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图识音乐
——旋律图形谱的妙用

2017-08-31郑迎昕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摇篮曲旋律图形

郑迎昕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浙江 台州 317500)

看图识音乐
——旋律图形谱的妙用

郑迎昕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浙江 台州 317500)

小学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抽象的音乐作品欣赏往往难以获得学生的共鸣,特别是一些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很难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本文将通过对“旋律图形谱”的设计运用,使之成为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媒介和工具,通过不断地体验、欣赏、积累,帮助学生借助这种简单的方法理解音乐、体会音乐从而喜欢音乐,逐步成为一个有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个体。

旋律图形谱;欣赏教学法;欣赏能力

前言

欣赏教学,是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是新教学标准体系的要求,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收录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实现全民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一线老师都感觉欣赏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思考和探索能不能有一种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与媒介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为了提高欣赏的效率,经常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录的方法,让他们在欣赏中对音乐元素进行分析、概括,然后抓住乐曲的主要特征和音乐感觉,设计恰当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或者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音乐的心得和感悟,这就是“旋律图形谱”。

一、什么是“旋律图形谱”

图形谱是指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进行记谱的方法。这种记谱法历史十分悠久、十分形象,形式多样。(引自“百度百科”)

旋律图形谱指的不是记谱法,而是一种用简单图像和记号来记录旋律的走向、强弱、结构、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音乐学习方法,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简单图像绘制法。

二、旋律图形谱的作用

旋律图形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具象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谱的变化,感受旋律的走向,音的强弱,节奏的变化重复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使复杂的音乐简单化,生活化,从而更贴近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

“旋律图形谱”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理念,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可以借助图形设计和随笔的撰写,把音乐、美术和文学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体验音乐、感悟音乐。

三、旋律图形谱设计要求

旋律图形谱的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简单明了;

第二要明晰旋律的走向;

第三要把握节奏的类型;

第四要巧用变化和重复。

图形设计初期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后期反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图形谱以简单的旋律线、点和几何图形的集合来表示能更接近他们的生活和年龄特点。要想设计好旋律图形谱,必须先要找到旋律的主线,旋律线是作曲家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形象生动地解析歌曲的旋律线,那将有助于学生捕捉歌曲中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因此找到旋律线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教师要“读透”音乐,对音乐的变化和行进做到心里有底。

(一)在初次欣赏的时候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找到旋律线

初次聆听以后要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走向,即旋律线的高低起伏(上行、下行、平行),然后和乐曲意境巧妙结合在一起,为旋律线增加故事情节,从而增强学生对乐曲的音乐记忆。

(二)再次聆听的时候要找到旋律的变化和重复

有些作品的变化重复是比较简单的,聆听一遍就能找出来,有些作品比较复杂,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技巧地把握和发现。

(三)根据旋律线绘制“旋律图形谱”

四、“旋律图形谱”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例:四年级舒伯特《摇篮曲》和勃拉姆斯《摇篮曲》欣赏

舒伯特《摇篮曲》和勃拉姆斯《摇篮曲》是旋律相对比较明了的作品,音乐的结构变化重复等都比较明显,学生听赏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欣赏这样的作品时,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音乐用图形谱表示出来。在经过初次聆听和再次聆听以后,大部分学生都能以简单的旋律线走向来表现音乐的走向,简单的线条让音乐明朗起来,音乐的感觉也就清晰起来。课堂上笔者根据学生所画的旋律线,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比较好的图形谱,和学生边欣赏边讨论,并对选择的图形谱进行简单的修饰和美化,一组简洁大方又能充分体现音乐情感和旋律走向的图形谱就产生了。以下是笔者和学生共同设计的图形谱:

舒伯特《摇篮曲》旋律图形谱

勃拉姆斯《摇篮曲》旋律图形谱 (笔者和学生共同设计)

以上图形谱是最简单的反应旋律线的图形谱,我们在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里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设计,但是比较复杂的音乐我们可以进行修饰,让音乐更加形象更加立体,从而达到强化旋律记忆的目的。

(二)例:以第十二册中英国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为例

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揣摩、反复推敲,《金星——和平之神》的旋律图形谱为:

1.

学生在充分聆听感受和分析以后,和教师一起设计图形,然后边听边画,边用手跟着音乐画图形谱,抽象的音乐就开始立体起来了。

2.《火星——战争之神》旋律图形谱:

(笔者设计)

《火星——战争之神》在进入第二篇章的时候,旋律开始加厚加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迎面而来,这时候简单单薄的图形谱难以表现音乐的厚重感,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图形谱进行修饰,让学生除了听觉在视觉上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变化。笔者就和学生一起为上面的图形谱进行修饰——增强厚度和增加色彩,使音乐的感觉鲜明起来。

(笔者设计)

四、运用“旋律图形谱”后课堂的变化

运用了旋律图形谱后,音乐欣赏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愿意主动在聆听中寻找音乐的走向,对音高、音强、音色、速度、节奏、音乐结构、音乐风格、情感等音乐要素都能主动认知,形成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经过两年的实践,很多学生都能根据音乐绘制出非常形象的旋律图形谱,爱上了音乐欣赏课。

当然不是任何音乐作品都适合或者需要去绘制旋律图形谱的,这点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甄别,旋律图形谱特别适合主题比较鲜明,但是欣赏起来比较复杂的乐曲,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助力,把音乐简单化,让他们更容易走进音乐。

旋律图形谱,可以让学生做到“看图识音乐”,日积月累,贯通着音乐与生活、情感、体验的联系。把视觉和听觉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两者赋予我们音乐欣赏课堂神奇的力量,带领我们坚定地走向音乐的殿堂,学生成为懂音乐、爱音乐、有艺术修养和音乐品位的人。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和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教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金亚文.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之六[J].中国音乐教育,2002.

G622

A

郑迎昕(1974—),女,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地址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

猜你喜欢

摇篮曲旋律图形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摇篮曲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摇篮曲
分图形
7月,盛夏的旋律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大地的旋律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