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乒乓球研究核心期刊计量学分析
2017-09-01曹爱斌贾建学
曹爱斌 贾建学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2.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体育人文社会学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乒乓球研究核心期刊计量学分析
曹爱斌1贾建学2
(1.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2.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索引乒乓球主题有关的297篇体育类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期刊、高产作者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乒乓球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研究机构为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体育类顶尖学府;主要载文期刊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领域内的高产作者大多来自上述的高产机构,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较为稳定;我国乒乓球研究热点内容包括对项目本身的研究、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比赛与技战术分析、技术与规则的创新研究、联赛与俱乐部研究6个方面;研究重心受规则改动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知识图谱;合作网络;合作分析
1 前言
乒乓球运动自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1]。截止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共夺得28枚奥运会金牌和130枚世乒赛金牌。如此优异的运动成绩受益于坚实的群众基础、系统的训练模式,更是多年来围绕乒乓球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运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者们通过研究与乒乓球相关的裁判及规则变化[2]、运动训练手段[3-5]、技战术分析[6-8]、职业化与俱乐部走向、运动员选材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乒乓球的知识体系。
然而随着对乒乓球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和研究工具的不断发展,数学模型[9]、生理[10]和心理[11-12]、运动生物力学[13-14]等关联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以往的传统方法已经很难完整地归纳并诠释现有乒乓球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科学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15],借鉴科学学的方法,我国一些学者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外力量训练、国外高原训练、体育政策研究、国外体育教育、国外太极拳运动等领域文献的科学计量学研究[16-20],从高产机构分布、高产作者特征、研究热点情况等方面所进行的归纳、分析与总结,能够高效清晰地呈现相关研究的重点,理清了领域发展的思路,梳理了领域内科研成果的知识脉络,并让今后的研究更加容易抓住重点。所以本研究引入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基于陈超美教授所研发的CiteSpace平台[21],对乒乓球运动的科研成果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科研机构分布、高产作者情况、期刊载文量以及科研领域的热点所在,梳理与乒乓球相关的科研历程并整理出乒乓球领域科研成果的知识脉络,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当中运用篇名词为“乒乓球”,学科类型为“体育学”,检索时间跨度为“1998-2014年”,所检索出的297篇乒乓球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与本文写作相关的科学计量学相关书籍、报道,以及体育领域运用该方法所总结出来的文献资料,同时查阅近年来乒乓球各研究方向的重要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视野空间。
2.2.2 数理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软件CiteSpaceⅢ4.0.R5.SE版本,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对乒乓球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探寻乒乓球研究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呈现上述结果[22]。从而得出乒乓球科研领域的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主要载文期刊、高产作者及研究热点。
3 结果分析
3.1 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
乒乓球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曲折式逐年递增。但其高低起伏的原因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发文量的起伏与国际乒联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新规的出台时间有关, 2000年10月使用40MM重2.7G的大球;2001年9月推行11分制;2002年9月无遮挡发球的使用;2008年2月限制 “海外乒团”,同年9月的“禁胶令”;2014年7月使用塑料球。上述五个时间节点的前后发文量明显高于其它年份。其二,本次下载数据所覆盖的2000年至2012年的三届夏季奥运会,四届奥运会前后乒乓球科研发文量较其它年份有所增加。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乒乓球科研文献年发表量(篇)
因此可以判断国内乒乓球相关研究可能受国际乒联新规出台与奥运年奥运攻关课题的双重影响。所以根据奥运会的主线结合国际乒联新规出台的时间节点,本文把4年作为一个周期来研究乒乓球运动科研发展的变化较为理想。
3.2 乒乓球科研的空间分布及特征分析
从知识图谱的角度分析乒乓球科研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机构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三个方面剖析近年来国内乒乓球科研的研究历程。
3.2.1 乒乓球科研领域机构分布及特征分析
在研究结果中,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Sree)、网络的节点选择机构(Stitution),时间间隔设置为4年(year per slice4),并选择TOPn为100,生成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通过节点和连线的大小和多少来表示合作和文章的数量。生成图谱的过程中选择自动聚类,发现节点数230个,机构的合作连线113个。共发现4个合作关系密切的聚类,分别是乒乓球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科研合作圈,可持续发展与后备人才研究合作圈,器材、理论与技术体系建构合作圈,乒乓球运动指标评估、神经机制构建合作圈,如下表1所示。
表1 科研机构分布情况表
上述机构当中,第1、2、4三个机构之间互有交叉合作,但聚类3指标评估、神经机制研究、交互平台构建这一领域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与其它三个领域几乎无交叉。
由于乒乓球的国球地位,研究乒乓球的科研机构较多,本文只从1998年到2014年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所高产机构进行分析。发现上述机构在我国乒乓球相关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北京体育大学43篇、武汉体育学院25篇、上海体育学院22篇、中国国家体育总局18篇、天津体育学院8篇、沈阳体育学院7篇、华南师范大学6篇、北京大学5篇、中国传媒大学和山西大学各4篇。前四所机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占到所有研究机构发文总量的36.37%,是乒乓球研究方面最高产的四所机构,如下表2所示。
表2 1998-2014年我国乒乓球重点科研机构一览表
以上10所机构发文量占总体的47.82%,共发文142篇。其他研究机构当中有133个机构发文量仅为1篇。由此可以看出,乒乓球方面的科研成果相对集中在较高产的机构当中。其它科研机构的发文量有待提高。
3.2.2 主要载文期刊分析
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共分布在17个期刊中,发表乒乓球方面相关论文最多的期刊前十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2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0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44篇)、中国体育科技(24篇)、体育科学(22篇)、体育学刊(16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6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3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3篇)、体育文化导刊(12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乒乓球技术与战术及评价体系、教学与训练、制胜模式与情况控制、后备人才培养、生理生化相关分析、体能与运动康复、乒乓球文化传播、规则与裁判法、器材研发与应用等内容,刊物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期刊发文情况及刊物信息
如上表3所示,从乒乓球方面研究的载文情况来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载文量排名第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排名第2,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排名第3,这3个期刊发表乒乓球方面文章共166篇占到发文总量的55.89%。但在影响因子方面,除体育科学以外,其余期刊都低于1.0。
上述10种期刊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在乒乓球方面的关注点较为广泛,包括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能、心理、职业生涯规划、教练员和后备人才培养、器材的演进和发展等几乎所有关于乒乓球方面的内容。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主要发表联赛赛制、竞赛编排、规则演进、运动等级评判方面的文章,有时也发表技术战术意识、运动选材和技术打法类文章。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更愿意刊登乒乓球训练、技术与战术、计算机仿真、生理和心理,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中国体育科技则更加关注教练员培养、器材的变化、技战术训练、身体功能训练。体育科学更喜欢从宏观上研究乒乓球市场、技术体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乒乓球联赛赛制、规则的演进、高水平运动员特征研究、动力学和运动学研究。体育学刊主要刊登运动员心理、教练员培养、教学与训练、项目发展趋势类文章。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主要刊登计算机模拟及技术诊断、乒乓球运动心理、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技战术分析、肌电分析方面的文章。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刊登乒乓球器材改革、技术打法类、情绪控制方面及教学与训练及评价体系的文章。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刊登运动发展趋势、身体素质及评价体系、后备人才培养、教学软件研发等方面的文章。体育文化导刊主要刊登乒乓球文化传播、项目发展趋势、项目发展综述、大众乒乓球消费、技战术分析、联赛赛制改革方面的文章,如下表4所示。
表4 主要刊文期刊文章关注方向
注:上表中核心类别一栏“双核心”指该期刊同时属于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变化”指该期刊属于北大核心但有时也属于南大核心。
3.2.3 乒乓球运动研究的作者分布特征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能够长盛不衰,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高产作者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发表文章多少与文章质量的高低在一方面可以作为衡量人才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乒乓球运动在我国体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程度。设置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Sree)、网络的节点选择作者(Author),时间间隔设置为1年(year per slice1),并选择TOPn为50,生成研究作者的知识图谱。生成图谱的过程中选择自动聚类,发现节点379个,作者的合作连线288个。
对高产作者进一步分析可知,发文量在前10名的作者之间合作关系图谱比较清晰。接下来从各位高产作者就职机构的官网查询资料得之,苏丕仁、蔡学玲两位教授都是本领域国内资深老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北京体育大学从事本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唐建军、张瑛秋、肖丹丹、李永安、吴飞五位学者都先后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以上述7位学者为核心结合其他作者共同构建了一个以北京体育大学为纽带的学术研究团队。另一个紧密联系的群体为李安民与张辉团队,资料显示虽然张辉教授现就职于浙江大学,但之前与李安民教授在上海体育学院共职。可能因为共职的原因形成了一个内部有一定联系的合作团队。前10名高产作者中只有陈小华教授一人是“孤军奋战”,但在其带领下也形成了一个较小的清晰合作网络。同时发现,这三大乒乓球作者合作网络之间几乎相互无交集。从学习的经历上来分析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团队之间或为校友或为同事的关系在团队建设上起了关键性作用,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人共同合作,在交流与接触上这样的关系更具有优势。同时这样的合作关系也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容易提高研究的效率。这也是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明显高于其他群体的原因,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 乒乓球科研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
3.3 我国乒乓球运动科研热点分析
3.3.1 乒乓球科研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论文的关键词是论文研究内容的提炼,是学者的中心研究观点,同一个关键词平凡出现,也就意味着学术圈对一个问题的高度关注。所以对国内乒乓球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意义重大。本次下载文献当中共有关键词558个,为了尽可能多地反映本领域内研究热点方向,把出现5次以上的关键词定义为高频关键词。共计31个,如下表6所示。
表6 高频关键词信息一览表
之间关系紧密共现率非常高,但由于我国乒乓球研究范围广、涉及的交叉学科多,所以热点关键词距离较远,形成离散型分布,具体如下图3所示。
图3 我国乒乓球研究高频关键词
同时,由于作者的语言习惯以及中文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的原因,在统计时把意义相同和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归并。结果表明研究热点及热点所出现的最早时间为:
1)对项目的文化学研究及交叉学科如运动学、体育研究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如:肖丹丹(2008)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从移动时间、移动空间、移动速度三方面解析乒乓球运动员步法的运动学特征,尹彦(2009)同样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足部运动特点进行解析,发现运动员进行跨步、并步、交叉步移动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和踝关节所在的空间位置使踝关节损伤的风险增加;学者钟宇静(2008)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乒乓球研究,发现哲学可以为乒乓球技、战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国球提供理论支撑,于文谦(2009)对乒乓球运动发展方式进行探讨。
2)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方法、身体和心理素质研究),如学者王於竞(1998)把智力测试运用到少儿乒乓球选材上面发现智商水平与运动技术水平存在明显正比关系;王莉(1996)指出从兴趣、神经类型、性格、智力四方面分析运动员心理特征;刘欣华(2004)认为与别的运动项目相比,乒乓球运动员应具有勇敢自信、进取创新等特点。
3)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乒乓球教学、训练方法、训练质量),此类研究当中张育青(1998)讨论了强化因素,从生理和心理上探讨了对乒乓球初学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吴焕群(1999)研究表明在训练安排中,只有把握好训练各变量的科学性、处理好变量之间的6对矛盾才能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庄则栋(1999)从手法、步法、专项身体素质、打球技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补充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训练体系。
4)比赛与技战术分析(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技术分析、发球旋转、接发球等)吴焕群(2001)对乒乓球比赛的时间密度、挥臂次数、比赛后心肺功能的变化 、肌肉力量的变化、体重及大脑皮层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张辉(2004)通过数学模拟的方法对乒乓球比赛进行竞技诊断,通过数学模拟的方法对出击球技术、落点等做最优选择。李振彪(2012)从得失分率和积极主动的意识入手对反手拧技术的接发球效果进行分析。
5)技术与规则的创新研究(技术创新、直拍横打、新规则、应对策略),学者程序(2000)归纳总结了乒乓球发展当中的5个重要阶段与创新的关系,并提出要本着先综合各因素再优化提高的观点;刘丰德(2001)从创新与发展的视角分析因规则变化。
6)联赛与俱乐部,张林(1998)对乒乓球俱乐部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已经发现了阻碍俱乐部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建议从俱乐部发展目标、管理形式等多方面完善乒乓球俱乐部;唐建军(2001)对日本大众乒乓球俱乐部基本类型、动作模式、外部条件进行分析,为乒乓球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3.3.2 我国乒乓球研究热点的时区分析
乒乓球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是乒乓球科学研究的风向标,而时间的推移又见证了热点的变化和研究领域的进步,选择可视化类型为时区型“time zone”。得出1998年到2014年间乒乓球科学研究热点的时区变化图谱。揭示乒乓球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变迁路径,可以看出对乒乓球的研究从起初对乒乓球运动、乒乓球技术、身体素质的研究发展为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员心理素质、技战术分析、直拍横打,再进一步细化到视觉搜索、肌电分析、乒乓运动的博弈论,最终因乒乓球材料更新后研究向揭示发球旋转变化方面过渡。可以看出乒乓球技术与战术分析、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竞技乒乓球层面的问题目前仍然是我国乒乓球研究的主要方向,国际乒联的新政策是引导我国乒乓球科研方向的动力。如下图4所示。
图4 我国乒乓球研究热点问题的时区分布
4 结论
1)我国目前乒乓球方面的科研发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受国际乒联的新规则与奥运年的双重影响。
2)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体育类高等学府是我国乒乓球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上述机构之间相互合作频繁。
3)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可持续发展与后备人才研究、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研究、指标评估及神经机制研究、器材设计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建构四大乒乓球研究方向。
4)高载文期刊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这些期刊对研究内容的偏好不同,涉及到乒乓球的裁判及规则变化、运动训练手段、技战术分析、职业化与俱乐部走向、运动员选材方法等方面问题。
5)高产作者每个人各有2-5个不等的研究方向,因求学或工作的原因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着国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6)我国乒乓球研究热点重竞技轻大众,内容包括乒乓球运动研究、运动员选材、乒乓球训练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赛与技战术分析、技术与规则的创新研究、联赛与俱乐部研究6个方面,研究重心受规则改动影响、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并完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分子水平的科研历程。
[1] 李荣芝,肖焕禹.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传入及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1-6.
[2] 刘建和等.应对乒乓球11分赛制的训练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6):64-66.
[3] 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5):35-37.
[4] 刘红,李永安,李小娟.中国乒乓球女二队小周期板块训练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85-89.
[5] 张瑛秋,韩华,李永安.中国优秀女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2):233-237.
[6] 胡水清等.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统计软件(关键2.0)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4):37-42.
[7] 吴焕群,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38-42.
[8] 于洋,邢恩倩.乒乓球正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实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20-123.
[9] 张辉,霍赫曼安德烈亚斯.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68-72.
[10] 李安民.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落点判断过程中视觉搜索的眼动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11-15.
[11] 高艳敏,杨文礼,杨剑.时空阻断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预判绩效的干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2-15.
[12] 张玉慧等.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过程中的神经心理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3):73-80.
[13] 肖丹丹.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乒乓球运动员步法运动学特征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5):89-96.
[14] 尹彦,曲峰.乒乓球运动中3种步法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5):49-53.
[15] 侯海燕,屈天鹏,刘则渊.科学学在我国大学的兴趣与发展[J].科学学研究,2009(3):334-339.
[16] 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的时空分布特点与热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9):55.60.
[17] 夏培玲,王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高原训练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J].体育科学,2011,31(4):75-80.
[18] 王璟,夏培玲.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体育政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32-36.
[19] 高明,段卉,韩尚洁.基于Citespace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1):4-11.
[20] 王俊杰,王培勇,徐坚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J].体育科学,2012(10):77-84.
[21] Chen, C. and Leydesdorff, L. (2013) Patterns of connections and movements in dual-map overlays: A new method of publication portfolio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5(2), 334-351.
[22] Chen, C. (2012) Predic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3(3), 431-449.
[23] PRICE D S. 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Warrent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ore Journal of Domestic Table Tenni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CAO Ai-bin1, JIA Jian-xue2
( 1.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Shan 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3, 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China)
Based on the 297 sports articl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able tennis from CSSCI,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at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knowledge graph, and analyzed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e, the main research journal, the productive author, and the research focus. The founding showed: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table tenni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es included: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and so on; the main research journals included: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productive authors came from the above institutes and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m is steady; the research focuses included: the study of the project itself, the study of athletes selecting, the study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analysis of games and tactics, the study of technique and rules innovation, the study of league and club; the focus of research is influenced by rules changing with time. Key words:table tennis; knowledge graph; cooperation net; cooperation analysis
2011-12-31;
2012-02-01
山西省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项目(16TY121)。
曹爱斌(1982-),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G80-05
A
1672-1365(2017)04-0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