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7-08-30胡涛
胡涛
摘要:在不少学生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因此,教师在要认真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写作;评改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我觉得提高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苏联作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习作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习作的欲望,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在习作中尽情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习作过程中,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既使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那也是极为珍贵的东西。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如此一来,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提起笔来,有话可写,便能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二、培养小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写作的素材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的,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方法多种: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下观察记录。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2、扩大阅读范围,向学生介绍有益的书刊,要求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灵活运用。对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养成的良好的练笔习惯;3、有计划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外活动,寓作文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之前,让学生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作文时,有位学生写道:“……鼓声又一次响起来了,我暗暗庆幸,今天的运气真好,红花始终没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着,红花又一次传到我面前,还没来得及往下传,可该死的鼓声却停下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刚才快点往下传就好了……‘表演节目,快,快!几个调皮鬼正在起哄着。同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好壮大胆子来到同学中间表演节目……”这位学生把击鼓传花“活动”的细节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三、引导修改润色,培养修改作文能力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良好品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修改文章呢?
1.反复朗读,多次修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修改过程中着重考虑用词是否恰当?句子结构是否合理?句子是否连贯?层次是否清楚?语言是否得体?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做到“三分文,七分改”,为文章润色,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读文,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边读边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接着再次引导学生放声朗读,寻找可用上恰当的优美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来为文章润色。如此一来,学生经过了朗读——发现——修改——朗讀——润色提高等步骤,渐渐地掌握了修改方章的基本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 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着下笔为学生批改。而是先将学生作文浏览一遍,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较典型的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方向。再引导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如此一来,修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便降低学生修改的难度,有效保护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
3.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定期组织学生对本小组内的习作进行互读、互评,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或直接进入商讨。在此活动中,让后进生在良好的环境中,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如此一来,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
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襄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利用学校图书馆等。例如:在平日的中,我每星期都要抽出二至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课前准备的材料,写作素材.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合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加强阅读的检查和指导。
总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洲上中心小学 331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