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2017-09-02陈磊
陈磊
[提要]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掀起创新创业的浪潮,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本文简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简要分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阐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高职院校顺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5FYHLX44);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研究”(TAPP)(课题编号:NJPI-PPZY-2015-02);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编号:NJCC-2016-ZD-0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17日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和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我国政府、各级地方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创业意识缺乏,对创业仅是袖手旁观的“看客”,缺乏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如今,“互联网+”已享誉中华大地,上至“达官显宦”,下至“村妇童叟”,芸芸众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正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二)“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首先,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勇敢面对挫折;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并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使学生有能够成为开创性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大可能。另外,可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与开拓能力,也就是未来企业家的素养,能够让学生立志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必然选择。我国高职毕业生目前处在一个就业的高峰区,毕业生仅仅依靠传统的就业方式已无法缓解目前的就业矛盾。随着“互相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理当顺应历史潮流,做新时期挥斥方遒的“弄潮儿”。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由于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带来的不断变换的就业环境。这不仅可以减轻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开创新的就业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优势
(一)当今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社会认可度高。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巨大空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将带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到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创”又被不止一次的提出。因为,创新创业的背后,更深刻的经济内涵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关口,创新将成为新一代的经济驱动力。而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有“鸿鹄之志”、雄伟抱负,又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创新创业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他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思想前卫,更易接纳和尝试新鲜事物。
(二)依托互联网创业方便快捷、门槛低,成本与风险相对较小。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模式与生活方式,网络创业已成为大多数尤其是年轻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因为依托互联网创业,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办公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又都相应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动力;与实体经济创业相比,其前期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本的耗费都相对较小,通常只要一间无需多宽敞和多豪华的办公室,甚至只需一台或几台能够链接入网的电脑即可;投资风险较低,创业者即便失败,其损失也不是很大,一般都能承受,而且失敗的经历可以转化为指导下一次创业的宝贵经验或为未来自我发展积淀丰富的阅历。同时,国家和地方有关鼓励、提倡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优惠条件、法律制度与规章不断完善,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大学生依托互联网创业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大学生思维敏捷,自学能力强,易接受新事物,具有极大的创新创业潜能。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与领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如若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便更善于接受和利用新事物,更易形成大胆质疑和勇于批判的个性,因为质疑与批判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创新创业的前奏与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创新能力,外化为创业动力,进而对原来事物加以改进创新。而且,当代高职学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力也很强,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和发现更多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潮流,掌握更为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同时也能够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另外,利用互联网创业,不受学历层次的限制,竞争机会均等。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中,高职、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占62.23%,本科院校学生占31.48%,而研究生仅占1.45%。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互联网创业的。
三、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及产学研结合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及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同时,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逐步树立吻合时代需要的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实现由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不断实现由只面对部分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力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的浪潮之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创业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最终目标。首先,不断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支撑。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更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重视基础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其次,应建立一支多学科通力协作的综合指导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过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及成功学等多个学科,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日常的创业实践中,因此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是无法完成如此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与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聘请社会各界知名的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及创业名人等定期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与学校综合指导教师团队一起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这不仅可以有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而且还能够为廣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活动指导等,确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应为学生搭建必要的诸如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仿真实训室、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素质训练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实践平台的搭建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有效载体,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及有力的保障功能。另外,以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创新科技项目、商业模拟运营、创新创业大赛等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实践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树立优秀的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在高职院校校园内树立创业典型,一方面是对创业者本身的肯定与鼓励,坚定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更多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与意识,使他们能够发现更多的创业商机,使更多的在校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来。各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园网、校园微信平台、校报、校刊、学校广播站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成功者的创业事迹、邀请他们到学校作报告、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与在校生进行互动交流,把他们成功的创业经验传授给在校学生,另外也可以组织校内学生前往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参观、实习与交流等,通过上述形式为在校学生未来的创业指明方向。同时,对于已经在创业基地开展创业项目或已经着手自主创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应及时总结他们创业成果和取得的成绩,通过举办创业成果展和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弘扬他们的创业精神,积极主动地挖掘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创业团队或创业个人,在广大学生中树立身边的“创业典型”,让同学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营造勇于、乐于、善于创业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激励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同学走上创业之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成功创业。
四、结语
李克强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特别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同时,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应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创业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确实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有效缓解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就业压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