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九年义务制音乐课程中体态律动实践研究

2017-08-31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克罗体态达尔

张 昀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九年义务制音乐课程中体态律动实践研究

张 昀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中,一切遵从于音乐形态本身的多维结构,用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来解构音乐的多维形态与空间。教学中身体语汇由非移动性动作和移动性动作两部分组成,非移动性活动包括拍手、摇摆、弯曲、旋转、指挥、踏步,歌唱、朗诵等。移动性活动包括走、跑、跳、奔腾滑行等。这些动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孩童在音乐的时空中来认知主体、客体之间以及主客体相对于空间的关系。在目前推行的新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已经加入的体态律动课程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按照律动教学的体系化规律来对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有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分类和细化。本文将紧扣九年义务制阶段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的研究,探究如何结合我国新版教材以及教材中涉及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从我国丰富的民族歌舞海洋中提炼适合该年龄段的律动元素来体现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的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自由转换的密切联系以及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位移;轴;轮平面;矢状面;冠状面

一、关于新版教材中所涉及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整理分析

(一)紧扣教材的课程形式设计和教学目标

新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材于2012年审定陆续出版使用。在这一套教材中除传统的演唱、欣赏等教学内容,还明确地引入了三大音乐教学法,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整册教材演唱,律动、听赏、音乐知识、歌舞表演的之间的联系,目的是真正建立以神经系统为中间媒介,将大脑与运动身体之间的信息在内部大脑判断、纠正、记忆、想象和发出一系列指令后由身体的各个部分诸如耳朵的对音乐的倾听、身体对于音乐的感觉感受并通过动作表演出来。教学内容全方位调动孩童的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以这样的模式奠定了每一教学单元由几个体现不同教学理念的部分组成的基础模式。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以及即兴的音乐活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体态律动首先建立于人的生理本能——运动觉,这一能力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在理解、分析后由大脑发出对不同肌肉群的指令。在这一个系统中迅速并且往复传递的反馈系统、从下意识、本能的生理反应到经过有目的地训练,在这样有目的的训练中,孩子能够尽快形成有意识的运动觉。

其次是内心听觉的发展。达尔克罗兹认为:内心听觉是体验和表现音乐最重要的音乐能力之一,它是指不依赖于乐器和人声想象出音响的能力,听赏者可以迅速感知、记忆音乐音响, 易于产生与音乐的共鸣。[1]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的目的应该牢记如何将运动和声音的感觉内化,一方面通过体态律动中身体肌肉对于旋律、节奏、强弱的反应和记忆来达到强化内心听觉发展的目的。

第三个层次是即兴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孩子们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运动觉和内心听觉的训练后在这一阶段全面展开即兴的、创造性的能力发展。在第一第二阶段教学课程中,孩子们已经对音乐中的基本元素有了主观的认知和体验。接下来在高年级的教学中需要在课程设计里体现出音乐思维创造性的展开。“音乐思维是有听觉神经对音乐音响的直觉产生,并在想象的作用下发展的”[2]。在身体在听觉作用下对于旋律、节奏做出反应后,教师应当有目的性、有启发性的引导学生进入情感层面的思维空间,进而在律动中做出有情感意味的,有不同情绪以及不同个性形象塑造。

(二)以典型课程为例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式

以义务课程新标准中第一课《唱呀,跳呀》为例我们来探讨如何在课程笼统的要求律动的教学内容中来具体操作和实施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的具体步骤。

这是一首四乐句,单乐段乐曲,节奏鲜明的2/4拍,这首乐曲改编自蒙古族民歌,课程要求为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律动。这是一首律动教学中的拍律练习,是律动教学中最容易的形式,几乎每一个孩童都能随着旋律节奏边拍边唱,而此时我们的教学目的就不仅仅停留在单一击拍动作,而是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孩子来做不同速度变化的练习。鼓励孩子们学会轻松的挥动下臂和手臂同时实验运用掌心获得响亮的击拍方法以显示声音的高度深度以及突出重拍。紧扣这首乐曲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教师可以启发孩童们在击拍的同时加入蒙古族舞蹈律动中的基本元素——耸肩和压手腕。

课程设计如下:一年级上册蒙古民歌

《唱呀,跳呀》

步骤一:按照课标要求的击拍动作完成乐曲的演唱(注意不同方位的击拍,上、下、左、右,击拍节奏为四分音符)。

教学重点:体会节奏与不同体态下肌肉的紧张度。

步骤二:按照乐句的方整性结构加入四个方位的蒙古族抖肩律动元素(左、右、前)如图。

教学重点:和拍手相比较,肩关节对于节奏的反应以及通过肩关节在节奏中的运动带来的腿部及全身的律动变化。重点体会身体在音乐中的不同空间场的律动。

步骤三:同样遵循音乐本体的结构在教学中加入脚不同重心移动和上下左右方位的 压手腕律动元素。

教学重点:腿部和手腕关节同时律动的体态体感,此时教师应引导孩童体随腿部重心移动方向和手腕的律动构成的冠状面的位移以及重心在水平面的位移。

步骤四:两人为一组,面对面站立,跟随音乐节奏做相互击掌动作,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动作可以面对面模仿进行,可以分别做同方向和反方向两种律动。

教学重点:在上一个步骤中引导孩童体验在镜面反应中左右前后相对称的身体反应

梳理这一册教学内容并进行归纳后发现,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第二课哈尼族童谣《其多列》,第三课江西童谣《打掌掌》,第四课湖南童谣《牵牛花当喇叭》。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能够让我们在体态律动教学如何本土化的问题上有进一步的思考。让我们丰富的民间舞蹈的元素经过提炼后提出适用于课程教学的体态律动元素。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在第四课教学内容中首次在课本中标注要求孩子们在熟知的《蓝精灵》的音乐中做跑跑跳跳走走的动作。这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乐句清晰的音乐,同时旋律伴着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在熟悉而亲切的音乐中孩子们随着音乐律动起来。这正是达尔克罗兹节奏律动教学体系中孩子的训练和动作入门。

第一部分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C大调2/4拍,乐曲以规律的8分音符为主,4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二部分音乐知识部分是柯达伊教学体系的手势固定音高教学,孩子们用手势来认知音高。接着第三部分的音乐游戏是bB调的《小鹿,小鹿》,同样是单乐段四乐句构成,这首音乐里除了手势音高的教学同时在音乐里开始了奥尔夫教学体系里在节奏里的拍击。第四部分为听赏木琴独奏《小松树》,教材以全面而丰富的内容形式开始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这样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体系中呈现。

二、中高年级教材中体态律动的课程设计

(一)如何在复调织体中运用体态律动来体验三维、四维空间

以五年级上册第五课为例;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课程设计为歌表演,这是一首二乐段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二个8小节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为单旋律乐句,和声完满终止。第二乐句为复调织体,和声完满终止的两个声部有鲜明的节奏型。这为我们的律动课程设计提供的明晰的思路:首先是在遵循曲式结构的基础上来设计动作与队形,单旋律部分可以设计为多人的整齐律动,以半终止和完满终止的对称性来作为律动动作对称性设计的基础,例如以舞台冠状面的轴对称作为律动乐句的元素来让学生体验三维立体空间。在第二乐句的律动动作遵从两个旋律在同一时空中平行展开的复调性原则,可将学生分为两组,每一组设计一个典型性动作,两组学生可以面对面完成,其目的是观察体验三维空间中水平面的位移。同时两组动作可以以卡农的方式交错进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于时间多维性的思考。

(二)在综合表演课程中贯穿即兴创作

在高年级课程中,出现了综合表演的课程形式。以五年级上册第九课为例,这一课是音乐童话剧《乌鸦与狐狸》。在课程中音乐语汇有了完整的故事情境和性格鲜明的角色塑造,因而在这样综合性课程教学根据音乐主题旋律与节奏动机来启发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即兴创作能力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前两个基础之上,在学生能够对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做出准确地律动反应,并且具备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律动元素上设计与角色相符合的动作。

例如在这一课程的两个角色中,狐狸和乌鸦的音乐主题旋律速度不同,狐狸主题多以切分节奏伴随八分音符出现,以Jazz风格来体现一只心怀鬼胎,行动缓慢的狐狸,因而律动应该抓住Jazz的摇摆风,以重心在重拍上的规律运动以及重心始终保持在胯部以下,而另外一个小乌鸦的形象的活泼和外向的,根据音乐轻快元素,律动设计中重心位置应当与狐狸的律动元素形成对比。例如重心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步伐节奏欢快以及双臂的交叉于胸前的动作元素来体现小乌鸦盲目骄傲的角色性格。

抓住两个典型形象的性格和角色特征来提炼典型律动元素进行创作。一方面即兴创作需要孩子们从不同层面去理解音乐元素和角色,将外在的形式提炼和内化。另一方面则是综合基础,律动元素将内化的音乐和对象外化出来。在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学科高年级教材中,从五年级开始的歌表演。例如五年级下册的《溜溜山歌》《坐上火车浪西宁》等到六年级的《乌鸦与麻雀》《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材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中体现了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体系的即兴转化的能力。

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步骤来体现推进律动教学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核心理念就是在不断变化的音乐环境中激发、抑制、建构运动觉。从而来建立音乐——听觉——身体——情感——思维之间的有效联系与转换机制。在新版义务教育教学教材中编者也正在逐一建立和贯穿体态律动教学体系,本文提到的低年级孩童的对于节奏和律动元素的单一体验,目的是让孩子们认知节奏和肢体的点对应,这个点可以是每一个关节,可以是空间中的每个固定位置。然后由点到线。线的概念由不同层次组成,首先是我们身体的本身就具备的轴,不论横向或者纵向或者位移的水平方向,以一年级下册音乐游戏《打花巴掌》为例,在两人一组设计的律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身体轴的变化。对于空间以及人体中面的构成以及不同面的位移、交错可以在高年级歌表演的教学章节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样一个从单一到复杂,由点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模仿到创作的全方位立体课程设计体现了达尔克罗兹本人所提出的“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演出来。通过音乐与身体的节奏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微差,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和敏捷反应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以及情感的能力”。

[1]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26.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28.

G632

A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5重点课题《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舞蹈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BB1503)。

猜你喜欢

克罗体态达尔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迟到大王
最喜欢的画作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梧桐树的回忆
克罗历险记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