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河源吃老鼠粉

2017-09-03孙文广

饮食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河源粒粒蝌蚪

文 /孙文广

在河源吃老鼠粉

文 /孙文广

第一次品尝老鼠粉,那是刚到河源工作,一位比我先到的老乡,拉着我去小食店,幽默地说:“走,走,我带你去吃老鼠‘粪’。”

哇——我吓坏了,天下这么多美食,可还从没听说过有老鼠“粪”啊?真是奇怪绝顶了!我想,这莫非也是广东的“生猛”美食吗?老乡笑而不语,目光里隐藏着神秘。

旁边有位当地的客家人同事,急不可待地解说:“我们客家只有老鼠粉,别听他瞎谈,把‘粉’说成‘粪’呵。”

老乡这才大笑起来。不过,即便是老鼠粉,也令我迷惑不解。于是我决心要尝尝这老鼠粉的滋味。

那天,当我们在新市区选定了一家靠路边的大排档时,里里外外已坐满了食客,我发现食客们都在极认真地吃着老鼠粉。坐在我桌旁的一位小伙子,先是用筷子把大碗里的圆粒粒搅动着,来来回回搅动几次。他又用汤匙舀着粉里的汤,一点点往嘴里试,那汤一定是很鲜甜味美,那人边试边眯着眼了。接而便是埋头猛吃起来,发出一串滋滋溜溜的声响,嘴角还时而流下汤水,滴落在自己的腿上,也全然不顾身旁的食客在看他。常说,美味是不计较吃相的,越丑的吃相味越美。这回我总算是见识到了。

不多会儿,小店热情的客家妹走到我们桌旁,甜甜脆亮地吆喝:“老鼠粉,老鼠粉来啦!”她端着的餐盘里有两大碗,热气腾腾,一股香味引出我满口垂涎。我仔细一看,哟,汤碗里并不是米粉,而是许多形如蝌蚪状的白色粒粒,悠悠晃荡,每粒约有半寸多长,比筷子稍细,一头尖溜溜,好像拖着尾巴在摆动,另一头齐如刀切,活像蝌蚪的小脑袋。我问老板,为什么这米做的颗粒要安上个难听的“老鼠”之名呢?客家妹见我是“北佬”,笑笑说“你先尝尝吧”。

我拿起汤匙舀着品尝,粒粒入口,感觉嫩滑醇香,再细细品味,还有点儿嚼劲,这与一般的长条形米粉是迥然不同的。特别是浇上猪骨和花菇熬的高汤,加上葱花、香菜等调料,真是鲜美无比。

有一外地食客边吃边说,“这一颗颗的米粉头大尾小,又长了一条小尾巴,名以‘老鼠’,生动形象。”又一食客说:“米老鼠红极全球,老鼠爱吃大米唱遍中国,这老鼠粉誉满南粤大地呵。”小吃店里洋溢起一阵笑声。

这一夸,店老板大笑,还说:“好呐,今天的老鼠粉算我送给你们品尝。”

后来经老板介绍,我才知道河源的老鼠粉是优质大米磨浆后,沥水成半湿半干,放入一个带有许多椭圆小孔的竹筛子里,轻轻挤压米浆,从筛孔眼里露出半寸多长的条状粒粒,即刻用刮子刮断,任其落入沸水锅里,凝固成蝌蚪形颗粒,并带着一节尾巴,称其“老鼠粉”。如若趁热吃,加调料或糖,都能吃出那原汁原味的米香。从市场上买回的老鼠粉,那已经有点回生了,要用沸水稍煮烫热;也可用花生油炒热,如同炒河粉、炒米丝一样;也可入锅蒸热。调料凭各人喜爱。客家人加高汤、牛腩、肉丝、香菜、葱头等,特别是客家脆而有嚼味的猪脚,再放点泡酸萝卜,调入老鼠粉,其美味悠长。

猜你喜欢

河源粒粒蝌蚪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鞠 勤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
我的触角长长了
锅巴粥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蝌蚪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端午有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