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7-08-31何明全
何明全
(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新疆 疏附 844100)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何明全
(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新疆 疏附 844100)
目的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2016年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使用Neer 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以此来对MIPPO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过程中,患者伤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Neer肩肘关节功能治疗前评分为(59.23±1.04),治疗后评分为(84.58±2.32),其中,优27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一共为88.33 %,治疗前后Neer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伤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LC-LCP;肱骨干骨折
0 引言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属于肩关节周围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往大多是采用内固定术来进行,这种手术方式损伤较大,切口较大对于患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在临床不断发展过程中,微创治疗成为了骨折治疗较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在骨折治疗中就受到了较大的关注,相比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其损伤较小还能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而LC-LCP(有限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在临床中的应用则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是传统加压接骨板技术和Liss接骨板技术的结合[2]。为了更好地对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2016年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37.12±10.31)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9例,生活致伤27例,4例打伤或者是砸伤;骨折部位:33例肱骨干中上1/3,27例中远端骨折;AO分型:8例A1型,10例A2型,11例A3型;6例B1型,8例B2型,10例B3型;7例C型。
1.2 方法
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者是臂丛麻醉,取平卧位,患者伤侧肩胛下需要使用软垫或是其他垫高10度左右,近端切口位置主要是在患者肩峰下方纵向劈开三角肌上部约3-4 cm处,将患者肱骨近端外侧缘显露出来,远侧切口则是取患者自肱骨远端外侧肱肌与肱桡肌间,切口长度需要控制在2-3 cm,将患者肱骨远端外侧缘充分显露出来,在C 型臂X光机监护之下缓慢地进行牵引复位,在复位满意之后,就可以从患者近端向远端贴骨膜打一隧道,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贴肱骨骨膜潜行,避免患者桡神经受到损伤,之后还需要为LC-LCP 接骨板置入通道,从患者近端向远端沿所开隧道置入LC-LCP接骨板,维持牵引复位,在患者骨折近端和远端分别使用3枚锁定头螺钉来进行固定,如果骨折是C型骨折的话,对于一些较大的碎骨片并且移位情况也较为明显的时候,就可以在骨折断端行长度约2 cm的切口,在游离骨块复位之后,就可以使用1枚锁定头螺钉来进行固定,最后,还需要使用C型臂X光机对患者骨折复位及螺钉长短进行全面透视检查,在确定合适之后,就可以常规沿钢板隧道方向置伤口16号或者是18号软性硅胶引流管,分层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在手术完成之后,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菌素,或者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1 d静滴抗菌素,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在术后48 h内则需要将患者引流管拔出,48 h之后就可以应用CPM机来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使用Neer评分标准[3]对患者治疗前后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功能恢复得较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本研究中60例患者在经过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之后,患者伤口全部在一个星期之内得到愈合,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2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3.32±10.34)ml;手术时间则是9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9.32±9.08)min。
2.2 患者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4-2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39±2.45)个月,术后拍摄X线片检查患者骨折对位对线情况,经过评估和分析发现所有患者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较为良好,患者通常情况下,骨痂出现时间是在4-9个星期,平均为(4.23±0.24)个星期。随访过程中,患者伤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Neer肩肘关节功能治疗前后评分如下表1。其中,优27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一共为88.33 %,治疗前后Neer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治疗前后Neer肩肘关节功能评分
3 讨论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是现代临床发展下的产物,使用这一治疗方式,对于骨干部位骨折患者就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反而是要求其维持骨骼对位、对线,最大程度地保存患者骨折局部原始血肿中的成骨因子和碎小骨屑,不让患者这些因子受到破坏,希望能够真正以小的手术干扰来保留患者自然愈合的潜能,这样就能真正促进患者骨折愈合[4]。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其本身就是放弃了对骨折部位的复位,希望能够在保留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的情况下,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再加上应用了LC-LCP锁定接骨板,螺钉头就能够和接骨板锁固在一起,这样接骨板就不需要直接压在骨表面,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手术的可靠以及安全性[5]。也正是因为如此,本研究也对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MIPPO技术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较于常规手术而言,MIPPO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全身反应较轻,瘢痕也较少,在手术过程中,其切口相对也较小,都是在2-3 cm,这样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也会更加得迅速[6]。本研究调查显示,本研究中60例患者在经过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之后,患者伤口全部在一个星期之内得到愈合,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0-2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3.32±10.34)ml;手术时间则是9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9.32±9.08)min。这一结果显示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对于患者所造成的损伤较小,患者恢复得也会更快,所以患者在一个星期之内得到愈合。
(2)MIPPO技术本身就是采用肌肉下插入接骨板、横跨骨折端予以桥接、螺钉固定骨折远近两端来获得骨折的有效固定,再加上螺钉头螺钉和钢板本身就是锁固在一起的,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患者骨膜,让患者骨折能够尽快愈合,这也是为什么患者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就都能愈合。在这一过程中,钢板本身不会直接对患者骨膜表面进行压迫,其更加强调保持骨折处的生物完整性,所以就使用了间接复位技术来进行固定处理,这样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手术时间,螺钉和钢板的锁定螺纹还能从不同方向进行锁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钢板抗拔出能力。
(3)锁定钢板本身就好比是体内的外固定架,所以不需要进行严格的预弯,这样就能减少患者伤口暴露的次数,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7]。也正是因为这一技术存在如此显著的优势,我院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对其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之后,患者伤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Neer肩肘关节功能治疗前评分为(59.23±1.04)分,治疗后评分为(84.58±2.32),其中,优27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一共为88.33 %,治疗前后Neer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存在较为良好的优良率,对于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有着较大的价值。可是,要想最大程度地保障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LCP的产生与MIPPO技术的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应用MIPPO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将LCP的优势发挥出来,而在使用微创技术对骨折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术前还需要为患者拍摄不同位置的X线片,如果患者骨折情况较为复杂的话,还需要对其进行CT或者是三维重建,准确地掌握骨折类型以及特点,这样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8]。此外,在手术完成之后,在术后48 h之内可以将伤口引流管拔出,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停止使用抗生素,在术后48 h则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这样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伤肢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1] 李云华,刘文和,刘春磊,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结合LCLCP治疗肱骨干骨折[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23(1):44-45.
[2] 彭新,王偲伟.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8):52-53.
[3] 赵隆队,王钢.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6):544-548.
[4] 方军.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与髓内钉固定对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2,10(1):28-29.
[5] 顾宗欣.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90-92.
[6] 戴科.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12):83-84.
[7] 施向春,杨玉红,梁家龙,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94-595.
[8] 张荫坤,何平,龚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3):194-196.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Combined with LC-LCP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HE Ming-q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ufu , Shufu, Xinjiang, 8441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combined with LC-LCP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combined with LC-LCP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2014 to 2016 of shoulder and elbow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cored using the Neer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analysis to MIPPO combined with LC-LCP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effect.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up, patients with limb shoulder and elbow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is relatively good, Neer shoulder and elbow function score before treatment was (59.23±1.04),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was (84.58±2.32), among them, 27 cases were excellent, good in 26 cases, 5 cases, poor in 2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a total of 88.33 %, Neer of shoulder and elbow function score data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combined with LC-LCP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and elbow joint function in injured limb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LC-LCP; Humeral shaft fracture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