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环经济分析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2017-09-02邵艳刚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3期
关键词:法律制度

摘 要 本文针对循环经济分析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研究,阐述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探究了几项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定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不可诉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绿色税收和绿色关税制度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能够为绿色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环境经济 绿色贸易 法律制度 环境税

作者简介:邵艳刚,商丘经济贸易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78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得到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对循环经济均提高了重视力度,同时也针对这一内容,制定了相应的贸易法律制度,这一背景下,促使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上,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下,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现状

循环经济属于一种新型经济形式,这一经济形势已经被世界所公认,我国社会各个阶层以及政府也对这一经济形势十分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和提高,即便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对外贸易法》,法律内容较为丰富,但是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从当前相关法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相应绿色贸易规定不是十分系统,缺乏操作性,缺乏完善的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国际经绿色经济贸易、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需进一步制定科学完善的贸易法律制度,构建绿色贸易法律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志制度

一方面,向消费者公开和认证,这样促使企业获取环境标准和流程相关信息时更加方便,从而对产品做出进一步规范。第二方面,采用宣传教育方式,提高绿色标志在社会中所占地位,从而确保这一制度能够快速应用。此外,还可以适当实行行政法律相关手段,进一步促使政府部门职责更加具体化,在《环境标志管理办法》等法规当中,详细列出相应职责,渗透在开始到审查及最后上市各个步骤中,这样能够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公众监督有效性。实现制度化,促使宣传环境标准得以扩大,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固定化。如想要时刻了解或者明确公众在环境标志方面的认知情况,也可以向群众发放问卷,然后找到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改善。

三、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一)生产者延伸责任

生产者延伸责任主要指的是,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即便被人使用、被人废弃之后,对产品还是存在适当的资源利用和处置责任。具体而言,就是对产品设计作出进一步改进;对产品材质或者产品成分进行标示;针对某些特定产品,当将其废弃之后,通过生产者回收和循环利用。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就是生产者所要承担起产品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一负面影响中有对原材料的使用和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影响不能消除,作为生产者,一定要承担法定、物质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相关职责。对于生产者延伸制度和生产者而言,责任延伸制度就是对其所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对污染进行预防,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对能源的使用 。

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生产末端废弃物终端处理的强制性责任,通過这种方式,促使企业对产品进行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生态设计成分,并且促使清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生产者生态效率,最终促使循环经济在生产者层面被不断扩大,进一步向社会范围内发展。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调整机制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调整,主要是对生产者延伸责任中不同法律制度和整个动态运行过程进行调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有,用来对生产者所承担延伸责任进行引导、促进和强化的行政机制,或者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机制 。其中的经济调整机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对经济调节手段进行单独使用,难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而行政管理机制则能够对上诉不足进行弥补。对此,对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而言,对其进行调节,需将行政机制和经济调节机制进行配合使用,促使两者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协调,从而共同形成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调整机制。当前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方式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者责任,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产品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品生产者需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尤其是对产品回收循环负责来实现。

站在长远角度进行分析,对生产者责任的延伸,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生产者生态效率,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使其能够在生产层面,甚至整个社会层面上得到顺利发展,对于生产者而言,制定更加直接和短期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提升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资源的使用量,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制定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方面,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针对重点行业实施相应环境准入制度。这些行业主要是有可能对环境带来较高负荷量,或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资源的企业。因为对这些环境污染前度指标以及资源消耗制定了限制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指导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同样会对这些产业发展带来影响 。另外,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企业借助余热、生物质能以及余压、垃圾热等农村经常用到的沼气进行开发和生产,形成电力,电网则应当对其进行无条件的收购。根据不同时间段,为其提供幅度不同的价格优惠,若产品没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则禁止进入市场并销售,从而形成环境准入管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设置:第一方面,适当提升市场准入的门槛,门槛的设立,主要是针对一些能耗较高的企业。第二方面,适当提升市场准入资本局限,针对特许的经营方式吸引他人,这属于社会逐渐向着规范化和理想化发展的标志。对于一些再利用行业而言,重点放在公益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限制,通过特许经营,对社会资本起到吸引作用,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规范。针对市场准入制度而言,需要不断健全,不但能够促使循环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让循环经济向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准入制度之间的差距被缩小。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并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其逐渐走向绿色轨道,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完全属于本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促使中国经济逐渐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五、落实不可诉补贴制度

在WTO规则当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实施卫生和活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作为附件出现,不可诉补贴,也被称作绿灯补贴,主要指的是每个成员在实施具体补贴过程中,在大多情况下,并不会因为其他成员影响,其他成员也不能对该补贴开展反补贴措施。

针对以上内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制定科学可行的补贴方案,针对相应产业,我国实施补贴政策的时候,一定不能进行盲目补贴,而是需要对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为了让企业进一步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补贴对象范围,同时要求进一步增强补贴力度。此外,对补贴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分析,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需将这些内容在中央到地方财政预算当中进行一一罗列,同时要求专款专用 。二是对补贴和激励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例如农民、牧民,鼓励实施各种管理措施,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相关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为其实施相应补贴手段,对农牧民进行引导,促使其走向绿色环保生活道路,例如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科学管理,对虫害进行综合性防治,进行适当的节水灌溉管理。

六、建立健全绿色税收和绿色关税制度

人们所熟知的环境税,属于符合国家发展趋势,同时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手段。环境税收制度对循环经济起到巨大作用,因此这一制度是不容小觑的,环境税收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进一步扩大利用率 。一方面,这一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政府收入和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当下的环境管理当中,人们主要将行政收费当做一种主要经济方式,但是,经济手段的实施只是对行政管理进行干预和控制,其中有一小部分是以税的名义收取费用的种类。但是,这些环境收费的具体实施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对于整个经济体系效益而言,并没有获得较大的提升,其和相关部门政府在融合性方面也不是十分理想。

我国,环境税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因素不光是环境税收制度发展较晚导致的。例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消费税等,归入环境税中是相对勉强的。这些制度没有起到有效作用的原因在于环境功能并不是十分突出。对此,我国可以向一些发达国家借鉴成功经验,制定科学的环境税收工作,这一内容和WTO中非歧视原则之间相符合。对排污费的增收进行适当改动,将其改为污染物排放税征收,进一步开发一些污染产品税。此外,对国外进口污染物进行征税,这一制度的制定不可忽视,这一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建立并健全绿色税收制度。我们不但要对进口税进行适当绿化,并且还需要适当完善税收制度,当前,我国进口税中还存在着较多缺点,例如所收的税率以产品环保能力大小,或者并没有结合对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基础进行确定 。对出口关税作出进一步调节并完善,和绿色贸易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我国税收制度逐渐向着国际贸易道路方向发展,进一步实现进口关税的绿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我们应当针对那些为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的产品,或者比较容易带来污染的产品,适当增加环境附加税,这种情况下,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并且还能够有效节省污染治理方面所需费用。

七、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往来较为频繁,但是随着绿色贸易的出现,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要想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适当的开展循环经济,促使法律体制得到不断完善,进而更好的应对绿色贸易,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奠定基础。

注释:

周杨.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分析.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7).45-48.

蔡玉、崔悦.我国绿色物流运输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法制与社会.2015(18).40-41

俞翰沁.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学理论.2015(4).180-181.

朱京安、王鸣华.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性能评价体系研究.政法学刊.2014(5).33-39.

曾贤刚、李琪、孙瑛、魏东.可持续发展新里程:问题与探索——参加“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之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8).41-47.

曹東、赵学涛、杨威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8-54.

王淑敏.低碳经济时代海运服务贸易法的困境与路径——以美国绿色贸易壁垒为镜鉴.社会科学辑刊.2011(6).89-91.

猜你喜欢

法律制度
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背景
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发展及其意义
论“土十条”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影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分析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