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为什么热?
2017-08-31赵隽杨
赵隽杨
6年前开始养多肉植物,严国富曾经买过一批名为海琳娜的多肉植物,单头价格为600元,一年内价格被炒至3000到4000元。类似还有名为雪兔的品种,刚问世,单头的价格被定在4000至5000元。现在这两个曾经的名贵品种都只需要几元钱。
为什么价格会在短时间内一落千丈?实际上多肉植物的繁殖和生产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市场容易因为一时热度而吸引众人争相培育受欢迎的品种。裴彦林从2012年开始经营多肉植物,目前有不到30亩的培育面积。他解释道,对于“一片叶子就能繁殖,而且生长速度快”的多肉来说,价格在两个月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价多肉也并不稀奇。去年圣诞节,严国富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看到一盆十二卷多肉植物以25万元的价格被买走。通常因为不易培育或是孤本的原因,有玩家愿意收藏、有商家愿意高价拍下进行扩繁,所以品相特别好的稀有品种卖到三四十万也屡见不鲜。据浙江大学观赏园艺学博士周泓的介绍,优秀的十二卷品种多肉大多来自日本,通过不断杂交进行品种选育而获得。由于生长周期长,优秀的十二卷价格会长时间居高不下。
据严国富的介绍,6年前他开始养多肉植物,那时多肉还是小众商品,价格便宜。市场约在2013年的时候进入了暴利时代,直到2016年下半年,多肉的价格才开始趋近透明,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市场回归理性,未来多肉市场竞争开始聚焦在品质上 。同样品种,不同品相,价格差异很大。“如果一颗桃蛋体态均匀圆润,售价可达200多元;品相差的,只能卖二三十元。”只做零售渠道的严国富强调,对于批发商来说,盈利点在于薄利多销,而零售商必须在多肉的品质、状态上下功夫。
不过多肉市场依然有利可圖。“即便回归正常价位、价格透明,多肉的利率润也要高于普通花草。”裴彦林解释道,他的生产基地毛利润在50%到60%,不到30亩的生产面积每年可获1000万元左右的产值。
价格疯狂是多肉植物走俏的表现。这些组织器官含水量丰富、圆润小巧且五颜六色的植物走红,似乎暗合着现代年轻人的追求:匆忙、高压的城市生活中,能在家里或办公室的一隅,欣赏、把玩自己倾心栽培的植物,寻得一份精神寄托。
杨晖家里的阳台和飘窗上摆满了他的“孩子们”。从2014年开始,他一共养了200多种多肉植物,约有260多盆。开始时,买十多元的多肉植物都感到心疼,到逐渐养起千元的名贵品种,3年来,投入超2万元,还曾为了给植物打造花架,亲自买工具,当了半年多的木匠。
相较普通的花草类植物,多肉植物体积小且养殖难度不高,可放置窗台、书桌等,易于把玩和照料。
普通花草一年只有一季的花期,其他时间再无变化。多肉植物春秋两季会开花,平时叶子会有鲜艳的颜色变化,有时还有从一头变多头的惊喜。这样的变化在多肉玩家中被称作“出锦”,例如叶片的叶绿素无法正常合成,发生了黄化或是白化现象,就会在叶片上呈现出黄白绿相间的条纹。
杨晖曾在制造业的研发部门担任软件开发的管理者,工作压力大、时常需要加班。自从他养了多肉,打理多肉的时间便是放松身心的时间。“浇水、除枯叶、看每盆状态,会让我忘记其他的琐事,整个人会很专注,内心感到安静。”他说。
多肉植物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好养的植物,无须勤浇水。但真正把多肉养好却要花费心力,控制水分和土壤盐分都需要经验的积累。 特别是在闷热潮湿的夏天,对于多肉植物是生死考验的关口。刚开始养多肉的时候,杨晖看到有些多肉因为水化,一天就死去,会感到“窒息般的疼痛”。经历多了,便能体悟“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现在遇到多肉死亡的时候,他都会将植物解剖、把土倒出研究,找到死亡原因并总结经验。
杨晖说:“人以群分,在结交了很多肉友后发现爱养多肉的人都很善良。对待生活也不浮躁、有耐心。”因为养殖经验提炼不易,养多肉的人们在线上分享经验、成果和图片,甚至以多肉会友,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