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2017-08-31林雪华

健康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强制性康复训练出院

林雪华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临床观察

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林雪华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目的 探讨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CILT)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2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语言治疗。其中随机取51例采用CI治疗(观察组),余51例采用传统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交流能力问卷(CADL)评定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结果 出院时,2组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月后,观察组患者的4项WAB疗效指数及C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发言语较出院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听理解、复述、命名及CADL评分出院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坚持CILT语言治疗,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恢复。

脑血管意外;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出院;语言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约有21%~38%患者发生失语[1],而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失语类型,这种症状的患者大都意识清楚,能听懂别人说话,理解文字意义,但口语表达障碍突出,说话呈非流利型、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呈“电报式”语言等症状[2],患者倾向于使用易说出的词语,若任其发展,困难的口语将进一步失用。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language therapy,CILT):通过限制患者非语言交流,从而促进语言交流能力的恢复和进步[3]。笔者应用该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康复科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02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再经CT或MRI确诊[4];②神志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失语或肢体偏瘫;③发病前后无视力和听力障碍,可以配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④母语为普通话;⑤病灶在左大脑半球;⑥出院后生命体征稳定;⑦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均有一个能每天照顾患者的照顾者,且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及沟通理解能力。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取51例为观察组,51例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发病日期、出院日期、要回访日期、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联系电话、服药情况、回访情况。康复师在患者出院前给选定的照顾者培训强制性诱导语言康复的方法及要点,同时分发书面内容一份。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接受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出院后实施。责任护士每周登门回访一次,查看训练执行情况,及时更正错误的训练方法;出院时及训练一月后评估患者语言能力和日常交流活动能力。

1.3 传统康复训练 传统康复训练指导没有固定的内容、程序、及模式,随机采用语言康复知识与患者交流,如在对患者做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时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晨间护理时对患者行发音训练,如“啊”、“呜”;随机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如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要求患者说出后半句[5],允许患者结合非语言表达,如肢体语言、手语等。

1.4 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

1.4.1 动员 首先向患者及照顾者介绍强制性诱导语言康复护理方法,尽量争取配合。坚持集中训练、鼓励性、生活相关性、强制性诱导语言交流,避免非语言交流的原则。重视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信心。

1.4.2 实施 1小时/次,每日2次;环境要求:安静、有隔音效果、不易受外界影响的房间;人员要求:受过专业训练并通过康复师考评的照顾者。训练者通过平时与患者的交流,总结出患者已掌握并使用频繁的词语,强制诱导患者说出困难的词语或语句。开始阶段:让患者说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将图片或实物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逐一命名,命名容易的图片或实物可以减少命名,或淘汰掉这些图片;命名有困难的图片,要反复练习。要求称物时必须使用冠词或数词,如“一根香蕉”。对进步的患者逐渐增加言语训练难度,发展到造句练习,如“陈先生,我想吃一根香蕉。”再难点的语句“陈先生,能不能帮我拿一根香蕉?”可以结合游戏进行,增加趣味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进程。由责任护士每周回访一次,评估完成情况。

1.5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出院时及出院1月后评定患者语言能力和日常交流活动能力。(1)语言能力: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前4项测验,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2)日常交流活动能力:采用交流能力问卷(CADL)主要评估22项日常生活的交流活动[6]。评定检测均由同一个不参与治疗的康复医生进行。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WAB疗效指数及C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1月后,观察组患者的4项WAB疗效指数及C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发言语较出院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听理解、复述、命名及CADL评分出院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B疗效指数、C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一些平时受抑制的神经通路通过各种训练和刺激可以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促使受损的功能获得代偿[7]。本研究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在短期内高强度集中训练和刺激,强制诱导患者说出通常易避免的词,限制非语言交流,结果患者语言能力和日常交流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表2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仅仅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程度和效果都欠理想,仅自发语言有一定的提高。这是因为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障碍,导致脑组织受损,而患者又由于语言功能的障碍回避语言交流,将进一步导致语言障碍的加剧或无改善[8]。

脑卒中后语言康复是漫长的过程,住院期间失语训练是短暂的,家庭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继续运用CILT完成失语患者急性期的语言锻炼,既增强护患关系,又能让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及家庭,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本研究表明患者及家属均掌握康复训练相关要点、原理及技巧后,患者在家中同样可完成入院康复内容,获得相似的康复治疗效果[9]。

[1]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2006,15(7):58.

[2]申斯.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今日健康,2016,5(5):354-355.

[3]谢瑛,刘惠林,吴春微,等,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11-1013.

[4]李培珍.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5(19):13.

[5]李旭亚,李妍.模式化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18-19.

[6]代杰,张世亮.经颅交变电磁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摩[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35-537.

[7]张继洲,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16):2689-2691.

[8]田宇峰.脑卒中后失语的强制性诱导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32-133.

[9]李怡岚,王东伟.不同康复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6,4(8):52-53.

2016-10-10

林雪华(1979-),女,浙江永康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3.032

R743.3

A

1674-6449(2017)03-0332-02

猜你喜欢

强制性康复训练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