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王众安保险为何迫切上市
2017-09-01于斌
于斌
拖得越久,市场对业绩和估值的质疑声就会越大,而且随着国家发放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增多,众安的创新光芒也会被新入局者分薄。
据了解,众安保险已经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前的“拟提速在香港IPO,目标第三季挂牌,计划向数家战略投资者出售5%~10%股权并已委任瑞信、摩根大通及瑞银3家国际顶级投行作为上市保荐人,集资规模高达20亿美元(至少融资10亿美元)”IPO方案实锤落定,再次引发大众对这个有望成为H股“科技金融第一股”的关注。
A轮融资后就达到500亿元估值?上市后估值千亿元?尽管面对各方质疑,众安保险依然在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里迅速推动着自己的上市计划,速度远超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根据保险机构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众安保险亏损超过3亿元,是亏损的35家财产险公司中名副其实的“亏损王”。
而且,之前业内一直传闻众安保险计划在A股上市。2月,有消息称监管机构正考虑为一些国内大型科技公司IPO提供快捷通道,众安保险就在绿色通道的列表中。而根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众安保险因等不及绿色通道的排队期而选择了赴港IPO。背靠“三马”的众安,为何如此急于上市?
高估值存隐忧,寻找接盘方
在這之前,已经有不少媒体曝出众安保险虽然拥有“三马”这样的明星股东,但是仍然面临着来自股东方面急于上市寻找接盘方的压力。业内人士推测,部分原因是众安保险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000余倍,股东很可能想趁着目前的高估值状态,以及还保有互联网保险、科技金融第一股等市场噱头的时机,借势上市实现变现。
据了解,股东急于变现的原因很可能是众安的业绩和高估值之间存在的悬殊差异。笔者曾撰文表示,众安保险的高估值很大原因是来自于外界对它的聚焦和因为聚焦带来的“关注溢价”。众安保险拿到了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当时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虽有待论证,但充满想象空间,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加上背后有巨头股东阿里、腾讯、平安的加持,在流量上给予支持,不愁衣食用户,在业务上可以提供有效转化渠道,可以高效卖产品。但是,近几年众安的年报并没有外界期待的那样优秀。根据其2017年5月发布的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众安保险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只有937.2万元。
而且,来自于明星股东的支持并非不可超越的壁垒优势,反而可能成为众安发展的隐忧。目前,在众安保险的业务结构中,来自阿里的退货运费险和携程的航意险,占众安总体保费收入的极大部分。众安对于来自股东的资源——淘宝和携程等渠道的场景依赖严重,但这些资源并不是众安保险独享的。
2016年,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入股了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泰财产保险,成为其控股股东。作为阿里的“亲儿子”,阿里的资源已经开始向国泰财险倾斜。对阿里的资源和场景严重依赖的众安保险亟须寻找新的出路。这也是被外界认为众安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筹集资金守住开拓者优势,放大势能
市场对于众安保险急于IPO的另一个猜测,是众安急于筹集大笔资金,继续奠定自身科技金融和互联网保险第一股的优势,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放大势能。
众安保险对外阐述的发展理念,是将保险与科技结合,服务于新兴的互联网生态。对自身的定位,众安一直打着“保险科技公司”的旗号,从公司运作、思维模式、人员构成都区别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在招股书中,众安称自己要凭借专有技术,通过场景设定开发以生态系统为导向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及解决方案。这种以生态建设出发的大厂逻辑发展路线,初期的投入是巨大的,不管是技术还是人力资源,还是业务布局,都需要资金先行。
众安保险对外讲述的估值故事里,科技金融业务占据了不小的比重。2016年,众安保险花费5000万元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希望其能向金融及大健康生态圈输送金融科技能力。这家公司目前已知的业务案例是与横琴人寿的合作,面向新兴保险业态推出一站式的保险信息化解决方案——S系列产品。横琴人寿将应用该系列产品,从互联网平台建设、用户联合运营、前沿技术共建等3个阶段,探索寿险互联网化。这项业务目前还没有反馈,也并不知道是否能够复制这次的输出案例,成功地对行业赋能。
不管是主业保险业务,还是众安保险打造的科技金融生态故事,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取得的成果来看,其说服力和具备的优势有限,需要继续募集资金以谋求长期的业务升级和发展。其新型保险科技的商业模式逻辑需要建立在大规模的资金支撑上,而最大的资金池当然就是股市。带着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标签和科技金融第一股的名头,众安的关注度绝不会少,急于上市也就不难理解。毕竟拖得越久,市场对业绩和估值的质疑声就会随着时间放大,而且随着国家发放的互联网保险牌照增多,众安的创新光芒也会被新入局者分薄。
众安要将招股书中勾勒的故事变成事实,最重要的前提还是足够的资金。在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连环套中,众安保险目前能够做的,就是加快IPO的进度,等上市尘埃落定,才是它生态梦启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