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中农村贫困生资助育人策略
2017-08-30张文斌
张文斌
摘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及未来发展都是较为重要的,这就需要大力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精准改善高中生入学难题,全面提高入学率,相对的资助育人的重要性也就愈发显著,并逐渐发展成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因素。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普通高中在受到各项因素的直接影响下,仍旧存在较多滞后性问题,无论是教学队伍的专业性,还是教学机制及资源的先进性,都难以与实际需求相符合,这就使得高中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新课改的推进成效也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将资助育人有机结合,并将其作为发展助推力,研究并探索出适宜农村普通高中优化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农村贫困生;资助育人;优化策略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教学指标,国家也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并在设立助学基金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减免学费等措施,促使资助育人体系更为高效的建立,为学生入学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通道,这就使得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高中校园,接受更为良好的素质教育,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学理念急需转变,这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农村的普通高中由于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就使得教学方向及主体呈现明显滞后特点,不利于新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资助育人的核心群体
现阶段,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仍旧存在较多不足,这就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过于单一,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农作,或者是外出打工,这就使得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当他们进入普通高中进行学习时,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迅速激增,当他们不能自主调节、释放心理负担时,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下降,不仅学习效率不高,与人相处更会存在较大阻碍,这将很有可能导致其行为向着不良方向转变。
1.缺少自我认知 在农村家庭中,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较高水平的知识教育,这就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难以形成重要认识,对他们的管理也是较为粗放,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存在兴趣认知障碍,更会导致其知识积累存在停滞现象,一旦遇到学习及生活问题,就会过于茫然,当情绪不能疏解时,心理压力就会积聚爆发,最后导致学生行为呈现不良状态。
2.生活经济压力大 部分学生虽然能够了解到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但是他们往往不能以较为平缓的心态面对生活现状,这就使得其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还有部分学生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却不能得到较为平衡的营养供给,长此以往,学生身体上的营养不良等问题也会愈发严重,学生在面对以上困境时,常常自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学生转变心理状态,学生就会将关注重点放在经济压力上,而忽视高中学习,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埋怨自己的现象。
二、普通高中农村贫困生资助育人优化对策
1.根据年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资助形式 高中学习不仅知识量大、难点多,更要面对升学压力,而处于不同年级的贫困生所显示出的特点也呈现较大差异。因此,这就需要以年级为切入点,在高一贫困生入学时对其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建立资助档案,而后在经过一个学期的了解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创建以心理辅导为基准的心理扶贫档案;在学生进入高二级高三时,开展实时调整的帮扶教育。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落实的资助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给予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及关爱,帮助他们走出经济及心理压力的困境,促使他们能够更为平等的接受素质教育,最后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因此,在实际资助过程中应当结合贫困生的特点,对资助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促使其形成对资助的正确理解及认识,在感受到尊重的同时,积极面对生活及学习难题。
2.不断引进社会力量对农村贫困生进行资助 现阶段虽然国家给予农村普通高中以相对倾斜的政策支持,开展了相应扶贫项目,以期推动农村教学水平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贫困生数量普遍较多,并且资助群体相当广泛,这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之农村贫困生比较自立、自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环境,这就对资助结构及方向的明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以上特点,农村普通高中可以在校园内设置相应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形式接受资助,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自信心及自尊心,更能促使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独立、坚强的高尚人格。
例如:校园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环境,资助项目的设立就可以以学校本身为基准,让贫困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师指派的任務,尤其是在需求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贫困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跑腿服务,这样不仅他们能够获取劳动所得,得到相应生活补助,在跑腿过程中更能激发他们的运动潜力,促使其他们的身体得到强化锻炼,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较为有利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优势,为其安排技能培训,尤其是在学生假期期间为他们提供参与岗位实习的机会,在培养其社会竞争意识的基础上,促使其个人能力不断提高。
3.资助阶段的教育形式 首先资助前,新生入学及新学期开始必须了解农村贫困生的家庭、学习和心理状况。可以采取面对面的家访和谈心等方式,将资助政策的意义进行宣传,让贫困生认清现实和自我、明确学习动机,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激发生活信心;其次,重视贫困生在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表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对资助方式和金额产生影响,培养贫困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是农村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贫困生原本知识面窄,兴趣爱好缺乏,人际关系紧张,只有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才能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锻炼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定期举行征文比赛、读书会、专题讲座等活动,都可以在培养贫困生的学习素养时渗透感恩教育和专长培训。
综上所述,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只有解决好农村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可以切实培养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研究尚浅,有待完善,农村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莫桂芳. 浅谈农村贫困生资助中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52);
[2] 倪克垒.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策略分析[J]. 黑龙江史志, 2015(12).
(作者单位:甘肃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 748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