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唐诗品汇》推尊盛唐诗的缘由

2017-09-03王春燕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选本正宗格调

王春燕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探析《唐诗品汇》推尊盛唐诗的缘由

王春燕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唐诗品汇》是高棅编写的一部具有很高诗学价值的唐诗选本,他将唐代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个部分,并且将诗人及其作品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品。后世人大多研究此选本中的一个类别,对于尊盛唐的原因只是粗略带过,但这一问题有着深入探讨的必要性。本文主要就为什么宗盛唐而展开分析,从几个方面去研究高棅选择盛唐诗的原因,进而得出《唐诗品汇》对明代以及后世的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的极大贡献。

高棅;《唐诗品汇》;宗盛唐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自此以后每朝每代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而诗歌发展到了唐代,便达到了鼎盛时期。自从唐诗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着不平凡的历程。无论是后世某一大家对它的模拟,还是某一派别的推崇,都不及后世出现的唐诗选本的价值大。影响较大的唐诗选本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方回的《瀛奎律髄》、 杨士弘的《唐音》、高棅的《唐诗品汇》以及后来影响深远的《全唐诗》等,但按创作时代,明以前的唐诗选本中影响最大的要属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

在高棅之前的唐诗选本基本上都是重视晚唐而忽视盛唐,高棅虽然生活在明代,但他与当时诗坛上的台阁体以及浙中文人的因政治关系而宗唐截然不同,他更加注重地是文学的传承性。明初“闽中十才子”之冠的林子羽,他声称尊“盛唐”,以盛唐为宗,这时的林子羽即林鸿,他并不是像有些人盲目地去崇拜某一时期,而是立足于文学史的角度去宗盛唐。作为“闽中十才子”的高棅,尝与作为前辈的林鸿论诗,自然就接受林鸿的观点,倡导宗“盛唐”,因此在《唐诗品汇》中,盛唐诗占据非常大的一部分,据统计选取盛唐诗大概占50%多,这都能看出高棅宗盛唐。接下来就对这种选取的原因做一个分析:

1 众体兼备

《唐诗品汇总叙》中说过:“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兼备。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体制。”唐代文人专门研究这些体裁,并且具有一定的天赋。比如五律就是沈佺期、宋之问最终定型;再比如七言歌行,在唐以前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然而经过“四杰”,到了盛唐时期,尤其在李白、杜甫这两位大家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七言歌行成熟发展。到了盛唐时期,近体诗发展登山了一座顶峰,这一时期的诗人,不仅在古体诗上成就颇凡,近体诗上更是集大成者。盛唐最有名的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对于古近体诗的创作,可以称为一个典范,高棅《唐诗品汇》中就入选了这二人大量的诗作。下面就以此二人为例,来分析下高棅选取他们二人各个体裁诗的数量,以及各种体裁属于哪一“品”。

诗人数量体裁式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总计品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羽翼李正宗杜羽翼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正宗杜大家李白19676233946622408杜甫845387823730301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棅选李白408首诗歌,杜甫301首,他们俩之间相差100首诗,而我们也知道,李白、杜甫都是那一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并且高棅在这些体裁上将李白全部归入“正宗”,杜甫在五七言绝句上属于“羽翼”,其他的均属于“大家”,这也能看出高棅认为杜甫的绝句不如他的律诗、古体诗写的沉郁稳健;从选择的数量来看,他明显更兼爱偏爱李白一些。这也不无缘由,李白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他的诗歌大多都是作于安史之乱前,所以他的名作自然也就在盛唐时期,他生活于盛唐那繁华鼎盛时期,他的诗歌不无豪迈飘逸;而杜甫却是一个身处于两个时期的伟大诗人,他既经历了盛唐的繁荣昌盛,又体验了安史之乱带给中唐时期士人们那种苦闷之情,所以他的诗歌比起李白,更多的是表现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一些感受,忧国忧民,更加具有高棅所讲的“流变”中的“变”调,①杜甫就不仅仅是盛唐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唐的大诗人。而《唐诗品汇》体现的是一种“宗盛唐”的观念,因此,高棅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就更偏向于李白了。

2 格调最高

格调,具有多层含义。一是指“品格”“风貌”;二是指“风貌”“景象”;三是指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而在这里说的盛唐格调最高就是所谓的第三种解释,是诗作的艺术风格。

高棅在《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中提到:“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又说:“诗至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这都可以看出高棅宗盛唐的一个原因就是格调比起以前更高。他在《唐诗品汇总叙》中将盛唐诗人的格调进行了分析:“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从叙目里面可以看出,高棅为我们提出的飘逸、沉郁、真率等,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特色,它们更是实实在在能体现诗人创作诗的“格调”。这些格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它们最高。格调也是附着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正是因为盛唐这一格调最高的环境下,诗人们才会创作出高格调的诗作,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成了后世的典范。高棅在《五言古诗叙目》中又再次强调了盛唐诗歌格调最高这一说法:“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盛唐时代格调高,赋之与人,其诗自然,格调亦高。而盛唐之后,则时代格调不高,诗之体制开始变化,近体之格亦难再高。”②这些都能体现高棅当时宗盛唐诗是因为格调最高。高棅推崇盛唐诗及盛唐诗人,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盛唐格调最高。正因为一个时代一个时期对格调声律关注,那么它们创作的诗歌才是韵律和谐的好诗。

3 “风人之体”

诗歌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定型,也会去借鉴继承前代诗歌的某些特色,而盛唐诗歌它不仅仅具有“气象”“风骨”,更加继承了《诗经》中的“风雅”传统,因此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更加的具有时代意义,所以《唐诗品汇》高度推尊盛唐诗歌。在《唐诗品汇·王偁叙》中提到;“余尝闻漫士之论诗,曰:‘诗自《三百篇》以降,汉魏质过于文,六朝华浮于实,得二者之中,备风人之体,惟唐诗为然。然以世次不同,故其所做亦异:初唐声律未纯,晚唐气习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为然。’此具九方皋目者之论也,故是选专重于盛唐。”从这个叙中可以看出高棅宗盛唐是因为盛唐的诗歌具有“风人之体”,此时的诗歌继承了《诗经》中有具的“风人传统”,他们写诗只是尽情地吟咏性情、比兴寄托,写的自然深致。盛唐诗人不仅借鉴了《诗经》的创作手法,使诗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度以及“入神”的高度外,还学习了六朝乐府民歌中双关的写法,力求诗歌豪迈中又带着含蓄的气味。正是因为这样,高棅才会在《唐诗品汇》中极力推崇盛唐诗歌。

除此之外,高棅宗盛唐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他在《唐诗品汇》中,有些地方有简短的评价诗人以及他们的诗作的话语,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他对盛唐诗人的评价明显比中晚唐诗人的评价高。他评价李白诗:“李翰林天才飘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凌沈、鲍。其乐府古调若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高棅对李、杜二人的评价颇高,对于王维、高适等人的评价也很高。而到了中晚唐,高棅对于这一时期的诗人明显评价不高,他在书中说道:“元和以后,述贞元之余韵者,权德与、刘禹锡而已。高棅评价中晚唐诗人只是一句带过,不像盛唐诗人,极尽笔墨去赞扬。在选诗的时候自然盛唐诗就是最多入选的,并且盛唐就放了四个“品格”,且都是最高之品,可见高棅对盛唐的推崇不一般。

总之,高棅选择盛唐诗歌并不是空虚来风,他是在吸取了前人唐诗选本的优缺点的基础上,以宗盛唐为名,编选了《唐诗品汇》这一影响深远的选本。自从《唐诗品汇》成书后,它就成了明代人学习唐诗的主要范本,虽然到了明末清初,有人对这个选本做出了批评,认为其中的“四唐”分发不合理,但是在选择诗歌的数量上、诗体的兼备上以及理论等方面,《唐诗品汇》都是极好的选本。明代后期的前七子承袭了高棅的盛唐诗观,提出了“诗必盛唐”的主张,后期的“后七子”也推崇这一观点,这一主张一直在明代延续着,之后无论那一派别或个人都是根据“诗必盛唐”这一观点而展开。因此,高棅的《唐诗品汇》在明代及以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解:

①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② 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王春燕(1994.02-),女,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I207

:A

:1672-5832(2017)09-0013-02

猜你喜欢

选本正宗格调
地 道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Fourand More
格调时刻
唐诗选本经典性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选本数据与“何其芳现象”重审
出租屋捣鼓计划低成本拗出新格调
最正宗的,就是最好吃的?
炫酷春夏
运动,是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