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贸未来看点
2017-09-01刘岚芳
刘岚芳
当前,全球贸易规则正在重塑、贸易格局正在深刻转变,更多国家参与共享全球贸易红利。但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服务贸易创新的推动将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转型升级,形成外贸发展新动能。在国家系列政策持续显效、北京市扩大服务贸易试点系列举措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落实的作用下,预计北京市对外贸易将呈现小幅向好态势,其中,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有望突破四成,体现首都服务经济特征的服务贸易在对外开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呈现温和复苏
世界贸易规则正在重塑
当前,世界经济正呈现温和复苏的发展态势,主要机构预期2017年-2019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将会小幅提升。但世界形势呈现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特征,不確定性与不稳定性升高,变数增多、风险增大,而结构性改革和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同时,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期,各国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角力和竞争依然激烈,全球贸易规则碎片化风险上升,全球贸易增长不仅远低于历史水平,也开始低于全球经济增速,并呈现高端贸易全球化、常规贸易区域化的态势。
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服务贸易创新的推动将抵消我国传统竞争优势的减弱。以2012年为分界,全球贸易正从“高速增长、美国核心、中国驱动”的旧常态向“增速趋缓、三足鼎立、区块结构”的新常态演变。全球贸易网络中以美国、德国、中国为核心的北美、欧洲、亚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亚洲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参与共享全球贸易红利的步伐。随着我国自贸区改革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将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形成,为外贸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引领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增强外贸抗风险能力。同时,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开展货物贸易进出口、跨境交易投资可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提升竞争力。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由“大进大出”向“提质增效”、由“出口导向”向“均衡发展”、由“货物贸易独大”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转变的新常态发展阶段。
货物贸易额恢复性增长
贸易多元化特征明显
未来一段时期,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制造业结构调整、出口产业支撑弱化、雄安新区建设对央企的分流等因素影响下,北京地区外贸形势依然低迷,但全国经济形势缓中趋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抬升、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都将带动进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北京总部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北京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枢纽性功能较强。产品结构、贸易主体结构以及国别结构均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在系列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举措的作用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发展,这些新兴模式正成为外贸领域新的增长点。
一是“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增速放缓符合外贸发展的历史规律。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外贸出口的发展历程,基本都经历了高速、中高速、低速等增长阶段,其中以日本和德国为典型,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促进出口恢复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概率不大,北京市货物贸易走势会延续金融危机以来的低位态势。
二是北京市制造业结构调整短期内带来出口产业支撑弱化,将会影响出口回升。北京出口以生产性或工业制成品为主。全球产业布局转移和消费习惯改变带来部分电子产品出口持续萎缩,非首都功能的进一步疏解使得手机、服装等传统制造对出口的贡献进一步弱化,加之电子产品价格下行,手机出口占比由2010年的19.5%下降到2015年的7.8%,未来会延续这种态势。
三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央企的分流可能会影响北京地区的进出口增长。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中总部企业实现进出口额占本市贸易的比重由2010年的64.4%上升到2015年的67%,是拉动北京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过程中,特别是雄安新区建设将导致一些央企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可能会限制注册或被分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将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随着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步伐的加快,出口商品结构有望优化,双自主产品在出口中的份额将在“十二五”提高10个百分点基础上继续提高,特别是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望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稳。
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新兴领域服务贸易优势凸现
2011-2016年北京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2%。2016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508.6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18.8%,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旅游、运输和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三大领域占72.1%。随着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跨界化趋势深入发展,中国政府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发展有望迎来黄金期,特别是北京服务经济主导的经济特征决定了北京市服务贸易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占北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优势逐步积累,发展进程加快,服务贸易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一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友好。中国政府将继续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建设更多服务贸易功能聚集区,强化服务贸易平台载体建设,探索扩大服务贸易双向开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深入推进也将推动以开放促贸易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服务贸易交易会、科博会、文博会、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促进平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将助推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发展。
二是传统行业服务贸易继续呈现分化运行态势。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系列鼓励政策作用下,旅游服务贸易在整体服务贸易中的份额继续提升,特别是出境游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服务进口的占比更是接近五成,带来旅游服务的逆差进一步扩大;随着运输服务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运输服务逆差有望进一步缩小。
三是新兴服务出口优势明显。随着全球价值链日益向服务环节拓展,以技术、业务流程、管理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创新将成为全球价值链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在支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服务贸易高端化引领态势明显。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体现首都文化、科技创新优势的重点领域,正成为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预计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新兴领域优势突出,在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有望超过五成。
外贸增长新动能不断激发
融合发展更趋明显
一是外贸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北京市将继续扩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强化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在系列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举措的作用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迅速,交易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二是双向投资和两类贸易融合发展更趋明显。“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中,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装备、技术和服务出口的带动作用在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带动工程承包、研发设计、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发展,也将促进第三方咨询和认证、金融保险、物流采购等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立足城市功能定位
推进外贸转型升级
一是依托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出口示范区,推进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等新兴外贸支柱产业发展,构建“高精尖”的外贸经济结构。发挥政策引导基金和各种服务平台的作用,创新模式和业态,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模式等新型贸易业态,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坚持实施国际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强化本土品牌創新与“走出去”,提升“北京创造”和“北京智造”品牌国际影响力。
二是逐步完善促进北京市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双向投资和两类贸易融合发展,积极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和特色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培育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提高货物贸易中的服务附加值,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式发展,提升“北京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北京市服务贸易和外贸转型升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