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同行,读写相促

2017-09-01杜红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思考

杜红萍

【摘 要】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的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在看书过程中怎么引导他们学会选书、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关键词】阅读;写作;思考

善于听说读写是我们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目标,其中,读与写占了半壁江山。其实细琢磨,这四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说是用口写,写是用笔说一样,听和读是摄入,说和写是输出。鉴于目前语文课堂的固有模式,以听为输入,说为输出为主要的训练方式显然不现实。今天我们就关注读和写。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好像阅读和作文是两件事;拆开了来教结果自然不佳,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的状况普遍存在。而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的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同时让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们首先聚焦“读”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说到读书,孩子们苦恼的大多是“我爱看的书老师家长不让看,他们推荐的书我不爱看。”那么,推荐孩子看什么书,看书过程中怎么引导他们学会选书、学会读书,才能让孩子们解决自己的苦恼,并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条重要的成长途径呢?

通过对阅读与写作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老师不能丢弃看书的好习惯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各种新式的阅读手段和阅读形式不断翻新的今天,作为教师,每天的阅读量不会少了,但细思量,其中有多少使我们沉下心去细细品味和思考的。甚至,人教版语文书后推荐的名著,作为老师的我们,亦无阅读和细细品悟的沉淀吧,这样我们难以把学生引入书籍的世界。

二、打开学生的阅读面

中学生读什么合适?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学生的在心智、爱好、审美、理解接受能力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把打开学生的阅读面当作第一要务呢,只有他看得多了,他才能发现自己在阅读上的更多可能,或者说读的多了,他才能选出对自己将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是谁。

目前的语文书是以主题构建单元,以名家名篇为主要支架建立的。学生对这些名家,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大多缺少必要的了解,教师多会以幻灯出示作者资料链接的方式做一补充,但这对需要大量认识好作家,爱上好作品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我们借此和学生一起以作者为原点,辐射开去,通过阅读,打开关于作者的,关于单元主题的更广阔的空间。如学习圣埃克絮佩里的《在沙漠中心》,我给孩子们推荐了《小王子》;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我为孩子们推荐了《我们仨》;学习《胡适自传》,我为孩子们推荐了《我们能做什么》;学习冯骥才的《泥人张》,我们传阅了《俗世奇人》。大家一起读,一起说,一学期下来,有价值的书读了好几本呢!

三、明白到书中去看什么寻什么

初中的学生在开始看书时,不免还多是看故事、看热闹,这个固然是要得,但仅如此,就有点浪费资源的味道了,花了时间看,还得动点脑子想才行。当孩子完完整整看完一本书时,当孩子们读完了很多本书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孩子就书中人物性格、命运、展开讨论,思考这些任务的人生轨迹和历史背景有着何种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书中找到关联点,在对比中为自己的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阅读过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些讨论中被激发、主动生成让自己终身受益的东西。如一位看过英国作家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同学在自己的读后感中写道:“总之,今日推荐这书给大家,是希望大家能脱出轻浮,独自的反省。若是读毕,重新认识了自己作为一个国人的一些本性,陶冶出新的自我,便不废我所书的这页小文了。”

四、水到渠成到写作

阅读和讨论给予学生的是思考和看法,有看法未必能成佳作。所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淀后,引导的内容中可以不断融入对写作技法的关注。目标指向让学生既会读厚书,又善读短文——厚书中找思想框架,文章中评写作技巧,直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比如读《最后的孩子》后,再在读到《无声告白》时,我们就两部作品的异同展开讨论,最后完成了相似的事件如何酝酿出迥异的主题,这样的讨论多进行几次后,学生会慢慢养成从事件中挖掘多重立意的习惯。读完《歐·亨利短篇小说选》与《俗世奇人》后,学生就布局谋篇、如何出人意料而又意味深长的结尾方面展开讨论,并试着运用进自己的写作,其中不乏表现优秀者。

读了大部头后,学生也有尝试去进行长篇创作的。对此,要积极支持。孩子大多是动笔前兴致勃勃,写着写着有同学想放弃,努力坚持下来的孩子在谈体会时,基本都感概长篇的麻烦。作品也许是粗糙的,但它是创作兴趣使然的开始,是更深入的去琢磨别人的开始。是孩子们读中思、思而写、些更更有方向和选择读的过程。

当然,读思同行,读写相促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享受读写的愉悦,收获成长的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思考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