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
2017-08-31杨进旭
杨进旭
摘要: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又提出了“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它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教育思想而提出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笔着认为:素质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据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健全学生体魄、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所谓小处入手,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行政领导还是从事教学业务,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遵照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搞好本职工作。特别是学校教师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
教学现实呼唤因材施教
现实情况如何?请看下面一组数据:某个班的时间安排:早上7:00到校,学校的早读时间至7:30,中午11:45放学,下午2:30上课,教师要求学生1:50前必须到校,中午加上一节课。下午18:15放学。除正式作业外,语文、数学、英语家庭作业量足可以让中等以上学生做2个小时左右。其中,数学应用题一次就布置10道,且要求把原题抄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然后计算。笔者初步估算了一下,这10道应用题仅抄写一遍也需要30分钟至50分钟,何况学生还得思考运算呢!再加上其他学科的作业2个小时也少说了。作业做不完者,罚抄字贴10张。于是,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字迹龙飞凤舞,差错百出。学生做过的作业教师并不认真去改,只是让小组长检查完事,老师也很难掌握情况。
这么多的作业,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许可以完成,那么差生呢?为不受罚就只好照抄。这样的做法,究竟效率有多高?成效有多大?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多达9个小时,且都是学习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再加上家庭作业时间,中等生学习时间就达11小时之多,差生12小时以上。这不是疲劳战又是什么?这不是题海战又是什么?教师虽然轻松了,作业一布置算完事,随意性极大,目的性极差,但是怎么能算因材施教呢?
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确实很辛苦,为了使所教学科教学成绩不落后,恨铁不成钢,这可以理解。然而,若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遵循教学原则,那只能是事半功倍,甚至適得其反。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具有艺术性。要搞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按教育规律办事,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变学会为会学,在学习方法上多指导,教学技能上多改进。一改过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提倡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个学生。要争先进、创一流,就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而“吃老本”“拔苗助长”“老牛拉破车”的旧观念和老套路,只能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羁绊。
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布置相应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得消,“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不是一味地强求大幅度提高,使大部分学生掉队,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因厌学而弃学,从而造成大批学生流失。解决这一现状的重要措施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带来的自信和从容。目前“控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教育难题。
因材施教,须改变人才观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也有很多没能上大学而自通一门的“土专家”“高级技工”以及民营企业的“大老板”。考上大学的是人才,那些回家种好田、当好工人、努力经商者也同样是人才。若是放弃了对他们的基础教育,就等于放弃了大多数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大厦增砖添瓦的人才,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我们国家整体科技力量还不太发达,需要大批量的科技人才,也需要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农民和技术工人。虽然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生升学无望,但是他们也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成为佼佼者。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要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掌握终生学习的方法,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为将来深造或者从事某方面的专长奠定基础。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结束语
孔子有弟子三千,成名者却寥寥无几,但是他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弟子都学有所长,这就难能可贵了。古人尚且如此,笔者相信,我们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也一定会摆正“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也一定会比古人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