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合唱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研究

2017-09-02陈文洁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有效指导中学生

陈文洁

摘 要: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集体艺术形式,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文章主要研究中学生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合唱训练;有效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41-01

合唱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拓宽文化视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要使合唱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音色优美动听,更具表现力,同时又能够准确地表达合唱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师必须注重合唱教学中的基础训练。

一、音准与节奏是合唱教学的关键

在合唱中,音准、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唱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品位、听觉、想象、再创造的艺术修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立体”音准感,唱准横向旋律,听准纵向的音程与和弦。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关心的往往是自己这一声部的旋律。在学唱单旋律时,要求学生找准骨干音、中心音,并结合音乐欣赏,分析旋律特点,把握调性,使学生的音准、节奏掌握得更好。如在学唱《黄河大合唱》时,低声部常被学生们熟悉的高声部干扰而唱不准音。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经过分析后,让学生们做单声部的练习,重、难点处多听、多练并加以巩固,再通过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他们很快就掌握了音调。节奏和其他的基础练习也同样重要,因为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合唱中,教师运用了各种击拍法进行训练。例如,模仿钟摆声:滴答、滴答;模仿马蹄声:嗒嗒嗒、嗒嗒嗒。这样以多种形式进行的类似的节奏训练,学生有兴趣,并且印象深刻,能不断培养和提高节奏感。

二、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发声与歌唱的基础

有专家指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不会呼吸的人就不會歌唱。”这是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谁的呼吸方法用得好,谁的歌唱得就好。在合唱训练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会吸气、吸气浅或吸气抬肩、不会保持和控制气息等呼吸方法问题,教师采用了学生能够理解并易接受的几种练习方法。(1)登高练习。当学生跑步、爬山或登高时,他们的呼吸急促而深入,可以在这样的呼吸动作中体会到歌唱吸气的部位。(2)“打哈欠”练习。教师可让学生用“打哈欠”来体会吸气的感觉。学生打哈欠时,口腔随之打开,硬腭与软腭同时抬起,咽壁挺立,舌体自然放松,舌尖抵住下齿,喉咽腔适度打开,喉头相对稳定下移到较低位置,这样气息就能够有力地支持声音发出。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后,教师再用形象的比喻让他们去理解气息的保持和控制。

三、正确的发声是歌唱的基本方法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合唱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人的声区共分三个区域:高、中、低,三个声区分别具有不同的音色效果。如高声区的声音明亮、高亢、抒情,富有歌唱性;中声区结实、宽广,音色自然甜美而深情;低声区则浑厚、暗淡,深沉又颇能表达悲壮的情绪。因此,针对学生的高声区的声嘶力竭、中声区的白声、低声区的虚声等现象,教师可要求他们在正确呼吸发声的基础上进行第一阶段自然声区的练习。所谓“自然声区”,就是指不用什么力量就能唱出来的音区,学生只有练好自然的音区、高音和低音,在声音上才不会出现问题。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自然声区的基础上,扩大音域进一步训练发声技巧,半音半音地向上向下逐步扩大音域,尽可能唱得和自然声区一样自如、圆润、统一,注意高低音统一、声区统一,音的过渡不发生裂痕。最后,教师让学生用“哼鸣”的方法找到高位置的发声集中点,进行综合性训练,将三个音区混起来进行练习,并加有“叹气”的感觉以增加胸腔共鸣。在学生中声区的声音比较巩固并获得“混合声”时,教师再让学生用五度或八度远音程进行发声练习,从而扩展音域,并统一声区,这样的声音才是完美统一的。

四、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的重要基本功

教师让学生加强正确的咬、吐字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歌词是富有歌唱性的语言,每一句歌词都由很多词汇组成,要想让人听得清楚,就要把每个字咬得准确、吐得清晰,再加上高超的发音技巧,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才真正悦耳动听。说话口齿清楚、发音准确的人,不一定能在歌唱时把字吐得清晰,因为歌唱中的咬字不同于说话中的咬字,歌唱中的咬字不但要求字音准确,而且还要求声音洪亮、丰满、坚实、圆润、优美动听、富有弹性,具有明亮、甜美、清脆、流畅的特点。也就是说,要求把咬吐字同歌唱发声技巧结合起来。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如霞(xia)、行(xing)、春(chun)等,还有重音如“我的”中的“我”和“祖国”中的“祖”等进行单独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再结合正确的发声技巧,通过共鸣腔体的协同配合,运用到合唱作品的具体演唱中,就能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合唱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同时,合唱教学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理解、情感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颖群,刘永娟.浅谈合唱队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J].音乐时空,2013(07).

[2]邹林波.合唱声音训练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艺术教育,2009(04).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有效指导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