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九寨沟的分分秒秒
2017-08-31杨智杰
杨智杰
8月9日半夜,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的同事载着我去九寨沟的路上时,我仍然感觉不真实。
前一晚手机弹出九寨沟地震新闻,我还叮嘱要奔赴震区的同行注意安全。第二天早上,我接到通知要去往现场。
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去一线是记者天生的使命,但更令我忐忑的是第一次地震报道如何能顺利完成。曲折订票、收拾行李、匆忙间还把书中看到的经典报道撕下来揣兜里。
灾难报道争分夺秒,我希望能尽早到达现场,但没料到北京到九寨沟的距离这么遥远:飞机延误、交通管制、夜路不安全,以至于10号早上,我们还在路上。当时的新闻是,九寨沟被困的游客当日会被全部转移。
到得晚,但在转移游客的主要路段我们和救援大巴迎面遇到了。那种感觉夹杂欣慰和遗憾,他们安全了,但记者到震区就缺少了主要的新闻当事人。经过编辑提醒,索性从逆行者角度观察九寨沟的情况。
此时我才稍微释然,尽力从快速擦肩而过的大巴上抓住乘客的表情,观察沿路的变化。
这次地震救助快速且有条不紊。当时的报道绝大部分在关注受灾群众的故事,悲情的、感动的、不幸的。我们除了聚焦这里的人,也将关注点回归到这个地方特殊的身份——旅游景区。
大自然鬼斧神工赠与这方人民美丽的景观发展旅游业,同时又任性处置。除了在景区内看到被破坏的海子,相信所有人都看到了当地人沮丧的表情。一方面他们经历地震惊魂未定,另一方面是心怀对未来生活的未知。房子倒了、景区破坏、游客不来、生意断了。
交通不便,农业工业不发达,他们只好把生计放在旅游业。牵扯的不仅是当地,还有周边公路旁散落的村庄。对支柱产业造成影响,这点也是九寨沟地震特别的地方。
景区外几十公里是空无一人的饭店和宾馆,黝黑的当地人诉说着苦恼,但又不全是绝望。各地赶来的救助者达成完美默契,快速救助和帮助别人。当地人对前路迷茫,但依然有人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把未来交给时间。
@静水深流:租购同权需要的是政策落實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并且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此外,相关部门对租购同权政策落实的全过程加强监管,出重拳打击不法行为的举措是必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吴京:小人物、爱国者
与“超级英雄”》
突如其来的赞美很可能就此毁掉一个理想主义者,幸好,吴京是清醒的。(Anna)
《丧:这个时代的精神吐槽》
生活压力大,利用丧文化来自嘲,有时也可以使自己解脱出来。
(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