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赜

2017-09-02王滨宁爽

成才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社会实践立德树人

王滨+宁爽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改进创新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人格教育;社会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06-02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括,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内涵。立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人就是大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意味着当学生走出校门时,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以理想为镜,端正言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 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看,“德”是一种浸润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中包含着知、情、意、行四个必然要素,个体需要经过认知发展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意志升华过程以及行为规范过程这四个阶段,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想政治品德。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呈现出螺旋式的循环关系。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主观内部因素与客观外部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协调的产物,更是个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使知识传播突破了课堂、校园、课程以及教师的传统范畴,呈现出多时空、多维度、多层面的趋势;在多元、多变、多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德育要完成学生个体从外部认知到内在认同,从客体教育到主体自觉等一系列转化过程,必然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招见效、一劳永逸。

2.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只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才能起到作用。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常常是发展了的、成熟的、成型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是整个教育过程有序运转、目标任务能够最终实现的动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当代大学生能很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知识,独立性、自主性、开放性明显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围绕大学生、关照大学生、服务大学生、亲近大学生、了解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困难,才能使他们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交流,进而达到“情感共鸣”,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从而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增强亲和力,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的责任。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亲和力不足,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人格魅力欠缺,理论功底薄弱,学生难以信服;以自我为中心,生硬地树立和维护组织权威;经常强制灌输理论,轻个性和多样性层次性教育;工作缺乏真情,缺乏时代感,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这些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现实需要,在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大学生面临的三大主题就是求学、求职、求偶。目前,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因学业、经济、情感、人际交往及职业选择等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常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从而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和大学生一起,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梳理过去、指导现在、赢得未来,一起面对一个个事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的不断成长。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大学生和理解大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关注眼前的问题,更要指引大学生关注未来的发展,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正确认识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 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改进创新结合起来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一种工作習惯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互联网思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在认真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途径。根据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好载体,既要有批量灌溉,也要有精准滴灌,为他们提供易于接受的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或专题教育活动,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形象化,使其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以及“四个自信”,使大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进而达到思想认同。

3. 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除正面教育、显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从人格和人的心理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道德实践和理论实践,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形成个人经验,丰富个人体悟,促进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只有实践,才能使“德”内化为大学生的自主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构建实践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缩小大学生“知行”不一的差距。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展朋辈教育,组织课外寒暑假社会集体实践和个人实践,建立实践基地、活跃理论社团,使大学生在团体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锻炼大学生毅力、砥砺大学生品格、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在做人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思想理念、教育内容能够被大学生接受、认同,直通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最终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婷.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其各要素的联系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王学俭,刘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3]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4]孙其昂.论知识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命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社会实践立德树人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