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备考智慧
2017-09-01蔡森
蔡森
就语文来说,高考无外乎考查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语言文字及运用;第二,阅读,包括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第三,写作。其中以考查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包括语言建构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对文化的传承,这些能力均以语言文字运用作为立足点。
一、2017年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回顾与趋势
1. 全国部分省市试卷回顾
总体特点:(1)2017高考语文卷,命题遵循“稳中求进”原则,除北京卷外,语言文字运用自成一个板块,分值从15分到31分;(2)主观题中考查单一固定知识点题型越来越少,多种知识点综合的创新题型逐渐增加;(3)选择的材料具有时代性,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且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4)考查现代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价值”,承载“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高考核心精神。
2. 考查内容分类
(1)辨析类 :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辨析等;(2)填空类:词语填空、关联词填空、语句衔接等;(3)语言文化知识的表述;(4)图文转换类 :依据所给图画,写一段文字,或以思维导图、流程图的形式根据要求完整表达,或者根据图画情景完成句子等;(5)仿写句子类 :用指定修辞手法,如排比句、顶针句、对联等造句;(6)特定情境表达类 :解说词、主持词、说明书、广告宣传、感想、对话、场景描写等;(7)关键词提取或解释概念类:写文章摘要、拟写标题、判断概括文字内容;(8)逻辑推断类,按照逻辑结论进行类推,写出句子。其中,(1)—(3)多为选择题;(4)—(8)多为主观题。
3. 2017年全国Ⅰ卷的变化及命题趋势
全国语文Ⅰ卷适用于广东、福建、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安徽9个省。
第17题成语辨析、第18题病句辨析、第20题语句连贯均沿袭2016年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第19题表达得体替代了2016年虚词选择填空题;第21题逻辑推断替代了流程图,这是2017年创新题型,通过给出一段话,找出其中推断存在的问题,要求考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仿写,从这道题可以传递出语文高考将加大面向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
命题趋势:(1)试题结构形式稳定,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20分。每年均推出1道创新题型,但总体还是离不开对考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考查。(2)命题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主,但也融合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多种能力和素养体系,引领语文学科建设方向。(3)培养和选拔“全面发展”优秀人才,彰显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4)从单纯的语言文字知识积累向语言文字运用过渡,注重考查考生处理问题应变能力,特别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
二、2018年“语言文字运用”智慧备考策略
1. 具备智慧视角
过去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适用于语文备考。考生应具备“未来智慧”的视角,在学习中既要关注已知,也要关注未知,备考时应具备灵动的智慧。所谓“智”就是每天知识的累积,是技巧与方法;所谓“慧”就是用心体会、丰富内心,是策略与品悟,智慧备考其实质就是通道、明法。就是要避免搞题海战术,切忌死记教条。突破提分的“瓶颈”既非能力,更非知识,而是强化意识,洞悉高考考试的内在规律。
2. 明确六种意识
(1)命题指向:一要把试卷结构了解透彻,如题型、分值,做到胸有成竹,可以多看看考试说明,领会考纲要求,认真揣摩样题。要具备从出题者的视角看待问题,命题本意在哪里?考核何种价值?既要关注试卷的外在形式,又要关注试卷内在思维。二要紧跟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針对性和有效性,如近年来,试卷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考查已成常态,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2)答题规范:很多考生失分往往不是不懂得写,而是不了解或不遵守答题规范所导致的,所以要强调答题的完整和规范,怎样让答案更符合表述呢?可以对照今年全国高考题标准,找出差距,特别要注意答题思路和语言表达规范。
(3)语境意识:就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来说,无论是所给材料还是题目要求都包含着一种语境。人看对象,境分场合,语有谦敬、褒贬,因此解题时,可重点关注:词语是否适用于当前的陈述对象、场合;面对尊卑长幼,是否谦敬得当;不同的语境,表达是否有褒贬误用、文白掺杂等情况。
如2017 全国Ⅰ卷第19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选A,选项中虽是4个句子,但只是区分“舍弟、献丑、垂询、内人”四个词语是否符合语境。“舍”用以谦称自己家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同辈中年龄小的亲属,“家”则为谦称辈分高或同辈中年龄大的亲属,“鄙”则是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令”却用于称呼对方亲属的敬辞;“垂”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询、垂爱、垂青”都是这一类;“献丑”是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谦辞,但在出现差错时用这个词明显不合语境。这几个选项其实是对敬辞谦辞的梳理,也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4)整合意识:复习时要把“语言文字运用”看成一个整体,可从几个板块理清思路:字(字音,字义,字形)、词(词语,成语,熟语,敬辞、感情色彩)、句(病句,句子扩展,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段(语段压缩,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备考时要善于从宏观着眼,梳理各个板块知识点,建构知识树。又要从微观着手,对易错、易混淆字词多加积累。如词语辨析,关键看语素,例如:“水利”、“水力”两个词,我们只要理解了语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够区别它们的词义,辨析时还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适用范围与对象。病句主要有五种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与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段落表达要做到“五个一致”: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句首句终一致、句式一致、情感基调一致。
(5)情景意识:语言文字本身是很迷人、丰满、立体的,这种优美需要把单调、孤立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景画面。如今年江苏卷、山东卷,均设置在特定的情景下,描写场景、拟写主持词。
如江苏卷第 5题,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选D,图中的情景,主体应是黄莺和人;主题是离别时,黄莺不舍而啼叫。再分析备选的诗句,可采取排除法,找出与画面不符的内容。“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应是写春游;“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是写归来的情景;“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是纯粹的写景。只有“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最能体现图中离别情景。
解题时,要根据情景要求,紧扣中心,做到与语段保持话题、陈述对象、议论角度、句式结构一致,做到氛围和谐、逻辑合理、前后照应。
(6)文本意识:复习时要注重整体文本阅读,对材料把握要有一个大体方向,因为材料安排都有一定的顺序,段有段序、句有句序、词有词序,也有主次、内外、上下等次序。我们主张“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应与文本阅读有机结合,首先从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着手,借助语言文字,发现文本意义,并借助文本的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词义、句意,了解段篇的结构;其次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抒写主题内容和构建具体情境,借鉴技巧与经验,获得言语表达的初步建构;再次就是通过语言交际实践,让学得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真正习得言语表达的途径。
三、“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方法
1. 审题立意:要训练审文本、审题目、审要求的方法,做到题目审清,要求不遗漏,比如仿写句子中运用何种修辭,句式变换中字数的要求;有时还要弄清题目要求的细微差别,如“拟写一句话新闻”、“根据新闻内容拟新闻标题”是有区别的。捕捉题干关键词,如“结合全文”、“简析”都有一定的指向,建议对题干通读1至2遍。“立意”就是如何组织答案,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联想与推断,让已有的信息转换成文字表达。日常对各种题型可进行快速判断,比对标准答案,看审题是否正确,立意是否符合。
2. 融会贯通:对于知识点不能简单、孤立、机械去理解,如对于成语的辨析,平时进行归类整理,可以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褒贬误用、不合语境、敬谦错位、多义成语进行积累。考前只是将以前做错的、比较模糊的相关成语做重点记忆。考试时就能根据平时积累,调动相关储备,巧用排除法,轻松地完成。
如2017 全国Ⅰ卷第17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选B,“重整旗鼓”指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这与“再创佳绩”明显不符;“守正不阿”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直,褒义词,多指性格、精神;“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表面看来符合原意,但仔细分析,发现它只能用在做完事情之后,与后面“跃跃欲试”不符。
3. 能力互渗:一是生活和语言表达互渗,学会以生活中的人、事作为表达的材料;二是读写互渗,以阅读的内容作为语言运用的材料,并在阅读时掌握其规律,使能力互渗。
如2017 全国Ⅰ卷第20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示例: 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提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这道题与生活常识紧密相关,关键词语是“但”、“然而”,做题时均可从常识中作出推断。
4. 思辨训练:“语言文字应用”本质就是要抓住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思维训练是语文备考中最有价值的训练,它覆盖了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与写作三个板块。思辨能力是一个人认知水平的真实反映,逻辑思维最重要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組成,例如:“鱼类不是生活在陆地上,鸟类生活在陆地上。所以,鸟不是鱼类”。该命题成立。
如2017 全国Ⅰ卷第21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该命题是不成立的,于是才有①的判断。后面二句其实是对①的类推,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常见的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平时可以阅读一些哲理性课外读物,如哲理小品、文艺评论等,来提高这些能力。
5. 理清写准:理清句与段间关系,理清句子中成分关系。理清句子有时可以借助语法分析,如辨析病句常用紧缩法,先把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同时又可发现是否存在语序、歧义等问题。
如2017 全国Ⅰ卷第18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是选D。用紧缩法之后可以发现许多问题,A 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根据”,B 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放到“每名学生”后面,C 项搭配不当,“推动”不能与“收益”搭配。
“写准”要求紧扣题意,选好角度,筛选信息,重新组合,选用恰当的语句回答;语言要精炼、具体、概括。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复习要具备多元视角,用好全国卷的例子,归纳解题方法,智慧提高复习效率,与同伴交流做题得失,加强自我指导,打好基础底子,从而构建自身的言语世界。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