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云层上的战场

2017-08-31郭子雄,毛豆

中国西部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房高黎贡山检查站

探秘云层上的战场

文·图 郭子雄

这是一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悠悠古道,这是一处被人们称为“云层上的战场”的遗址,这是一座被茫茫森林覆盖的大山,这是一片从喧嚣渐渐走向宁静的苍茫大地。

阳春三月,我们一行五人从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出发,顺怒江而下,沿着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去探秘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时,高黎贡山上的战场遗址。一路走来,我们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一切美好都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必倍加珍惜。

栗柴坝渡口

古渡惨案

车沿S237线行驶31公里后,栗柴坝古渡便出现在了眼前。我们站在二级公路上,俯视大峡谷底的栗柴坝古渡,古渡一派宁静,无人、无舟。碧绿的大怒江缓缓穿谷而去,无波无浪。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默默肃立在岸边,欲说无言。唯有木棉花如烈火般在燃烧,腾腾烈焰映红了一江碧水,映红了蓝天白云,映红了古往今来。

我们沿着山坡上的小道,下到栗柴坝古渡口旁,默默为抗日遇难同胞献上了鲜花。栗柴坝古渡口,东连保山、云龙,西通腾冲和缅甸联邦,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怒江上最古老的渡口。始于唐南诏时期的栗柴坝渡口,盛唐的马帮穿谷而过,东方大国的悠悠驮铃摇响了通往世界的无数岁月,曾兴盛一时。后来随着怒江下游双虹桥的建成,靠船渡江的栗柴坝渡口以及相关的南方丝绸之路北路,渐渐沉寂于历史深处。

但这种沉静,在1942年被打破。1942年5月19日,侵华日军一部自腾冲,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越过高黎贡山,进犯泸水。日军窜至栗柴坝渡口西岸时,发现渡口已被我东岸守军封锁,不能渡江东犯,便恼羞成怒,向滞留在西岸的难民发难。当时西岸待渡的难民共有三百余人,多数是从缅甸逃回祖国的华侨同胞,一部分是腾冲、龙陵逃向内地的难民,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乳婴。日本法西斯强盗公然向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难民架起机枪,先将男性难民捆绑集中,用机枪扫射。然后,对妇女难民进行强奸屠杀。除少数脱险者外,有二百九十余名难民同胞惨遭杀害,一时江岸积尸成堆,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了大江,染红了怒江两岸的木棉花。

弹痕累累的木棉树没有忘记如此的奇耻大辱。1944年5月,在还我山河的呐喊声中,中国远征军利用木船、竹筏及少量的橡皮舟强渡怒江,拉开了反攻大战,远征军沿着昔日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小横沟、在灰坡、在冷水沟、在北风坡、在北斋公房一线展开了生死大搏杀。对于这场战斗,中国远征军美军顾问团参谋长弗兰克·多尔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中国军队“进入了高不可测的困难地带。数以百计的骡马和夫役滑下了冰冻的隘道,坠下几千英尺的深沟中死去。战斗是在云层覆盖,海拔一万一千英尺高的冰天雪地之中进行的。这是第二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陆上作战,被称为云层上的战场。”

瞻仰了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之后,我们继续上路。车至泸水市上江镇的蛮英村,离开S237线,转入乡村公路。乡村公路在村中盘旋而上,一个个村庄闪在了后面。从高黎贡山半腰往下,整个蛮英坝子,木棉花开的如火如霞,成片的木棉树林中偶尔冒出一棵两棵大青树或一篷两篷龙竹,其间也有大片小片的农田点缀其中,农田里有的种的是油菜,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有的种的是香料烟,烟花灿烂;有的种的是豆角,青青豆藤正在开花挂果。这里是一片花的世界,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这里是一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

蛮英坝子

灰坡

灰坡战斗

在一个叫旧奶山的自然村,我们停了下来,准备采访当地群众,了解更多关于南方丝绸古道,关于那场战争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曾经见证过那场战争的人。可村里人告诉我们,见证过那场战争的老人都去世了,对于那场战争,他们都是听老人们讲述的。我们问战场离这儿还有多远,他们告诉我们,不远了,上去小横沟一带就是了。他们当中很多人上山劳动时,都挖到过炮弹、子弹壳等与战争有关的物品。一位姓胡的老人告诉我们,他小时放牛时,曾经捡到一个炮弹,他与小伙伴们不知道厉害,用火烧,炮弹被烧炸了,把他们吓坏了,好在没有伤着人。从那以后,村里再遇到没有炸的炮弹,都会小心翼翼搬去没有人的地方深埋,怕伤着人。至于从栗柴坝渡口到旧奶山这段的南方丝绸古道没有人能说得上来,因为早就没有了半点历史印迹。他们告诉我们,到小横沟,我们就能看到了。于是,我们请村里的护林员老龙当向导,向小横沟出发。

硬化过的乡村公路在旧奶山自然村结束,去小横沟的乡村公路还是土路,勉强可以通越野车。小横沟是蛮英村的一个自然村,叫小横沟村民小组,有二十来来户人家,分布在山坡上。高黎贡山在这儿闪出一个较缓的平坡,在这之上的灰坡与下面的旧奶山坡都比较陡。小横沟从字意上理解,我还以为有一条沟,谁知没有沟,是一个山梁。站在山梁上,俯视怒江峡谷,既可以看到蛮英村的旧奶山一带,又可以看到猛古渡口。猛古渡口也是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上又一个重要渡口,当年从永平博南古道经保山来的丝绸、茶叶,经猛古渡口过怒江后,与从云龙盐马古道过栗柴坝渡口来的盐在这儿汇合,形成了最早的南方丝绸之路。

在小横沟自然村采访时,村民们告诉我们,他们都不是原住民,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从原来的碧江县和泸水县的洛本卓一带搬来的。说到古道与抗战,他们知之甚少,只是告诉我们,他们搬来时,开荒种地,经常会挖到损坏了的枪支、弹壳和未爆炸的炸弹与炮弹。特别是放火烧荒地时,还时不时会发生爆炸。曾经在村头的山梁上挖出来过一架大炮,当时泸水县人民政府,在挖出大炮的地方,建了一座小横沟抗战遗址记念碑。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只剩下一座碑的底座立在山坡,眺望着怒江大峡谷。

到小横沟,乡村公路到了尽头,我们只好徒步前行。走出村庄,在一处叫茶家大门的地方,我们走上了期盼已久的南方丝绸之路。茶家大门,应该是个古驿站,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狭窄的街道与房屋建筑的石脚。这儿有一条山道通向保山的一把伞防火检查站,可以通摩托车。

小横沟村后就是灰坡。现在的灰坡完全被森林覆盖,树林之间开满了红色杜鹃和紫色的鸢尾花。经过七十多年的时间冲刷,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战争的痕迹。对于灰坡战斗,《高黎贡山作战》一文中这样写道:“敌人在灰坡,修筑有工事阵地,工事修得相当的坚固,碉堡修好以后,上头又盖着大树,大树有一抱这样粗。日本兵把它砍倒以后,是横架一排,竖架一排。我们攻那个碉堡时候,小钢炮、迫击炮,往那个碉堡上打,打到那个碉堡上,那么大的树在上头,根本不起作用。那个炮弹打上去炸开,一点事都没有。不仅有主碉堡,旁边、下边还有暗碉堡,所以你正面攻击,两边到处都是枪在打来,所以死的人很多,遍地都是死人。”

而另一份资料是这样记载的:在保山隆阳区芒宽镇与泸水市上江镇交界的高黎贡山东坡小横沟、灰坡山顶一带,是中国远征军第54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右翼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渡口和猛古渡口等地渡江后,为了夺取该要路通道,派所部第592团主力对该地实施正面进攻。但因山高坡陡、敌人火力集中,仅进到小横沟前就被压制。之后,该团抽派第一营从右侧迂回,攻至山腹又遭敌反包抄,几乎全军覆没。当此危急时刻,师部急派第593团第一营从右翼增援,592团也派第二营从左翼绕攻敌灰坡后路。在盟军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经过三天激战,终于在14日从三面攻入敌灰坡核心阵地,夺取了该古道交汇要口。战斗中一名叫朱开勋的连长及以下兵员200余人英勇牺牲。

要不是有这些资料记载,要不是有向导指引,作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怎么会知道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有这么多的先烈牺牲在这里。说来也巧,这片战场遗址,是我们的向导护林员老龙承包的林地,种着很多的核桃与杉树,他说他在栽种核桃树时挖着一颗没有炸的炸弹,他怕伤着人,就把它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致,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他带我们找到炸弹,让我们拍照后,他又把炸弹埋了起来。灰坡很陡,更不要说日本人还建有坚固的工事,纵使没有工事,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我们顺着古道往上爬,都累得气喘嘘嘘。现在的灰坡,一片茫茫森林。

猛古渡口

古道

没有炸的炮弹

我们沿着古道向上攀登,一路上杜鹃花与鸢尾花争相怒放。红与紫在林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灰坡的最高处闪出了一个平台,是当年从两个渡口渡江马帮汇合的地方,叫做岗房。从岗房往上走,只有一古道,古道的两边都是山崖。见天色已晚,我们决定住在岗房森林防火检查站。防火检查站还没有完全建设好,正在做着扫尾工作。防火检查站有两名护林员,他们吃住都在检查站。负责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这一段的保护工作。他们很热情,为我们的吃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吃完饭,天就慢慢黑了,开始起雾了,雾渐渐笼罩了高黎贡山山顶,而山下的怒江两岸亮起了万家灯火。

聊到曾经发生在这一带的战事,几个护林员都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们在护林中发现的有关这场战争的点点滴滴。一位护林员还拿出一个小钢炮的底座给我们看,说在修建岗房检查站时挖出来的。我猜想,岗房应该是战争的产物,我问他们,原先这儿叫什么?他们也说不上来。只是告诉我检查站后面的山岗上,有一圈又一圈的战壕,山岗上还有站哨的哨位遗址。

入夜,置身于融有先辈们鲜血与生命的土地上,山风呼啸,林涛如雷,如千军万马在呐喊、在厮杀,我久久不能入眠。先辈们的血肉之躯,化为了高黎贡山巍巍雄峰,顶天立地,他们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边关,祖国的安宁,用不朽的灵魂证明着自己对祖国始终如一的忠诚。这是一种没有豪言的明誓,一种没有张扬的大气,一种没有回报的付出。长歌当哭,英魂永存。

云中战场

新的一天在鸟声中醒来。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世界?云朵之上阳光灿烂,如梦如幻。云朵之下,雾时儿波涛翻滚,时而缥缥缈缈。高黎贡山,玄妙得让人目瞪口呆,矗立在天地之间。无风时,怒江大峡谷云面似镜,寂静无声;风起时,云海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沧海茫茫。我们离开岗房防火检查站,沿着古道向大山更高处爬去。

沿山梁缓和地走了一小段,古道开始沿着山梁往上抬升。山梁的两面都是陡峭的山坡,战争的痕迹明显增多。战壕沿着古道的右侧与古道相伴而行。战壕几乎被树叶枯枝填满了,红色的杜鹃花瓣洒在战壕里,如血。很多战壕里长出了树、长出了草,长出了新的生命。雾在大山中不停翻腾,一会从山顶飘荡到山谷,一会又从山谷飞到山顶;一会与山下的怒江亲吻,一会儿又与山坡上的村庄嬉戏,尽情的舞蹈着、翻滚着、嬉笑着。古道一梯一梯、一弯一弯的向上旋,没有止境,每转过一个弯,又仿佛成了一个新的起点。起点与终点如此相似,但又截然不同。

这一段古道,很多地方是先人用石条铺垫出来的,历经千年的岁月风霜,历经战火硝烟仍旧保存完好,石条上踏满了马蹄的印迹。在一处叫石黄牛的地方,向导指着大石头上残留的半人高的掩体告诉我们,这就是日本人当年的重机枪掩体。我走进残留的掩体,前、左、右三方全部在视力控制范围内,站在这儿,怒江、小横沟、灰坡、岗房尽收眼底,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真想象不出来,当年的远征军是怎么打下这儿的。好在战争已经远去,眼前是画一般美丽的大山。大山下,是诗一般的村庄。五彩的云霞铺满了蔚蓝色的天空,丝丝缕缕的白云缠绕在山腰,飘逸闲散。

古道到石黄牛处没有再继续爬山,而是平缓的向左前方延伸。向导说这是为了取水,前方有个叫烂泥塘的地方有水。从岗房出来,路一直在山梁上爬行,一直没有水源。平缓的古道穿梭在林间,森林遮天盖地,脚踏在满是落叶的路上,发出沙沙沙的声。不一会儿就到烂泥塘,这水塘也小得可怜,如一条丝线,只能暂缓所急。离开烂泥塘又开始爬坡,这坡叫五台坡。向导说五台坡又叫望天门。我们爬上望天门,抬头云舒云卷,低头云卷云舒,天空不远,大地苍茫。翻过望天门天隘,爬上大松山。古道开始下坡,一直下到冷水沟。从石黄牛到冷水沟这一段,战争的遗迹不是很多。那场战争几乎被时间掩盖,被森林掩埋了。但到了冷水沟,战争的残酷又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

古道之所以又折转了下来,是因为马帮必须要在这儿补水。冷水沟是条小溪,水并不大,但这无疑是生存之水。小溪边,有一个地方叫茶房。这里曾经是一个古驿站,当年的马帮要是赶不到北斋公房,就会住在这儿,第二天再翻越高黎贡山。顺着冷水沟小溪往上走一段,便进入了茶壶口。茶壶口,如南斋公房那条古道的“死亡谷”一样,是过去土匪强盗出入之地。古道在深深的沟壑中穿行,两头一堵,马帮无处可逃。走出茶壶口,就是一碗水。一碗水就是石岩上浸出的水汇集在一个石涡里,只有一碗,永远不会干,永远不会多,为过往的旅客提供了水源。过了一碗水,就是北风坡了。

北风坡到处是战壕。森林不见了,只有一蓬蓬竹子在风中摇曳。北斋公房垭口,地处高黎贡山极顶,海拔约3600米。北斋公房遗址,就在不远的山坡下。这一带就是有名的北斋公房围歼战遗址,被称这为“云层上的战场”的地方;也是古代从云龙或保山至腾冲古道北线翻越高黎贡山的天险要隘;是远征军54军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重要战地。山口横截高黎贡山主脉呈西东走向,东为冷水沟、西为北斋公房。

关于北斋公房围歼战,有关资料是这样描述的:“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后,为有效控制古道,派148联队一部常驻该地,并不时东下怒江峡谷对我栗柴坝、猛古渡等江防阵地实施攻击。之后,为防我远征军反攻,又增派工兵沿山口修建碉堡战壕,予以防守。1944年5月我远征军渡江后,担任右翼北线攻击任务的第54军198师,在经激战夺取山口以东小横沟到灰坡敌前线阵地的基础上,于5月16日开始,一方面派第594团从小路,绕袭敌后的马面关;一方面以主力592、593团分两路沿古道两侧向冷水沟至北斋公房发起正面进攻,于24日攻占了冷水沟阵前的茶房、苤菜地等高地,并冒雨于28日配合绕袭敌后的594团对敌阵地实施东西夹击,夺占了冷水沟周围的大部分工事。迫使敌人退入山顶的水泥碉堡和北斋公房固守。之后,尽管风雨连绵,气温骤降,但我军的进攻仍丝毫未减,经过半个月的掘壕围攻,反复争夺,终于6月14日将守敌400多人大部分消灭,占领了整个山口。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地势最高的要塞争夺战,由于日军据险死守,加之风雨交加、气候寒冷,我军的进攻打得异常艰苦。激战中,我594团一营营长鲁砥中身先士卒,中弹阵亡。团长谭子斌阵前督战被炸断右腿,血尽而亡。”

如今战争已经远去,人民安居乐业。古渡、古道再次走入沉静。唯有被英烈鲜血染红的木棉花、杜鹃花年年开放,提醒我们不忘记历史。(责任编辑/吕文锦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公房高黎贡山检查站
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郑州市人民政府 采纳审计建议出台直管公房管理办法
屹黎
难忘坚守疫情防控检查站的20个日日夜夜
关于直管公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浅谈自管公房权益转移认定
北京:腾退直管公房可申请共有产权房
影像保护影像保护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端东坡野生动物肇事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