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

2017-09-01罗桂娜

新课程·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音乐课堂传承

罗桂娜

摘 要:本土民间舞蹈作为传统地方艺术形式的重要传承与创新内容,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继承的危机,传承人的缺失使得民族瑰宝即将面临断代危机。除了通过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外,还需要从民间舞蹈的继承人的培养方面着手。而通过学校的音乐课堂将本土民间舞蹈纳入教学中不失为一条很好的策略。以惠州市龙门县的蓝田瑶族本土民间舞蹈为例来探讨如何将本土民间舞蹈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借助学生培养来推动本土民间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本土民间舞蹈;音乐课堂;融合路径;传承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一些地区和学校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发校本教材,通过将本土的一些诸如舞蹈等传统音乐内容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除了感受音乐的魅力外,更多地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地区音乐元素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为本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而民间音乐形式由于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朴实的音乐作品,是对劳动的一种传承与歌颂,对于丰富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本土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危机,艺术继承存在接班人的瓶颈。鉴于此,我们要通过将本土民间舞蹈等融入音乐课堂,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创新路径。

一、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对于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必要性的认识能够强化我们创新本土民间舞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本土民间舞蹈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必要性的理解可以从本土民间舞蹈传承的紧迫性与创新音乐课堂的实效性两方面来理解。

1.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是传承本土民间舞蹈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本土民间舞蹈普遍面临继承难的问题,而这些本土民间舞蹈是本土人民群众长期从事劳动过程中创作的具有丰富内容和韵味的艺术形式,其中凝聚着地区和民族发展的核心精神内涵。例如,舞火狗作为一种瑶族女儿的成人礼,在龙门县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展示给观众一种美丽的民族舞蹈以外,又是蓝田瑶族少女的一种“成年礼”,每位少女要参加2~3次的“舞火狗”,才能够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人群中。但是作为一种民族舞蹈形式,现今遇到其他新型的舞蹈艺术形式的冲击,以及本民族人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导致对于该种舞蹈的重要性逐渐淡忘,甚至有人对于这种舞蹈的来源和目的不甚了解。这种发展形势严重影响到了舞火狗这种本土民间舞蹈的发展。

2.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是推动音乐课堂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艺术课程,对小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挖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小学生音乐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一些经典歌曲歌词的讲解与记忆,学生只要掌握了歌词能够唱出来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严重限制,无法有效释放出来。有些学校虽然能够对一些乐器进行演奏方面的教学,但是由于基本能力的问题,学生能力的提升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小学音乐课堂内容与形式的这种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小学生音乐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无法发挥有效的价值。而将本土的民间舞蹈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存在的困难

实现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的定位、分析与解决是实现本土民间舞蹈与小学音乐课堂良性发展的关系。具体来说,当前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龙门县蓝田瑶乡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民间舞蹈形式,诸如舞火狗、织嫁衣、舞凤等舞蹈形式源远流长,这些舞蹈背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例如,舞火狗是为了明确狗图腾与瑶族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关系以及其崇高的地位,而将这种舞蹈作为瑶族女儿成人之前需要参加的活动,也标志着女性的逐渐成熟,进入了自立年龄。但是近两年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对传统封建迷信思想的淡化,导致对于这种具有一定信仰意味的舞蹈形式并不十分重视。加上节日与中秋节重合,忙于接待亲戚朋友,导致舞蹈的组织与开展面临重要的挑战。而对于年青一代的人来说,学习这种传统的舞蹈对其直接促进作用见效比较慢,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进行学习和传承。

2.促进本土民间舞蹈与音乐课堂融合的人才缺乏

本土民间舞蹈与音乐课堂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才,优秀的教师人才能够将本土民间舞蹈的艺术精髓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嫁接,实现两者的良好融合。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本土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民族式的艺术形式,面临着外来民族文化冲击的危机,本土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年轻人羞于在公众面前对歌传情,且年轻的一代往往不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学习,而老一辈的民间艺人也逐渐离世,导致本土民间舞蹈的继承出现年龄的断层和继承人的稀缺,难以满足广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

3.缺乏系统性教学

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是一项系统性、常态化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但是就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的方式和效果比较单一机械。教师在课程中虽然能够穿插一些本土民间舞蹈的内容,但是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本的教材、课时设计情况不理想,学生虽然有兴趣去进行本土民间舞蹈的学习,但是并没有真正适合的课堂来开展。

4.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的课堂“教”和学生的课堂“学”同时进行的模式,教师示范一次,学生练习一次,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发挥学生模仿行为的价值,让学生学到一些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但是却无法培养出综合性的音乐人才。同时,出于课堂时间的考虑,教师往往会将一些简单的音乐内容进行讲授,而对于相对比较难的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一笔带过,导致那些对本土民间舞蹈有兴趣的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学生文化课程学习压力的增大,导致学生投入到本土民间舞蹈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无法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现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的路径

实现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中存在的困难,我们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来优化两者的融合,实现良性的发展。

1.深化对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重要性的认识

本土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其开展更加便捷和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需要。而将本土民间舞蹈引入音乐课堂除了要传授一些基本的表演技法外,更多地要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和思想核心出发来进行教育,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本土民间舞蹈的来龙去脉和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系统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本土民间舞蹈相关的知识与技巧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也从中培养出其强烈的积极性。本土民间舞蹈与音乐课堂的融合更多地要从思想方面来进行,通过思想意识的强化来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要从本土的年轻人中选拔出适合民间舞蹈发展的优秀传承人才,通过精心地培养来提升其对本土民间舞蹈表演的技能;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当前音乐教师人才中发展出对于本土民间舞蹈有所掌握并且经过学习可以胜任本土民间舞蹈教学的人来进行重点培养。同时,从那些在平时的舞火狗、舞凤、织嫁衣等众多的舞蹈表演中挖掘出表演效果好的人吸纳到本土民间舞蹈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实教师队伍。

3.完善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体系

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音乐课堂除了要从教师队伍方面出发外,还要从教材、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拓展等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学校和教师要优化音乐课程设置,为本土民间舞蹈的开展开辟专门的时间,保证课程的良好开设;最后,由于本土民间舞蹈是本地生活中的产物,因此,最好的教学课堂在民间表演,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民间的一些舞蹈表演和比赛,丰富学生的舞蹈学习经验和技巧。

4.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方式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音乐课程开设的方式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可以将一些优质的音乐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与音乐课程学习的距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舞火狗》《舞凤》《织嫁衣》的舞蹈表演,激发学生学习本土舞蹈的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的模仿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校和教師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本土的一些优质的舞蹈表演实现与其他地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共享,从更大范围内扩大对本土民间舞蹈的学习与传播,提升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资源共享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的穿插,让观众能够对本土舞蹈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把握舞蹈发展的精髓和文化气息。

当然,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外的音乐活动教学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在大型的舞蹈节目表演时间进行现场的舞蹈观看和学习,使其参与到本土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

总之,本土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培养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当然,本土民间舞蹈与音乐课堂的融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各方面加以资源的整合与能力的挖掘,优化本土民间舞蹈与音乐课堂融合的路径,促进两者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骞.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初探[J].大众科技,2014(8):206-207.

[2]李万斌.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与美育功能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5-3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音乐课堂传承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