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2017-08-31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人文纽带,大量域外作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被陆续引入。
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农作物(主要指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中,至少有50余种来自国外。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刘启振介绍,汉唐及明朝是域外作物引进的两个高峰。
汉唐时期,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们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近30种。
域外农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使臣朝贡、商旅贸易、战争冲突等途径通过丝绸之路陆续在中国引种并传播的。当然,也有以民族迁徙、游客旅行等方式传入我国的。
经由海陆丝路传入我国的域外农作物,丰富了中国的物种资源,促进了种植业、园艺业的发展以及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科学报)
葡萄
葡萄,也称草龙珠、蒲桃、山葫芦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关于葡萄原产地,现在一般认为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而我国是不是原产地其实还有争论。
一般认为葡萄是汉代引进的,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中亚引进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元朔六年……其明年……骞既至乌孙……。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大宛就是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这些都记载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然后汉代开始引进葡萄和苜蓿广为种植。
苜蓿
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古老的牧草,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这种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饲料作物,起源于古代波斯。随着“丝绸之路”上骆驼队旷日持久的长途跋涉,苜蓿种子也在向东方传播。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乌弋、安息、大月氏、大宛等地(今中亚地区包括中亚五国、克什米尔、伊朗、阿富汗等地),见到大片种植的苜蓿。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带回大宛马和苜蓿种子。据《史记·大宛传》记载:“大宛国左右……马嗜苜蓿。汉使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当时将天子所乘之马称之为“天马”,常嘴嚼着苜蓿茎花而进出皇城内外,故有“天马常衔苜蓿花”之说。
石榴
石榴原产于古波斯到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一带,即现在的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古波斯人称石榴为“太阳的圣树”,是多子丰饶的象征。
一般认为,石榴是在汉武帝时期,与葡萄、苜蓿等同时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安国”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而“石国”则是塔什干,故当时石榴大多被称为“安石榴”。虽然缺乏西汉时期对石榴传播史的直接文献记载,但已有文献中对石榴在汉代已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描述则是确凿无疑。
黄瓜
原产于印度热带潮湿森林地区的黄瓜,距今已有4000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苜蓿和葡萄,接着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红花、石榴、核桃、胡麻、黄瓜、葱、蒜等经济植物。黄瓜通过丝路传入我国后,便在此安家落户2000多年,成为家喻户晓的瓜类作物。黄瓜传入之初,原名胡瓜。因古代称聚居于西北的民族为“胡人”,黄瓜原为“胡人”所种,故有胡瓜之名。
菠菜
菠菜原产于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唐初经尼泊尔传入我国。据《新唐书》的西域传记载,唐太宗时曾派遣官级为从六品的卫尉承李义表出使天竺国(今印度),途经泥婆罗国(今尼泊尔)时通过访问活动,加强了两国的友好联系。到贞观廿一年(647),泥婆罗国国王特地派使节来到长安,贡献波棱等蔬菜,“叶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其后散见于诸书所著录的菠薐、波稜、颇陵、颇菜和波菜都是引入地尼泊尔语菠菜(palinga)的汉字记音。
开心果
开心果为阿月浑子属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植物,约有20个种,分为中亚类群和地中海类群两类,其中50%左右是坚果,其仁可食用。在我国的古籍中,这种坚果被称为“胡榛子”或“无名子”。
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原产中亚细亚和西亚的干旱山坡和半荒漠地区,经伊朗逐渐传入地中海地区,后经地中海地区传至中东、南亚、罗马、英国、美国等地。一般认为,唐朝时期,中国同波斯和其他西亚国家交往频繁,这种坚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