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强 骨法用笔 笔墨绘人
2017-09-01李雪
李雪
学画之路
冯永强是山东德州平原县人,自小就对绘画感兴趣。儿时,由于没有宣纸,他就在报纸上练习书法绘画。中学毕业之后,开始正式学习国画,那时候,书画市场还不繁荣,在他所在的县城,同龄画国画的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一个卖笔墨纸砚的地方。他就到济南去学习,在此结识很多良师益友,很受启发。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第一基石,他深谙此中道理。他认为传统是中国画的源头活水,是每个画家必须吮吸的营养,舍传统另起炉灶无异于缘木求鱼。临摹要取经典范本,临就要临进去,摩就要几可乱真。早期由于画册资料少,只要看到好的画册冯永强都会临摹,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任伯年、潘天寿、李苦禅、齐白石,都有涉及。此后,他对《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图》《群仙祝寿图》人物画皆仔细临摹,钻研其中的一笔一墨,苦苦探寻一勾一勒中的微意。
一个画家不能只是简单的闭门造车,良师益友很重要,冯永强有很多亦师亦友的朋友,相互切磋学习。此外,他还是石齐先生的入室弟子。
石齐是著名画家、艺术家黄胄的大弟子,2003年,石齐在德州开办个人展览,冯永强通过朋友认识了石齐先生,于是拜其为师。
2004年,冯永强搬到北京,在北京画院学画,石齐是冯永强的主导老师。跟随石齐,主要学习国画的理论思想,石齐以画人物画为主,但不主张学生都要传习他的风格。而冯永强在那时也同样喜欢画人物画,跟随老师学习国画理念、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构图布局、如何用传统画出自己的特点等。
那时,无论是地方名家、抑或多大年龄,石齐都要求学生从临摹开始,临大师级的经典作品,老师要考察基本功。冯永强回忆,那时石老师对学生很用心,带学生外出写生,教导学生要以观察为主,只有走到自然中才能体会到山山水水、鸟语花香、乡土民风,写生不应一味临摹,主要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笔绘人物
在创作题材上,冯永强以画人物画为主,兼画花鸟、山水。
早前,他曾经创作军人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作品。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看到军人在灾区抗震救灾,由此产生了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军人题材作品。
例如,国画作品《憩》,是其中的代表作。此画从题材上,选择了“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军人休憩的一个普通瞬间,侧面反映军人的辛苦拼搏,从技法上,画中三個主体人物的造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三个军人为主线条勾勒出一种铿锵有力地“杂乱感”。远景处的直升机起飞之“动”与人民子弟兵休憩之“静”两相对照,对比强烈。
从2012年后,冯永强又画了一系列更加关注民生、贴近底层生活的作品,如农民工题材,以及关注高空作业“蜘蛛人”的作品。
“蜘蛛人”是指从事大楼清洗、空调安装等高空作业的人。2013年,北京迎接G20峰会,城市进行美化,当时,冯永强所在小区有大批蜘蛛人在工作,他们工作辛苦劳累,同时高空作业存在着危险性。
很多人不了解军人、农民工的生活,他就要创作这些题材,将他们的辛劳生活反映到画面上引发关注。
他在《城市蜘蛛人》作品的创作中,观察了很多现实中蜘蛛人工作的姿势进行创作。画面采用灰色调,表现一种傍晚色感觉,侧面反映蜘蛛人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第一稿,画面上空画的是鸽子,但他感觉表现不出高度,因此第二稿就画飞机从头顶上滑过,侧面反映高空作业危险性大。
最近两年,他创作了一系列小品性质的都市少女题材作品,画一画身边常见的美好事物,比较抒情,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在创作手法上,“秉承传统,骨法用笔”是冯永强作画恪守的原则。中国画以线造型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讲求书写性,他喜用长锋硬毫,在纸上形成富节奏与生命力线条。
对于未来,他说,每个画家学习都应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提高创作思想的高度,只有眼界高才能发现自已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手低”就是笔墨技法表现作品的能力。也就是每个画家必须先有较高的创作思想意识,然后怎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完美地表现在作品上,是每个画家须千锤百炼不断学习的,也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近的。冯永强比较关注美术史,提升自己的艺术眼界,同时,他说自己仍然需要不断锤炼笔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笔墨的理解会不一样,在创作中锤炼笔墨,更加灵活运用笔墨,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艺术简历
冯永强,男,汉族,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现居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理事。自幼习画,早年随姚有多先生学习国画,2004年于北京画院高研班,师从著名画家石齐、王明明、杨延文先生。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及全国性美术大展并获奖。作品刊登于《中国书画报》、《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市场报》、《国画经典》、《美术家》、《美术周刊》、《中国书画家》、《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中国艺术名家》等多家报刊与杂志,录制有《盛世收藏·当代画家冯永强》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