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对绿豆萌发芽生长特性及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2017-09-03王戊腾安得霞

种子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磷酸酯绿豆芽培养箱

王戊腾,安得霞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温度对绿豆萌发芽生长特性及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王戊腾,安得霞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实验研究不同温度对绿豆萌发芽生长特性及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豆芽生长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萌发时期的绿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力趋势为先上升达到最大限度后,又稍有降低。

绿豆;生长特性;酸性磷酸酯酶;酶活力

绿豆是豆科蝶花亚科中的豇豆属,既为调节饮食的佳品,又为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防病、治病的良药。绿豆药用价值高,绿豆及花、叶、种皮、豆芽和淀粉均可入药,酸性磷酸酯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尤其是植物的种子、动物肝脏和人体的前列腺。它对生物体内核苷酸、磷蛋白和磷脂代谢起重要作用,能专一性水解磷酸单酯键[1]。近年来,关于大豆酸性磷酸酯酶的研究较多,但对测定不同温度下及不同时期绿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研究罕见。本实验考察温度对绿豆芽的生长特性影响,测定单位时间内405 nm处光吸收值确定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从而研究绿豆种子萌发时活性物质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绿豆,酸性磷酸酯酶酶液,NPP,NaOH,柠檬酸缓冲液。

1.2 仪器与设备

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电热恒温培养箱,分析天平。

1.3 实验方法

1.3.1 绿豆的预处理与培养

将绿豆在设定温度的生化培养箱中萌发。具体操作为∶在经高压灭菌、垫2层脱脂棉的瓷盘上喷水。称取100 g绿豆洗净,浸泡24 h,置瓷盘,放入培养箱培养。每天早晚各喷洒2次蒸馏水,不同批次的种子在统一时间放置,发芽后,隔段时间测豆芽长度并采样分析,按时期选不同长度芽备用。每组以50 g种子为1个样本。

1.3.2 生长特性指标的测定

随机挑培养3 d的30根豆芽,称重测胚轴长、胚根长。生长特征指标结果为30组测量的均值。对所得各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显著性水平为P<0.05。

1.3.3 酸性磷酸酯酶的提取

取出不同温度下培养的绿豆芽样品,取其颈部,依次用自来水和重蒸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称30 g匀浆,加0.2 mol/L乙酸盐缓冲液4 mL,放入温度为4℃的冰箱内6 h。双层纱布挤滤,滤液离心,上清液置透析袋用蒸馏水充分透析,间隔换水10次,透析24 h。透析后酶液稀释,离心,上清液即酸性磷酸酯酶的酶溶液。测定时取原酶液用0.05 mol/L柠檬酸缓冲液稀释10~20倍用。

1.3.4 酶促反应

取试管编号,将预热的酶液1.0 mL(35℃预热2 min)加入到1.2 mol/L NPP 1.0 mL中,恒温水浴槽中精确反应15 min,加入0.3 mol/L NaOH 3.0 mL终止反应。对照组先加0.3 mol/L NaOH 3.0 mL后再加酶液。反应终止并冷却后以0号管为空白,测定OD405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豆芽生长特性的影响

温度对豆芽生长特性影响见表1。由表知,豆芽的鲜质量、胚轴长、胚根长均随豆芽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

表1 温度对绿豆芽生长特性的影响(n=3,x±std)

2.2 相同时期不同温度对绿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将相同时期不同温度下的绿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作对比,如图1。由图可知,在35℃下培养的绿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达到最大时,芽长仅2.5 cm;并且达到最大酶活力后随着发芽的继续进行酶活力迅速降低。而在25℃下生长的绿豆芽的酸性磷酸酯酶活力达到最大时,芽长达3.5 cm。35℃下绿豆芽的最大酸性磷酸

图1 不同发芽时期酸性磷酸酯酶活力随温度的变化

酯酶活力低于25℃和30℃下的最大酶活力[2]。

3 结论与讨论

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关键,豆芽鲜重、胚轴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芽体内的酶活力增加,物质分解、转换和运输速率快,利于芽体细胞的伸展,豆芽生长迅速。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萌发时期的绿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力趋势为先上升达到最大限度又稍有降低[3]。绿豆萌发过程中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时,萌发速度较快,其达到最大酶活力所需时间较短;温度较低时,最大酸性磷酸酯酶活力要低于较高温度下萌发的最大酶活力。这种酸性磷酸酯酶是水解酶,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大小与种子活力大小的指标理论吻合。

[1]纪花,陈锦屏,卢大新.绿豆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0):143-144.

[2]余冬芳,邹琴.温度对绿豆芽苗菜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 247-3 275.

[3]杨立红,孙振兴.刺参酸性磷酸酯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10):440-443.

1005-2690(2017)08-0145-02

S522

B

2017-07-16)

王戊腾(1992-),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

猜你喜欢

磷酸酯绿豆芽培养箱
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磷酸酯淀粉添加量对鸡肉丸品质的影响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磷酸酯化变性对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豆芽芹菜治结石
婴儿培养箱温度指标的校准方法
微生物培养箱的选购与管理
火气旺吃点醋豆芽
我的发现
绿豆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