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对晚期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8-31王波清王君芬

健康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依从性化疗满意度

王波清,王君芬

(舟山医院 血液肿瘤科,浙江 舟山 316000)

临床观察

临终关怀对晚期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波清,王君芬

(舟山医院 血液肿瘤科,浙江 舟山 316000)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应用于晚期化疗患者中对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住院化疗的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临终关怀;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及自尊心理状态,问卷调查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尊心理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自尊心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终关怀有利于改善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自尊心,改善其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老年;晚期肿瘤;生活质量;不良情绪

晚期癌症患者因存在疼痛、害怕死亡等情况,从而致其情绪大变,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自杀念头[1]。临终关怀概念形成于20世纪,以晚期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保障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不再将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作为首要的医疗目标[2];强调人有选择“优死”的权力,强调对临终者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方位关怀和照护,并对临终者家属幵展心理抚慰和居丧照护。本文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旨在更好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64例,其中3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32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干预(观察组)。入组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和交流障碍,学历均为小学及以上;排除文盲、智力异常、痴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预计生存周期<3个月者。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65~79岁,平均68.6±3.8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8例、高中及中专3例、大专及以上1例,疾病类型:胃癌10例、肺癌10例、乳腺癌10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65~80岁,平均68.9±3.6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6例、高中及中专4例、大专及以上1例;疾病类型:胃癌10例、肺癌8例、乳腺癌12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镇痛等对症治疗,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当前情况加以评价,并根据其实际病情及心理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给其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及时解答其相关疑惑,消除其不良情绪。

1.3 临终关怀 加强疼痛护理,给予情感、心理及精神上的疏导、安慰及支持;当条件成熟时可与患者探讨死亡问题,以让其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降低其对死亡的恐惧感。积极与其家属、朋友等联系,让其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如经济、心理及生活等。因患者家属长时间照顾而易产生灰心和失望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表示同情及安慰,以稳定其情绪。将病房布置地更温馨、舒适、安静及整洁,让外界环境、其他患者减少对其的影响,可只安排家属陪伴。待患者出院时,可让其加入微信群,留下联系方式等,待出院后,医护人员可定期通过电话来了解及掌握其病情状况、饮食、服药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通过微信群来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视频及疾病护理知识,通过此渠道来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如救治无望,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停止一切创伤性救治,减少对患者的干扰,让其安静、舒适、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后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焦虑状况,满分80分,得分>50分为存在焦虑[3];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抑郁状况,满分80分,得分>53分则存在抑郁[4];自尊量表(SES)评价其自尊心理,得分<15分则说明存在自卑心理[5]。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睡眠和躯体症状、社会情感、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加以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治疗依从性越高及满意度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自尊心理情况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及自尊心理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尊心理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自尊心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社会情感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93.13±4.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2±2.91分,对照组分别为85.12±3.81分、85.93±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尊心理变化分)

注:①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积分情况分)

3 讨 论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开始兴起,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及香港和台湾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幵展。临床护理重在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躯体不适等护理,使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7]。临终关怀的核心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往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因此控制疼痛及相关症状是临终关怀医学的焦点。

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致其生活质量深受影响[8]。本次研究对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临终关怀,通过心理疏导、镇痛护理等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自尊心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临终关怀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自尊心和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1]吴凤娟.临终关怀对终末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1137-1140.

[2]王小曼,董凤齐,郑瑞双,等.肿瘤医院护士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5):73-75.

[3]张若柏,吴茜,廖亮,等.长沙市肿瘤专科医院护士临终关怀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3):27-31.

[4]朱姝,修闽宁.晚期胃癌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4,36(10):1562-1563.

[5]田宝文,张国艳,王静,等.按需护理层级模式对临终关怀层级护理干预患者生命质量和态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09-313.

[6]杨秋芬.肿瘤病人临终关怀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其心理症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5):415-417.

[7]田宝文,王静,张国艳,等.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模式在肿瘤临终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6):4540-4542.

[8]李文玉.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564-566.

2016-09-20

王波清(1975-),女,浙江舟山人,本科,主治医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3.030

R473

A

1674-6449(2017)03-0328-02

猜你喜欢

依从性化疗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跟踪导练(二)(3)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