化海洋牧场技术服务。协助起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办法》和《油补调整资金支持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推动成立海洋牧场建设专家信息库,做好海洋牧场示范区和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监管服务。探索开展海洋牧场技术集成示范,支持引导推广体系参与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协助部局制定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总量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管理技术服务。
三是拓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服务。积极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配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制修订,协助部局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工作。协助制定《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二批)》,组织编撰《中国外来水生生物图鉴》。
重点工作五:加强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技术研究
一是着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打造一批渔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编写发布一批重点品种和重点模式的产业报告,联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大会、产业论坛等活动,不断创新为产业服务的新形式。
二是认真做好休闲渔业和加工技术服务。围绕休闲渔业品牌培育的“四个一”工程实施,做好最美渔村、最美休闲渔业公园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推动成立全国休闲渔业专家库,组织开展休闲渔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建立休闲渔业影像素材库,加强休闲渔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传统渔场景观化和休闲化改造。同时,筹备成立水产品加工专家组,探索建立以质量安全为理念的水产品加工技术联合攻关新机制。
三是做好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加强渔业灾情预警、防灾减灾和灾后评估复产技术指导,做好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开展渔业政策性保险扶持政策研究,探索建立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的公益性水产养殖保险技术支持体系。
四是做好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组织专家赴贫困地区开展水产养殖巡回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精准扶贫。认真落实韩长赋部长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技术指导和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将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打造成哈尼梯田保护和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典型。
重点工作六: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改造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统计、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管理服务、养殖渔情云服务、水产养殖物联网智慧服务、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开发、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等业务信息系统。开发“智慧渔技”和渔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平台之间及各类业务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业务协同。
二是做好渔情统计分析。认真做好渔业统计数据采集、汇审、报送及年报发布,组织开展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试点开展内陆捕捞和海洋捕捞抽样调查。开展重点品种养殖渔情春季、秋季及突发情况生产形势调研。加强水产品市场与贸易信息统计监测,加大市场信息微信公众号推广力度。研究开发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数据库,打造中国水产品进出口价格指数体系,加强国内外水产品贸易监测预警。三是创新推广信息服务。积极推动渔业物联网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智慧水产养殖服务新模式。提升推广体系在渔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中国水产》转型升级,打造杂志、网站、APP、公众号、中国水产年度大会等为一体的信息宣传综合平台。
重点工作七:加强水产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
一是做好学术交流。召开中国水产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及分支机构换届,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指导,不断完善中国水产学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组织召开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广泛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养殖技术、模式和经验,助力我国渔业转型升级。
二是做好科普与评价工作。做好水产科普规划,强化科普专家团队建设,指导基层推广部门创建全国水产科普示范基地。继续开展水产科技周、科普日等科普品牌活动。做好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提升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研究建立渔业科技评价新机制,制订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科技评价咨询专家组,开展试点评价工作。
三是办好学术期刊。实施好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和水产期刊协作网项目,做好《水产学报》《科学养鱼》《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渔业学报(英文版)》等学术期刊的出版管理工作。
重点工作八: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一是创新推广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水产技术推广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渔业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探索推广体系与新型经营主体结合、提升活力的新机制新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建设,组织“十佳”示范站和“十佳”水产技术带头人评选。试点推动新型责任渔技制度,创新公益性推广资源共享、技术“三性”验证等工作机制。积极建立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主体、多元参与的水产技术推广联盟。
二是强化推广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推广机构职责、编制和岗位设置,稳定基层推广队伍,根据2017年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人才工作要点,加强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双师型”推广人才培养试点。积极创建人社部劳模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鉴定及转产渔民技能培训。做好人才开发管理平台和网络视频教学等工作。今年11月份将举办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大赛,请各地做好预赛工作。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今年财政部、农业部整合了相关项目,中央将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予以支持。各地要积极协调,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主体创建等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水产技术推广资金,强化条件和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