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下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7-08-30吴薇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物流产业协调发展

吴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國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共生理论

前言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物流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同时,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产业能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物流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力。我国物流产业虽然已经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效率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物流产业升级缓慢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物流产业领域政策和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以及长期“重生产,轻流通”的经济发展理念,使得物流环节的调控机制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完整。

物流产业发展的共生理论是从生物学逐渐演变过来的。共生理论中共生关系因基于不同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从行为关系的层面,共生关系包含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非对称性互惠关系以及对称性互惠关系;从组织程度层面,共生理论包含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关系。

共生理论下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

(一)共生理论

社会科学中共生理论是生物学变化过来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共生理论本质是实现共生体中各个环节的互惠互利,最终实现产业间资源、信息的共享,达到产业共同发展、优化并且互惠互利的目的。

共生体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基础要素组成。其中,共生单元是共生体的根本,共生模式是核心,而共生环境是外部条件,如图1所示,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产物,二者在物质、信息、能量方面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社会整个环境中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二维共同体,其中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是共生单元,整个区域是共生环境。共生模式根据分类不同,其中包括间歇、连续、一体化、寄生、偏利性共生、非对称性共生和对称性共生等多种组合模式,总共16种,如表1所示。

(二)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作为共同体的核心,一方面能够将共生单元之间的生产和交换关系充分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共生单元对共生环境的作用影响取决于何种共生模式的运用。同时,共生模式也是共生关系影响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重要因素。物流产业合作的共生模式主要包含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四种。

寄生。在社会经济体系当中,寄生关系是指各个产业间的共生关系,也是从属关系。该关系的产业分为寄主产业和寄生产业,其中,寄主产业占据主体地位,而寄生产业位于附属地位,二者之间的主营业务和规模差距较大。大多数实力较强的生产制造企业因避免物流环节出现问题,常常采用寄生共生模式。此外,寄生共生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寄生共生体系中只是企业间能量的传递和能量在企业间分配关系的变化,没有新能量的生成和消失;其二,寄生共生体系中的能量只能从寄主企业流向寄生企业,不能反向流动,寄主企业能量减少,寄生企业能量增加。

偏利共生。偏利共生是相对于对称性互惠共生而言的,是企业从寄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过渡共生模式,其本质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某种关系的产生只对一方有益,而对另一方没有任何影响。该模式下共生企业的主营业务和规模差距较大,并且能够独立生存。偏利共生模式具有两个特点:其一,该共生体系中出现了新能量,产出总和上升,但是新能量只是集中在某一共生单位;其二,共生单位间的能量交换是双向的。企业在该共生模式作用下,对获利企业有利,对其他企业无害,并利于企业的进化。

非对称互惠共生。该共生模式的本质是共生单元间的能量分配不对称,在核心企业和辅助企业间是最普遍的共生模式,例如,手机公司和手机配件公司之间的关系,手机配件公司业务主要围绕手机主营业务展开,前者为后者提供相关的辅助服务,且受制于后者发展,二者构成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该共生模式下的共生企业经营业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规模差异较大,附属企业也必须依赖核心企业生存。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共生体系中能量总产出增加,且以共生单位的劳动职能为前提;其二,新能量在共生单位间分配不均匀、不对称;其三,该模式下共生单位间能量交换是相互的。该共生模式的运用利于附属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发展。

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相对于非对称互惠共生而言的,是企业追求的最佳类型,其本质新能量在共生单位间分配是对称的,因而该模式下企业效率最高、稳定性最高,例如啤酒企业和招商局物流之间的关系,招商局物流利用自身物流管理经验的优势,为啤酒企业发展制定战略,而啤酒企业的发展为招商局物流积累经验,确立其在快速消费品物流领域的地位,二者构成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关系。该共生模式下的共生企业经营业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规模相当,并且独立生存。

(三)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是影响共同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即积极的环境能够提高共同体的发展速度,为共生理念在物流产业的运用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本文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环境如下:政策环境即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能够刺激物流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对物流企业的优惠贷款、政府补贴等相关的扶持政策,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即物流企业发展的自然环境。物流企业通过在发展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保护和节约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协调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交通条件即物流企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对物流产业的经济空间结构、市场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聚集即区域产业形成竞争力的一种组织方式。物流产业通过产业聚集能够形成较大规模且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调整物流产业市场的空间结构,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产业市场的开拓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环境即社会信息交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因素的集合。区域中各个共生单元实现市场及企业信息的及时共享,利于物流各个环节的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共享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加快物流产业间合作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教育环境即人才教育的力度。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实现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后备力量。

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分析

(一)共生模型指标

共生单元是共生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文的物流产业和區域经济构成了一个二维的共同体,其中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是该共同体的共同单元。共同单元的质参量是共同单元特征表现的重要指标,其反映了共生单元的固有属性,即内在性质,单一的共生单元往往具有多个质参量。如表2所示,共生单元中的物流产业用L表示,其共生单元质参量用L=(ZL1,ZL2,...,ZLi)表达;而区域经济用E表示,其共生单元质参量用E=(ZE1,ZE2,...,ZEi)表达。这两个公式的含义是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单元中至少有一组质参量决定着其固有性质。

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二者在构成二维共同体过程中,其共生环境一直在演化发展,并且二者之间逐步实现了共同发展,从而使得质参量成为了研究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表3所示,物流产业反映共生单元固有特性的质参量包括五个方面:物流产业从业人员ZL1、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量ZL2、货物周转量ZL3、运输里程ZL4、物流产值ZL5;而区域经济表现共生单元固有特性的质参量包括五个方面:地区消费水平ZE1、地区就业率ZE2、财政收入ZE3、进出口总额ZE4、地区生产总值ZE5。物流产业各质参量与区域经济质参量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共生模式分析

由于共生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如表1所示,共生模式的可能组合共有16种,因此必须找到合适的尺度去描述共生模式——共生度。共生度是共生单元或共生体系中固有属性相互作用的反应,同时也是共生单元质参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是共生单元间的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沟通关系。共生度的表达公式为,该公式的含义是共生单位i的质参量变化率对共生单位j的质参量变化率的影响,共生度为我国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哪种共生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由于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别由物流产值和区域经济生产值来体现,因而本文采用2005-201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不赘述,得出物流产值和区域经济产值成正比,其正比函数关系为:区域产值=21.87×物流产值-27283.96。其中,由于物流产值和区域经济产值线性关系的高度拟合,因而,计算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度:

(三)结论

物流产值的变化对区域经济产值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区域经济产值的变化对物流产值变化影响较小,因而分析可知,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根据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度计算值可知,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生度 均大于0,且相差不大,表明我国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已经发展成共赢下的连续共生模式,但是一种非对称性的,还没有形成完全对称性的共生模式,主要是因为其内部能量、物质、信息的不对称。

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共生单元优化

推动供应链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升级。一方面,供应链能够整合信息、市场等各种资源,带动物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产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为供应链中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因而,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势必影响物流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供应链应从如下着手: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化工具,提升交易效率,减少供应链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第二,提高供应体制、供应模式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传统供应产业的效率渗透和升级,从而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加大现代物流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集海、陆、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物流交通网络。

加强物流产业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的进一步合作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及时共享,同时也能推动区域间的贸易交流和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为:一,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探索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解决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的物流市场区域分割和区域行政壁垒的困境;二,减少政府对物流产业的干预,废除阻碍我国物流市场一体化和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区域物流产业的合作;三,政府可通过包括企业的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合作等方式,发挥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加强区域物流产业的合作。

(二)共生环境优化

创新政策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对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家和政府正在加大物流产业发展的力度,但是在相关的政策、制度方面尚不完善,因此,创新政策环境非常必要。优化政策环境方面的建议为: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物流产业优化升级的法律法规,使物流企业的创新发展有法可依;二,制定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贷款优惠、政府补贴等,鼓励物流企业的发展;三,制定完善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为物流企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物流产业还应向着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物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在此方面的建议为:一,利用数据来指导商品的流通,打造数据化物流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实现流通体系与第三方有效结合,保证物流体系科学、有序运行;三,推动流通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如“互联网+农业”能够推进我国农业物流产业的结构性改革,还能够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物流体系朝着绿色物流和节能减排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晶.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与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2.田宝龙.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中国商贸,2014(8)

3.谢泗薪,张文华.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机制探微[J].价格月刊,2014(1)

4.黄小勇.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界定与解构[J].华东经济管理,2014(1)

5.马飞雄.新时期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考——基于物流产业理论[J].中国商贸,2013(35)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物流产业协调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