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

2017-09-02周莲

财会学习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内控体系完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

周莲

摘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将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具体实施方法等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中,构建分岗设权、分事行权、分级授权、预防腐败的制衡机制等,这些将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内部控制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将就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完善措施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能够保证信息的获得渠道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全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其运行机制并未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潜藏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已经对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带来了威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并且必须尽快构建一整套完善的防腐败体系,并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因此,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我们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构建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内控体系,并有效地、合理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规避各种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为更好地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随着我国《预算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监督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财政工作法律法规的出台与深入实施,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本单位的各项资金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具体业务环节中的内容。例如:对于市场监督单位而言,应该根据自身的职能作用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地分析、科学地评价,充分了解各项业务的目标、内容与范围,以此来保证各部门、不同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保证各业务流程的合法合规开展。

(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对资产的使用与配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例如:某市场监督单位针对国有资产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加强了对本单位资产的管理,并采取不定期清查并针对性对资产进行盘点。

(三)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了经济活动管理的信息共享,为采购、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平台,避免了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资金安全问题。

(四)有效地防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

构建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了与其业务制度的融合,在管理工作中将各种制衡机制引入其中,更是实现了监督、执行、决策之间的分离,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最终避免了各种贪污舞弊、寻租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导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意识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例如: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单位的一把手、中层领导、相关人员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具体,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建设制度、执行制度的层面上;还有某些单位的领导有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样的误解,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自己的工作并不存在多少关联。

(二)组织建设缺乏完善性、健全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情况不难看出,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对内控意识的宣政策宣传,各单位的一把手和主要领导并未将自己视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也并未将内部控制工作指定到具体的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例如:有的某些单位并未将单位的不同的职能部门和岗位融为一体,进行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制衡机制的制约。

(三)内部控制制度尚缺乏完善性、健全性

制度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和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如:会计管理制度、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并已经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管理经验。但是,认真剖析后不难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这些制度中大部分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具有一定的标准性、程序性。但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各自所面临的风险点也不一致,例如:有的单位的收支制度控制不到位、有的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不完善、控制程序不规范、对风险的防范于规避不到位等,这就导致一些人在执行制度是经常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严重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规现象。因此,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岗位设置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还存在问题,人员还缺乏必要的胜任能力,很多员工,包括财务人员在内都对内部控制人事不足、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优化岗位设置。如:A局加强了在人力招聘环节的内部控制,并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职责来负责单位的招聘工作。该局在人员招聘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用工类别、到岗时间、专业、工作经验、学历与职称、年龄与性别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在岗位设置方面,该局建立了专门的审核审批机制,防止招聘环节出现腐败现象。

(二)加强预算管理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基本都是由财务部门代为编制与管理的问题,一定要做到让单位内部所有的部门都积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使编制的预算能够符合单位未来发展的要求,同时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例如:某局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及时跟踪,严格把握资金的拨付与使用,对每一笔预算资金的用途清晰地掌控,以此来保证每一笔预算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防止财务腐败、舞弊行为的发生。再如:B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预算核查小组,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了分析预处理,为预算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加強对政府采购的管理

政府采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较大,采购环节多、涉及到的部门广,这就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政府采购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例如:成立专门的、单独的采购监督机构;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环节中财务票据的管理。

(四)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

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一方面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对于很容易出现贪腐问题的会议费支出、报销费用支出、培训费支出、招待费支出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实现经办人、授权人、审批人等分清职责,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对于可疑之处的金额和用途一定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避免不必要支出的发生。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将越来越规范化,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对于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进行风险防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推进廉政工作的向前发展、维护公众的利益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艳,于洪鉴,衣晓青.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框架研究—基于AHP与FCE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9):72-79.

[2]文川,黄凯颖.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5(4):10-15.

[3]黄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腐败预防长效机制探究[J].财政监督,2015(2):18-19.

(作者单位:嘉峪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控体系完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谈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