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探析

2017-09-03杨云高

种子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单季稻单季插秧机

杨云高

(浦城县富岭镇农业新技术推广站,福建南平353416)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探析

杨云高

(浦城县富岭镇农业新技术推广站,福建南平353416)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我国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育苗插秧栽培体系越来越完善,是目前我国单季稻种植过程中常应用的一项农业技术手段。单季稻种植的原则比较简单,主要遵循一年只种一季稻的稻作制度;其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南方地区种植单季稻较少。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单季稻种植与栽培技术日益提升。主要分析了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单季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是依靠高性能的插秧栽培机器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人们育苗插秧栽培的模式,进一步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是根据单季稻的特点及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农业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单季稻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主要包括秧苗培育、大田农艺管理及高性能插秧机操作使用等内容,管理的范围比较集中。

1 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优点

目前,在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的过程中,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方式主要有双模育秧、硬盘育秧及软盘育秧3种。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单季水稻的产量。在单季稻的种植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规范其插秧操作,为基本苗做好保护工作,通过宽行窄窝的方式,给秧苗带来充足的光,并确保其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给个体与群体的均衡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早栽培小苗,有利于早发早空,进而形成大穗,也符合单季稻的种植要求。②节省人工,降低单季稻种植的总成本。机械插秧秧本比例在1∶80~1∶100之间,为单季稻的种植节省了近80%的秧母田。参考以往单季稻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方式的信息内容,1 hm2机插秧的总共成本不超过800元,与使用人工插秧的总成本相比节省了近1 600元,而且工作的效率也有明显的提升,节省了45个人工。传统的单季稻插秧机需要依靠人工来进行后期的操作,手扶步行是其工作的主要模式,根据以往的资料显示,这种手扶步行式的插秧机只能插1 hm2/d,而高速座式插秧机要高出手扶步行式插秧机3~4倍。③有利于社会服务的推进,机械化的育秧、病虫害防治与插秧操作方式,都可以进行集中统一操作,其承担者没有特定对象,比较灵活,可以由机手个人或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担。这种承担的方式进一步地降低了单季稻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还代替了人工载插秧苗的单季稻移栽方式,真正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械育插秧与人工插秧的成本、测产数据相比,前者都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表2)。

2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

2.1 育秧技术

2.1.1 准备种子

在准备进行播秧苗之前,首先要做好消毒、浸种、晒种及选种这4项工作,进而有效地避免发生种皮带病的现象,确保其发芽与整齐度符合单季稻种植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要选出优质的水稻种子,一般需要结合单季稻种植的特点,采用盐水及泥水的方式,来选出精品种子;晒种会选择有太阳的时候,种子在高温环境下晒够48 h,才能进行下一步浸种工作;浸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种子发芽,可以结合日浸夜露与浸种催芽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其发芽的速度,等到芽长到接近半粒谷时可以停止浸种;浸种与药剂相结合的消毒处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秧苗的发病率,比如恶苗病、黑条矮缩病、干尖线虫病等都是影响秧苗质量的病因。

表1 机械化插秧与人工育插秧成本对比

表2 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测产数据表

2.1.2 明确壮秧标准

通常情况下,机械化插秧对秧龄的要求是30 d,秧苗叶子的数量不能超过5片;秧苗高度需要在15~18 cm的范围之内,1 cm2成苗株数必须高于1.5株,但不能超过3株;秧苗挺立且叶绿,其基部粗扁且具有良好的弹性,秧苗整齐,不存在任何的病虫危害现象。单株白根的数量必须在10条左右,且秧苗根部盘结的牢固性高,可以达到拿起不散的标准;其盘根带土的厚度在2~2.5 cm的范围之内,厚薄程度统一。另外大田和秧田的面积比例在1∶80~1∶100之间,上述的这些内容都是明确壮秧的主要标准。

2.1.3 适期适量播种

在完成秧苗的相关准备工作后,就要确定好播种的时间。首先要明确单季水稻可接受的温度,了解适宜其播种的温度范围,使单季水稻安全齐穗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为后期开展灌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单季稻的种植过程中,应用机械化的设备来进行播种,需要根据机插秧时间与茬口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播种的时间,在开展分期播种工作时必须遵循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则,坚决不能出现超龄秧移栽的情况。机械插秧的用种量不能超过60 kg/hm2,在播种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按盘数称种,采用分次播种的方式,进而做到精播匀播。

2.2 插秧及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2.2.1 插秧

单季稻机械化插秧主要是依据群体插秧的模式,保护好基本苗,进而达到预期适宜穗数的目的,这种机械化的插秧模式还有利于形成大穗。插秧机的行距在30 cm,株距为11.6 cm,插秧机可以达到29万穴/hm2,可以插入秧苗3株/每穴[1]。这种单季稻插秧机主要的工作原理是薄水潜插,插秧机在进行相应的作业期间,不用再通过浅水层来了解可插秧苗的空间以及秧苗目前种植的数量,可以通过相应的机械设备实时了解秧苗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送苗的效率。机械化插秧的深度一般在0.5~1 cm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会先插面积较大的穴洞,其次再采用两边横头出田的方式,完成相关的插秧工作,必要时进行人工补苗。

2.2.2 施肥

在完成机械插秧的工作后,要确保单季水稻的质量,需要做好秧苗的营养补充工作。通常情况下,单季水稻的秧苗主要应用的肥料是痰肥与穗肥,这两种肥料的施肥比例是6∶4。合理配比化肥的用量,有利于群体的发育,确保个体与群体的发育协调,并且穗粒数与穗数也会进一步地增加,进而达到提高单季稻产量的目的[2]。另外,由于单季水稻的特点,氮素在这种单季的环境内,其作用会在施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草害及病虫防治

2.3.1 草害防治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年龄有一定的要求,秧龄不能超过30 d,而且单季水稻的秧苗生长时间比较长,大田的空间范围也比较广泛。单季水稻的种植主要是在浅水层进行,但受秧田的光温水气影响,会使秧苗周围出现许多的杂草,且这些杂草的生长都具有密度高的特点,会影响秧苗对肥料的吸收,因此,要解决单季水稻秧苗的草害问题,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3]。用60%丁草胺乳油1.5 L/hm2,并将其倒入细土中,维持3 d农田内3~6 cm的水层,在这3 d内采用泥浆沉淀的方式,应用除草剂去除秧苗周围的杂草。必要情况时,采用化学试剂溶液来封杀杂草。

2.3.2 病虫防治

大田处于生长阶段时,为了避免出现病虫危害的现象,需要在大田生长初期做好条纹枯叶病、稻蓟马的相关防治工作,而在大田生长中期,要制定消除稻曲病、螟虫、稻瘟病及纹枯病的方案。在秧苗移栽到拔节期,秧苗移栽的7 d后,可以实施大田生长初期的病虫防治方案,用5%锐劲特喷雾750 mL/hm2;在拔节至抽穗阶段,会出现许多的稻飞虱,要消除稻飞虱可以应用20%的吡虫啉300 g/hm2;在抽穗到成熟阶段,稻苞虫、纵卷叶螟、三化螟及二化螟可用2.5%三氟氯氰1.05 L/hm2加1.8%阿维菌素675 mL。在进行病虫防治的过程中,要结合无害化学、生物及农业这3种防治技术,结合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情况,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单季稻种植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人工种植及移栽的方式,进一步地降低了人工的投入,其效率与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1]苏仕华,吴朵业,孙成亮,等.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05).

[2]魏翱.浦城县优质稻区域布局及其关键栽培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12(01).

[3]杨东.保山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何发展缓慢[J].农机科技推广,2015(08).

1005-2690(2017)08-0055-02

S233.71

B

2017-07-25)

猜你喜欢

单季稻单季插秧机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超智能插秧机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稻田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