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便利店来了,但是争议也不断

2017-08-31李嘉文

第一财经 2017年33期
关键词:便利店投资人盒子

李嘉文

自从十多年前电子商务对实体商店造成威胁以来,零售商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实体店的运营贴近互联网。最新的尝试是无人便利店。

在一间30至40平方米的F5未来商店(以下简称“F5”)里,通常会摆放4台设备—一台快消品售货机,主要售卖罐装饮料等标品,平均7秒出货;一台鲜食商品售货机,售卖车仔面、鱼蛋等鲜食,平均50秒出货;一台冲饮售货机,售卖咖啡等饮品,平均20秒出货;以及一台自动餐桌清理设备。

这些无人便利店分布在社区或是写字楼内。在这里,没有店员值守店面,用户只需要扫描商品二维码,加入购物车后结算,或是通过移动端下单,到临近的门店取货即可完成购物。

省去了人力和租金成本的无人便利店得到了资本的青睐。6月28日,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的3000万元A+轮融。7月1日,另外一家无人便利店商家缤果盒子也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领投方为纪源资本GGV。

除了创业公司,很多大公司也进入了无人便利店领域,今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咖啡,亚马逊则在去年年底开始运营Amazon Go,后者采用了更加智能化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能够知道谁进了店、在店里做了什么、与哪些商品发生交互。娃哈哈和伊利今年则选择和深兰科技合作,后者准备研发一款名叫快猫的智能零售系统以应用在无人便利店。接下来伊利计划开出2000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F5至今只有6家门店,其中在5家试验性门店在佛山,1家旗舰店在广州。A轮融资1亿元的缤果盒子只开了7家店。根据缤果盒子团队透露给《第一财经周刊》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缤果盒子已经累计接待顾客数万人,用户复购率近80%。省去店员辅助的无人便利店,售卖的商品种类在300到500种,这个数字只是传统便利店7-ELEVEn的1/10。

不过,大部分投资机构仍在观望。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的投资人中,一部分认为便利店的商业模式极度依赖规模效应,但线下门店的拓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投资人的预期,这并不是一门值得投入的生意,另一些投资人却认为无人便利店将大幅提升线下零售的效率。那么,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无人便利店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呢?

1 资本的涌入能否让无人便利店快速扩张?

对于投资人来说,无人便利店的未来发展空间,或许比目前的财务数据更有吸引力。整体来看,便利店是实体零售少数还在增长的细分行业。根据尼尔森的研究,2015年至2016年的中国市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32%上升至38%。在大多数的快消品销售渠道中,便利店占其销售额增长的比例达到9%,比如食品和方便面在便利店的销售额增长高达11%,但在大卖场的销售额下降近12%。尼尔森对此的预计是,未来,小型零售戶渠道将变得更加重要。

巨大的成长空间让便利店这门千亿元市场规模的生意得到关注。在华映资本副总裁俞耿亮看来,全家、7-ELEVEn便利店以及本土便利店美宜佳等占据了有利位置后,无人便利店依旧可以开,但是如何保证能赚钱?即使有好的地段可以供无人便利店选择,线下拓展速度也不一定能够满足投资人的期望。他认为无人便利店运营的重要因素在供应链上,创业公司需要找到好的合作方,如果没有供应链支持,这门生意做起来的希望不大。

熊猫资本的合伙人毛圣博此前表示,无人便利店的线下渠道拓展并不容易。虽然创业公司切入的渠道入口在园区、小区等封闭环境,但依然需要团队跟物业谈判,线下团队的人力成本很高。一旦租金拿低了,其他商家产生不满会导致合作效率不高,最终也会使得租金趋同。

面对选址、拓展速度以及供应链3个因素,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的创业公司以及入局的投资人有自己的看法。首先,缤果盒子以及F5目前在选址上和传统便利店采取了差异化策略。创新工场华南区投资总监熊昊表示,F5将目标定位于中小型社区,如果行业巨头公司进入的是7000人以上的社区,F5将下沉到3000人左右的社区。

缤果盒子采取相似的策略。在门店的拓展速度上,小区、园区以及景区这样的场景有集合优势,很多小区都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只需要谈妥物业公司,其所管辖的所有社区就能进入。因此无人便利店的拓展速度跟互联网大公司的相比肯定会慢,但不是完全没有速 度。

跟传统便利店相比,创新工场华南区投资总监熊昊认为无人便利店目前的投放速度已经加快,未来无人便利店也不排除开放加盟,这样能把选址以及拓店的责任开放给加盟商。

在供应链上,无人便利店和国内大型零售商达成合作。缤果盒子和高鑫零售战略合作,后者是中国大型综合大卖场营运商,以大润发和欧尚作为品牌经营大卖场。上海地区的第一家缤果盒子就位于欧尚所在的上海杨浦区总部。对于大型零售商来说,无人便利店也是一种渠道补充,如果未来将其整合以及并购,无人便利店公司也会有不错的估值。

2 便利店作为一门传统以及需要规模效应的生意,是否需要无人化?

在投资了无人便利店的投资人看来,无人化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快速规模化。一家一线城市便利店需要为3名店员支付大约2万元的人力成本,房租则在1.5万至2万元左右。在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断高企的现状下,无人便利店省下了店员的人力成本,此外,对于安置在社区内的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到没有租金。

华映资本副总裁俞耿亮透露给《第一财经周刊》的一组数据,国内便利店的人力成本大约为7%,这一数字高于日本(3%左右)。便利店需要培养员工,企业招聘和培训都需要时间,便利店无人化可以减少人才培养成本以及提升门店拓展速度。

但也有一种看法是,省下店员人力成本的便利店其实对于效率提升作用不是最大。如果一家便利店可以占据好地段,在单店流水很高的情况下人力成本相对来说就微不足道了。地段、供应链以及运营才是便利店生意的三大要素。

此外,无人化也会导致售卖商品的种类和利润下降。无人便利店没有员工运营,意味着一部分鲜食商品无法销售。用户在不同时间走进便利店,代表了不同的购物需求,传统便利店会根据早晚和午餐高峰时段,摆放不同的产品在货架上,无人便利店选择的种类则需要高度标准化,因此大多数无人便利店只有300到500种货品,这只是传统便利店的1/10。

3 无人便利店的赚钱能力能达到投资回报预期吗?

按照缤果盒子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每一家门店的日营业额只要达到300元即可实现盈亏平衡。看上去这是一个难以相信的数字,对于如此低的盈亏标准,缤果盒子的解释依旧是省去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原因。

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选择布局无人便利店,利润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今年3月,阿里研究院给出的“新零售”定义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范零售形态。渗透入写字楼和社区的无人便利店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入口,他们需要用户自助式无现金支付,能帮助大公司拓展线下支付场景,还能打通线上线下的数据,提升运营效率。

4 无人便利店砍掉了运营人力,是否就能提高效率?

在阿里巴巴前B2B负责人卫哲看来,传统零售有两个不可避免的成本:人力和租金,两者的占比分别为10%左右。近年来,不断上升的两大成本影响了坪效的提升。坪效是线下零售业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指的是每坪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以消费数据驱动的新零售要解决这两个软肋,就需让人均产出大幅度上升,让单位面积的营收上升。

他认为,未来将渗透入社区和写字楼的无人便利店,其效率是电商没法解决的。比如社区无人便利店一个月不重复的人流量在5000人至1万人,获客成本为零。这些社区便利店大都在用户周边500米范围内,可以做到10到30分钟送达。长远来看,电商达不到这样的效率。

此外,从用户体验来看,效率提升最终会反映在加价率上。目前来看,电商行业线上流量获取成本持续上升,大约占据10%至15%,物流成本也在5%到10%,这些成本让电商的加价率在20%到30%。传统零售业也存在租金和人力成本,而无人便利店这类新零售可以把产品加价率控制在8%至10%之間。

但另一方面,一些投资人也认为现阶段的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一门好生意。7-ELEVEn以及全家店内的鲜食相当于自有品牌,缺少中间环节以及直接竞品,因此在定价方面便利店有较大自主权,是便利店内绝对的高毛利产品,但是它们通常需要店员来服务。将这部分人力省去后,意味着高毛利产品也得砍掉。

此外,门店的店员数量在减少,但是后台的运营人员却可能增多。便利店实现了无人化,但是RFID等技术增加了成本,在无人便利店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之前,收益也是一个未知数。

5 无人便利店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是否就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需求产生时,是否有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拿到商品,往往是便利店关键的竞争力。跟传统的便利店比起来,无人便利店将铺得更加密集,能消费者保持在500米的距离,比如居民小区内、公寓楼下等地方。

但是一些投资人认为无人服务没能让用户体验提升多少。消费者在店内人多的时候依旧要等待,有时还需要面对凌乱的货架。当无人便利店内的硬件遇上一系列的问题时,体验远远比不上传统的便利店。比如7月,上海市杨浦区的首家无人便利店就因为高温暂停运营,当时它的收银系统频频出错,体验非常差。“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更强。”一位二级市场的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猜你喜欢

便利店投资人盒子
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寻找神秘盒子
投资人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