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336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2017-09-03广州市暨南大学医学院510632梁永晴徐昌圆夏苏建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疾病谱高峰心脑血管

广州市暨南大学医学院(510632) 陈 唯 梁永晴 张 湛 徐昌圆 曹 彦 夏苏建

46336例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广州市暨南大学医学院(510632) 陈 唯 梁永晴 张 湛 徐昌圆 曹 彦 夏苏建△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急救高峰时段和疾病谱分布特点,为院前急救老年人群急救效率的提高以及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对46336例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谱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出诊量使用圆形分布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336例老年患者中男女比例1.07:1,平均年龄(77.0±9.7)岁。老年人群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一年中的急救高峰期为9月17日至次年5月19日;一天中的急救高峰时段为6:45至20:26。结论 老年人群的急救出车量具有一定的集中趋势,相关部门可据此合理配置急救资源,重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的现场救治能力。

院前急救 老年人 流行病学 圆形分布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1]。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2]。生理功能的降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损失以及活动量的减少,使得老年人群较多患有慢性疾病或心理疾病[3],进而导致各种危、急、重症的易发。国家卫计委资料统计,6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其他年龄段人群的2.5~3.0倍[4]。另有研究发现,院前急救患者中老年人群占有较大比例[5],其急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6],老年人群已成为当今院前急救的重点人群。我国现有文献多以院前急救总体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较少单独研究老年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通过对46336例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当今院前急救老年人群的急救高峰期以及疾病谱分布情况,以期为老年人群的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从某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信息管理数据库中提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358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7],将60岁及以上的患者定义为老年人群,最终获得46336例填写完整的老年患者资料。

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信息管理数据库中的资料导入Excel 2013中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三角函数将具有周期性的月份和时间数据转化为线性数据,使用圆形分布对其进行统计分析[8]。周期性数据的集中趋势用平均角来衡量,检验统计量为雷氏Z值,检验标准α=0.05。

结 果

1.年龄、性别分布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106358例院前急救患者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有46336例(43.6%),其中男性23986例(51.8%)、女性22350例(48.2%),男女比例1.07:1。老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0±9.7)岁,其中60岁~74岁患者为17385例(37.5%)、75岁及以上患者为28951例(62.5%),两个年龄段患者比例为1:1.67。

2.月份分布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60岁以下院前急救患者的分布无明显高峰,除2016年2月患者数量较少以外,其他月份相差不大(图1)。

图1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两组人群每月院前急救患者分布

将一年中60岁以上人群每月的院前急救数据进行三角函数转化(表1)。Rayleigh检验得Z=nr2=531.9310,P<0.01,平均角存在。进一步计算得平均角¯α=228.4178°,对应天数为232天,即1月17日。平均角标准差s=121.0984°,可信区间¯α±s为107.3194°~349.5162°,对应日期为(109天,355天),即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急救高峰期为9月17日至次年5月19日。

表1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月份分布及平均角计算

3.时间分布

24小时分布中,60岁以下患者每小时数量分布呈现出两个高峰,不符合圆形分布的应用条件[9],可大致看出60岁以下人群每天的急救高峰为9:00至10:00和18:00至2:00(图2)。

图2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两组人群24h院前急救患者分布

将60岁以上人群的每小时院前急救患者人数进行转化,计算方式同上,平均角¯α=203.7748°,对应时间为13:35;平均角标准差s=102.6202°,可信区间¯α ±s为(101.1546°,306.3950°),即每天的急救高峰时段为6∶45至20∶26。

4.疾病谱分布

参照ICD-10[10]将急救出诊医生对老年患者的诊断信息划分为以下8类(表2)。昏迷、发热等无法归为具体某类系统疾病的诊断信息归为症状体征组,中毒、酗酒等数量较少的类别归为其他。排除症状体征类,排名前三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

表2 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分布

表3 疾病谱排名前3位疾病各月份的圆形分布结果

表4 疾病谱排名前3位疾病24小时的圆形分布结果

使用Watson-W illiam统计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三类疾病各月份出车数量进行假设检验,F=27.71>F0.05(2,32705),P<0.01,即三组之间至少有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呼吸与心脑血管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圆形分布计算得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间段(表3),创伤与其他两组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际差异不大。

同理,对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三类疾病各小时出车数量进行假设检验。F=67.92>F0.05(2,32705),此时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间段见表4。

讨 论

掌握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和出车高峰,对于强化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方法是将急救出车量绘制曲线图来对高峰时段进行定性描述,无法准确推断急救高峰时段。圆形分布能够综合各月或各小时的出车情况,通过平均角、标准差等指标计算急救高峰日和高峰期来定量反映院前急救出车量在全年的集中程度。

本研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有46336例(43.6%),老年患者占院前急救患者比例接近一半,表明当今老年人群的急诊发生率较高。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急诊率是60岁至74岁人群的1.67倍,提示应将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院前急救的重点人群之一。

一年中老年患者的急救高峰期为9月17日至次年5月19日,与60岁以下人群存在差别。九月中旬开始,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也逐渐下降,老年人群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较差等诸多因素,易导致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易发,雨雪天气更易导致老年人群跌伤的高发[11]。从院前急救24小时分布来看,一天中老年人群的急救高峰时段为6:45至20:26,集中在白天和傍晚,与60岁以下人群的9:00至11:00以及18:00至2:00的急救高峰存在差别。

老年人群院前急救疾病谱中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与已有研究结果较为接近[12],提示这三类疾病仍是老年人群的重大威胁。圆形分布结果显示这三类疾病一年中的高峰时段较为接近,高峰日都在1月份,高峰时段则集中在10月1日至次年6月20日。通过Watson-W illiam统计方法发现,三类疾病在一天中的高峰时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创伤的急救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白天(7:09~18:32),这可能与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且主要集中在白天活动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高峰时段最长,一直持续到23:27,这也提示院前急救相关人员在夜间仍需保持警惕。

为了提高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存活率,应该对急救医务人员开展以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急救知识培训。鉴于老年人群身体素质较差,在外界刺激时,极易导致病情的恶化,可对老年患者实行“先救后送”的原则,这就要求急救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部门还应加大社区健康宣传力度,纠正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醒在湿冷天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在温度较低季节的清晨和夜晚外出。相关部门做好急救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定期开展老年人群体质检查,针对心脑血管、创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做好一级和二级预防;向公众普及CPR、止血、包扎等简单有效的急救医疗技术,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争取能够使患者在“白金十分钟”内得到救命性治疗。

[1]Sheifer SE,Rathore SS,Gersh BJ,et al.Time to presentation w 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associations w ith race,sex,and socioeconom ic characteristics.Circulation,2000,102(14):1651-1656.

[2]Goldberg RJ,Steg PG,Sadiq I,et al.Extent of,and factors associated w ith,delay to hospital presentation in patients w ith acute coronary disease(the GRACE registry).Am J Cardiol,2002,89(7):791-796.

[3]陈炜,郝世超,茅范贞,等.厦门市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770-773.

[4]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9-2220.

[5]万立东,李贝,刘小龙.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5):551-553.

[6]高二祥.老年和非老年急诊患者死亡原因的比较研究.医学综述,2015,21(18):3408-3410.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Day 2012:aging and health:toolkit for event organizers.http://www.who.int/iris/handle/10665/70840,2012.

[8]金丕焕.医学统计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11.

[9]陈伟,赵晓静,张杰,等.河南省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特征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6,33(2):212-214.

[10]Vaartjes I,Hendrix A,Hertogh EM,et al.Sudden death in persons younger than 40 years of age:incidence and causes.Eur JCardiovascPrevRehabil,2009,16(5):592-596.

[11]张婷婷,冯燕玲,刘文生,等.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甘肃医药,2016,35(6):406-408.

[12]周铭霞.老年院前急救患者395例分析及应对措施.亚太传统医药,2010,6(2):64-66.

(责任编辑:张 悦)

△通信作者:夏苏建,E-mail:xiasujian@126.com

猜你喜欢

疾病谱高峰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石庆云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17041例院前急救疾病谱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