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无冕之王阿涅利家族的凤凰涅槃(上)
2017-09-02高皓刘中兴叶嘉伟
高皓?刘中兴?叶嘉伟
菲亚特、克莱斯勒、吉普、道奇、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经济学人》杂志、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再保险巨头PartnerRe,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属于同一个家族:意大利首富阿涅利。命运多舛的阿涅利家族跨越无数重大考验,才成功走到今天。
对世代传承的家族企业来说,传承过程中既有风平浪静的平稳延续期,也有险象环生的动荡颠覆期。危机往往不可预见,有时比家族预想之中来得更快。传承是家族企业最脆弱的时刻,需要家族的远见规划和应变能力,而不幸的是,只有少数家族能在意料之外的跌宕起伏和兴衰成败中力克逆境,延续家业常青之路。
意大利首富阿涅利家族(Agnelli)横跨政商两界,一直以来都是财富与荣耀的象征,被称为意大利“王族”。家族控股公司EXOR集团作为一家多元化跨国企业,涵盖汽车、电讯、航空、保险、金融、媒体等多个行业,拥有菲亚特、克莱斯勒、吉普、道奇、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汽车品牌,以及《经济学人》杂志、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再保险巨头PartnerRe等知名企业,2015年销售额1525.9亿美元,总资产1704.2亿美元,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9位,占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可谓富可敌国。
然而,如此辉煌的阿涅利家族却在过去百年间几经浮沉,面临企业债务危机、继承人意外身亡、家族成员争产、母子决裂、CEO逼宫等重重危机。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成功的传承并不是偶然的,阿涅利家族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那么命运多舛的阿涅利家族如何跨越无数重大考验,成功走到今天的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带领研究团队远赴意大利都灵,访问了阿涅利家族第五代继承人、EXOR集团董事长约翰·埃尔坎(JohnElkann),与这位掌管巨型企业的年轻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菲亚特历史悠久的总部位于都灵林格多(Lingotto)大楼,楼顶的巨大环形测试跑道令人印象深刻,那里曾是菲亚特工厂生产汽车的最后环节。大楼四层保留了阿涅利第三代传奇领导人乔瓦尼·阿涅利二世(Giovanni “Gianni” Agnelli,以下称为“詹尼”)的办公室,办公桌台面有一张几位年轻家族成员身着尤文图斯球衣的合影,其中一位便是如今的掌门人——第五代家族领导人埃尔坎。
2000年前后,家族第三代掌门人詹尼与胞弟翁贝托·阿涅利(Umberto Agnelli)相续去世,家族灵魂人物的突然离去加剧了菲亚特的债务危机,当时年仅28岁的埃尔坎力挽狂澜,对家族的股权结构进行大刀阔斧地重组,重新定义了家族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家族控股公司(控股型家族办公室)为核心的管控系统,最终成功带领家族摆脱危局。
面对艰难挑战,究竟是什么给了阿涅利家族坚持不懈的强大力量?在超越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阿涅利家族在企业传承中走过什么样的弯路,又如何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控股型家族办公室EXOR集团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阿涅利家族的传奇经历又能给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带来哪些独特的经验与思考?
不可取代的意大利工业之王
阿涅利家族在意大利工业领域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如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Medici)。13-17世纪间,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从经商起家,后又跻身银行界,在政治、宗教和商业领域都颇有威望。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期间的无数艺术杰作,多半为美第奇家族而作。
1899年,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与8位社会名流在都灵市创办了菲亚特(Fiat,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直译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公司”)。起初所有股东都持有同等的股份,随后一场早期的权力斗争在几位股东之间展开,最终阿涅利在1902年成为菲亚特的CEO。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乔瓦尼和两名合伙人加大了投资力度,提高了股权比例。1907年的金融恐慌迫使企业重组,在银行的压力下股东们几乎失去了全部股票。但阿涅利获得了银行的支持,得以保留公司的控制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菲亚特的工程技术越发领先,率先在欧洲投资建设福特流水线,并扩展到拖拉机、飞机和火车的生产中。到1929年时,菲亚特已经成为意大利第三大工业集团。
乔瓦尼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控股公司IFI(Industrial Financial Institute),拥有菲亚特的控股权,并进行多元化扩张,陆续投资了饮料(Cinzano)、混凝土(Unicem)、煤炭(Vetrocoke)、航空运输(Societa Aviolinee Italiane)、水电能源(SIP)、出版(La Stampa)、建筑(Impresit)、足球(尤文图斯俱乐部)和滑雪度假村(Sestriere)等多个行业。乔瓦尼成了意大利工业王子,他的地位如日中天,获封意大利共和国勋爵,并被授予终身参议员,“参议员”绰号正是因此而来。
IFI成了家族重要的控股公司,乔瓦尼和儿子爱德华多(Edoardo)几乎拥有IFI的所有股份。意大利另外两个工业家族倍耐力家族(Pirelli轮胎)和博莱蒂家族(Borletti百货商店)拥有剩余的股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意大利法律要求所有意图收购上市公司30%及以上股份的投资者进行全面要约收购。由于菲亚特的规模非常庞大,想要获取控制权需要承担全面收购的巨大成本,因此有能力对菲亚特发起敌意并购的投資者寥寥无几。此后,阿涅利家族一直通过IFI持有菲亚特30%以上的股权。
家族第二代继承人爱德华多意外去世,第三代家族成员詹尼接下了带领家族企业的重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意大利和菲亚特。盟军解放意大利时,新政府查封了菲亚特,指控乔瓦尼和CEO维托里奥·瓦莱塔(Vittorio Valletta)与法西斯政府合作。新政府解散了董事会,任命外部经理人进行管理,并开始讨论把菲亚特国有化。1945年12月,乔瓦尼去世,享年79岁,但左倾的意大利政府并不信任年轻的詹尼。那时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重新取得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时年62岁的CEO瓦莱塔最终获取了新政权的决定性支持。阿涅利家族重新获得了菲亚特的股权,并在1946年底赢回管理权。
詹尼带领下的菲亚特风生水起。上世纪50年代的战后重建极大地帮助了菲亚特。1957年推出的菲亚特500型号轿车,因价格合理、身型娇小,能够顺畅地穿梭于意大利的大街小巷,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民汽车”。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曾评价说:“我们许多人都曾坐在菲亚特500里初次亲吻女孩,菲亚特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菲亚特更成为罗马教皇的专属座驾,深受意大利民众的喜爱。1966年,瓦莱塔83岁退休时,菲亚特已经成为意大利第一大工业企业,并于1968年在意大利股票交易所上市。
1957年,詹尼收购了一家控股公司并改名为IFIL(Istituto Finanziario Italiano Laniero),用以持有在银行业和出版业的投资。1958年创建了IFINT(IFI International),用以持有所有海外投资,IFINT在1993年重组为EXOR集团,并逐渐收购了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等汽车公司的控股股权。
意大利1970年间的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政教分歧带来了政局动荡,恐怖组织“红色旅”残酷杀害了4位菲亚特经理,27人遇袭受伤。在动荡的年代,詹尼和胞弟翁贝托仍然坚持亲自执掌企业,展现了家族在危机时刻的领导力和对企业的坚强承诺。
菲亚特当时背负了大量昂贵的短期债务,亟待获得新的投资。1977年,詹尼注入6亿美元资金,保持了阿涅利家族30%的股权比例,但一笔来自于利比亚国家银行(Libyan National Bank)的4.15亿美元投资,使其获得了9.7%股权(后增持到14%)和2个董事会席位。为了获得美国的理解,詹尼与老布什、中央情报局局长和五角大楼的官员们都曾当面沟通。由于当时卡扎菲尚未认定为国际恐怖组织首脑,因此,虽然引起公众哗然,但菲亚特并未因此受到严重损失。
詹尼的个人魅力极为出色,他对意大利战后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无以伦比的贡献,地位如日中天。2003年1月24日,81岁的詹尼因前列腺癌去世。意大利都灵万人空巷,政要、足球明星、工人、宗教领袖挤满街道为其送行。当时的意大利总统和总理双双出席了由都灵大主教波列多主持的葬礼。
传承模式:
有且仅有一位领导人
百年以来,阿涅利家族的传承模式独树一帜:家族企业中存在且仅存在一位终身制的家族领导人,他们称之为家族长老(Capo di famiglia)。詹尼曾指出:“一位主要股东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他能从整体出发、最好地代表所有股东。以菲亚特为例,主要股东就是阿涅利家族,我们拥有企业1/3股权和相对控制权。这个主要股东要对成千上万信任他的股东负责。CEO需要参考点和为之负责的人,其他股东则需要这个人作为股东利益的向导。”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的直系男性后裔才能担任家族领导人。直到最近,女性才开始跻身菲亚特或其他家族控股企业的决策层。家族长老有责任在下一代里寻找有意愿、有能力的继承人。詹尼说:“重要的是,家族每代中都有担负起责任及擁有合适才能的人。”家族成员的能力对于家族能否持续成功关系重大,而阿涅利家族很早就开始物色、培养接班人。
阿涅利家族采取的是“不分业、不分家”的集中传承模式,家族资产及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快速决策,适合二战后飞速发展的意大利经济。一名强势的家族领导人能够显著地提高决策效率,避免多位股东意见不合所产生的分歧,让家族企业更具竞争优势。虽然家族领导人拥有最大决策权,但阿涅利家族也设立了良好的治理体系,听取所有家族股东的意见。最重要的是,由于家族传统的影响力如此深刻,家族股东对家族领导人的信任如此之深,一旦老一辈家族领导人选定新一代领导人,全体家族成员都会尽力维护接班的完成。当然,这种将赌注押在唯一一名领导人的模式也存在问题和风险。
在众多子女中,最终决策权杖交给谁?选择下一任家族领导人的标准是什么?虽然阿涅利家族领导人往往德高望重、深受信赖,但如果接班人的选拔过程不能服众,也可能引发矛盾纠纷。这些不满有可能在上任领导人去世后、无人主持大局之时爆发。
权力集中一人意味着削弱了他人的权力,因此平衡众多家族分支的利益十分重要。如果集中资源带来的益处无法弥补劣势,就可能导致部分家族成员退出。此时不愿分家的其他家族成员需要回购股票以保持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而这通常耗资巨大。
终身制领导人需要具备杰出的领导力才能带领庞大的家族事业,这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极高。新一代接班人刚上位时往往生活在前任领袖的阴影下,压力巨大。而且,当唯一一位领导人发生意外时,很容易对家族企业造成重大的冲击。因此,在接班人尚未准备好时,拥有可托付的家族顾问和职业经理人十分必要。
从1920年开始,乔瓦尼·阿涅利就把菲亚特与其他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职权委托给了多位非家族职业经理人,自己担任菲亚特董事长。乔瓦尼开始时大力培养儿子爱德华多(Edoardo)成为接班人,爱德华多30岁时就开始管理尤文图斯球队,后来被指定为菲亚特的董事会成员。但事与愿违,1935年爱德华多43岁时悲剧性地死于飞行事故。时年66岁的乔瓦尼·阿涅利悲痛欲绝,但考虑到菲亚特的未来,他还是迅速在众多孙辈中挑选了一位继承人——爱德华多14岁的儿子乔瓦尼·阿涅利二世(詹尼)。
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在阿涅利家族第四代身上。詹尼育有一女一子,其子爱德华多(Edoardo)生性腼腆并向往精神修行,据意大利《共和国报》及英国《卫报》报道,爱德华多反对物质主义和资本主义,并由此批评菲亚特集团的行为。根据家族传统,爱德华多本应继承父业,但因其缺乏带领庞大菲亚特集团所需的魄力及影响力,詹尼将其排除在接班人之外。后来,爱德华多在2000年自杀身亡。
1995年,詹尼指定他的一个侄子乔瓦尼·阿尔贝托·阿涅利(Giovanni Alberto Agnelli)为继承人。但年仅32岁的阿尔贝托晋升不久后便死于一种极为罕见的胃癌。詹尼于是直接跳到第五代寻找继承人,选择了年仅21岁的外孙约翰·埃尔坎(John Elkann)。
在家族成员意外连连的情况下,阿涅利家族采用了世界上非常罕见的隔代传承模式——第一代直接传给第三代,而第三代直接传给第五代,跳过了第二代和第四代。这种创造性的隔代传承方法化解了家族的传承危机,充分显示阿涅利家族的过人胆识。
总结阿涅利家族的传承时刻可以发现:1945年,24岁的詹尼接任祖父乔瓦尼;2003年,27岁的埃尔坎接任外祖父詹尼。巧合的是,第一代乔瓦尼比孙子詹尼大55岁,而第三代詹尼比外孙埃尔坎大55岁。这意味着老一辈家族领导人在70岁左右时(第三代20岁左右)才能开始培养下一代领导人。
无独有偶,根据笔者之一高皓与香港中文大学郑宏泰教授的研究,香港饮食龙头美心集团伍舜德家族也采用了“隔代传承”的模式。伍氏家族的第二代男性成员,不是缺乏继承家业的才干或兴趣,就是健康欠佳,还有部分成员另起炉灶,这些都促使第一代选择了“隔代传承”的方法,直接培养第三代接班。创始人伍舜德先将管理大权交给胞弟伍沾德作为过渡,同时积极培养长孙伍伟国,最终成功实现了世代传承。而“隔代传承”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老一代身体健康、寿命较长,这样才能够稳住大局,给第三代充分的历练时间,建立领导权威。
第三代到第五代:
内忧外患的接班时刻
2000年前后,汽车行业变幻莫测,全球竞争越发激烈,菲亚特逐渐落在竞争对手后面。由于汽车企业需要巨额资金来进行研发,詹尼开始为菲亚特寻找合作伙伴以降低研发成本。2000年,菲亚特与美国通用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互换股权,通用汽车拥有菲亚特20%的股权,菲亚特则拥有通用汽车5%的股权;阿涅利家族还拥有菲亚特的“卖出期权”,即有权要求通用汽车自2004年1月24日起,以市场价购买菲亚特剩余80%的股权。
2003年詹尼不幸因前列腺癌去世,享年82岁,其胞弟翁贝托·阿涅利接任家族控股公司GAeC、IFI以及菲亚特集团的董事长,但也在一年后因肺癌离世,享年70岁。一夕之间,两位老一辈家族领袖先后离世,而第五代埃尔坎年仅27岁,公司内外众说纷纭。
当时菲亚特集团的经营情况非常糟糕:连续5年亏损高达120亿欧元,每天净现金流出百万美元,股价从2001年前最高时的每股20欧元跌到了7欧元。菲亚特的车型研发与目标市场都出现战略性失误,意大利人民曾经的热情不复存在。
相对其竞争对手,菲亚特一直有着低研发投入的历史。大众、通用汽车和丰田三家常年占据汽车企业研发的前三位,丰田和大众甚至分别占据了2011及2013年全球所有企业研发排行榜的榜首。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了上世纪90年代菲亚特车型匮乏。菲亚特的Uno车型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则靠Punto车型维持。然而,被寄予厚望的Stilo车型失败得一塌糊涂,预计的40万辆年产量仅达到18万。失败的汽车模型不但意味着多年研发经费的流失,也意味着机会成本、生产及销售费用。在替代车型下线之前,Stilo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都已投入完畢,菲亚特被迫承担持续的运营成本亏损。
另一个致命伤是盲目提高产能。菲亚特被巴西和波兰市场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认定自己能够在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获得成功,于是菲亚特过度使用杠杆,四处贷款盲目扩张,希望能够在别的国家、别的行业多元发展,对冲菲亚特逐渐下降的市场地位。但是巴西遭遇经济危机、韩国汽车入侵波兰市场,这两个市场并没能带来明显的转机,而菲亚特在意大利的市场份额也逐渐下降。庞大的固定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减少,现金流开始干涸。2001年,菲亚特的总负债为355亿欧元,其中190亿欧元来自意大利银行。当年集团销售额为580亿欧元,其中240亿欧元来自汽车业务。
巨额亏损让菲亚特集团处境艰难。为了改善财务状况,菲亚特前CEO弗莱斯格(Fresco)在2002年融资近70亿欧元:大约10亿欧元来自于股东增资,这意味着阿涅利家族和其他IFI股东必须投入3亿欧元来维持30%的股权;出售集团旗下非战略性公司获得近30亿欧元;另外30亿欧元来自于银行的强制性可转换贷款。如果无法偿还,贷款将自动转为集团股份。如此一来,银行将成为集团的最大股东,从而危及阿涅利家族的控制权(表1)。
此时,朱塞佩·莫尔基奥(Giuseppe Morchio)已经是三年内更换的第四任CEO了,他2001年离开著名轮胎生产商倍耐力(Pirelli)加入菲亚特。莫尔基奥上任后迅速展开重整计划,说服所有股东再次对集团注资18亿欧元,加速出售非核心业务资产,用来支付庞大的汽车研发经费,特别是投入到他认为会畅销的小型车研发中。同时,他从欧洲各地招揽经验丰富的汽车行业管理者加入。一年后,菲亚特汽车销量增长率多年来首次超越行业整体水平。但是,销售收入增长还不够快,菲亚特很难撑过可转债的还款期限。如果菲亚特不能在2005年9月之前还债,银行将拥有菲亚特集团的控制权。
尽管莫尔基奥看起来拥有领导菲亚特集团的能力,但他却在危难之时提出了一项令阿涅利家族极为震惊的要求——他要求一人身兼菲亚特集团的董事长与CEO,理由是,这两个职位的合并会让他在与银行的艰难谈判中更为有力。但是,在阿涅利家族的百年历史中,董事长一直都是由家族元老出任的,而CEO有时由家族成员担任,有时由职业经理人担任。
莫尔基奥提出的要求让阿涅利家族左右为难:一方面,在经历詹尼去世的震荡后,菲亚特集团非常需要一个像莫尔基奥这样的强大领导人,尤其是要给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以信心;另一方面,如果答应莫尔基奥的强势要求,又会改变阿涅利长久以来家族治理的平衡,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家族与企业的关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时不但企业经营危机四伏,职业经理人趁火打劫,家族内部也是纷争不断。詹尼并没留下正式遗嘱,只留下三封日期分别为1983年、1985年和1999年的简短手写书信,指明将不动产的用益权给妻子玛莱拉(Marella),所有权给女儿玛格丽塔(Margherita)和儿子爱德华多(由于爱德华多在2000年自杀身亡,并没留下后代,其遺产份额由母亲及姐姐获得),詹尼在信中明确表明希望外孙约翰·埃尔坎成为接班人。家族成员对继承人的安排没有异议——詹尼生前就对埃尔坎栽培有加,让他继承更多的家族企业股权——这些迹象都表明,埃尔坎早在1997年便被外公钦点为家族接班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菲亚特生死存亡的关头,第四代家族成员玛格丽塔(詹尼的女儿)将亲生儿子埃尔坎告上法庭,阿涅利家族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头浪尖。2003年开始,她先后给家族顾问写了七封信,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清点詹尼所有的现金、投资及房地产。原来,詹尼并没有向女儿玛格丽塔透露家族资产的细节,而家族律师、顾问与公证人在阅读詹尼遗愿时,玛格丽塔也不在现场(意大利法律并不要求继承人在现场),这种有意无意的隐瞒态度引起了玛格丽塔的恐慌。
对于在意大利政商地位极高的阿涅利家族,玛格丽塔的公然挑战显然不可接受。家族成员一致支持詹尼及玛莱拉的决定,成为新任家族领导人埃尔坎的后盾,拒绝与玛格丽塔有任何更多的交流。玛格丽塔的儿子埃尔坎和拉普也与她断绝了往来。
直到2004年3月,阿涅利家族才与玛格丽塔达成第一次和解:玛格丽塔获得部分不动产和艺术收藏品(当时估值5亿欧元)及3.5亿欧元现金,作为放弃家族企业股份的补偿;作为交换,她承诺永不挑战父亲詹尼对其资产的处置。但是,尽管当时各方达成了共识,玛格丽塔却在2007年重申被顾问瞒骗,称自己在谈判期间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指责自己的父亲在海外隐藏巨额遗产,再次提起了诉讼。
此时的阿涅利家族可谓内外交困:在公司方面,菲亚特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以及职业经理人的火中取栗和咄咄逼人;在家族方面,家族在一年内先后痛失两位重要领导人,而根基未稳的埃尔坎年仅28岁,还要面对来自母亲的诉讼大战。此时的阿涅利家族将如何应对风雨飘摇的挑战呢?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评论也可发送至作者邮箱gaohao@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