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体,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017-08-30冯博
冯博
[摘 要]鉴赏高中语文古诗词是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要求师生共同重视。主要讲解师生在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着眼古诗词整体,感悟人物形象入诗情,紧抓诗眼品诗情,交流互动了诗意,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27-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就拿古诗词鉴赏来说,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中各诗句的含义,也要求他们能够体会诗词中所描写的诗情画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生鉴赏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人物的形象,高效品析诗情、诗意的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一、感悟形象,入诗境
想要全面鉴赏古诗词,还需充分感悟古诗词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从而进入诗词的意境,这样才能对于诗词中主旨大意的表达有充分的理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时,应当为学生推荐一些资料,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去感悟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进入诗境,这样才能够有相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屈原的《离骚》这首词时,先要求他们从整体上了解这首词,通过多次朗读和查阅字典,了解这首词中的生字和生词以及当时的写作方式。屈原的这首《离骚》中写到了一些花草,同时也写到了自己的身世和当前的遭遇,若是让学生直接理解这首词的话,会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影像材料,让他们体会屈原的人物形象,从而进入诗境,充分鉴赏这首词。结合曾经比较流行的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的片段,我让学生观赏电视剧中所描写的屈原在楚国的遭遇和楚国王朝当时的风气,整体感知屈原的生平遭遇,充分進入诗境,感悟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中的内容。学生在观赏了这一片段之后,对于屈原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感悟,这时再让他们进入诗境、理解这首词,就轻松得多了。
二、紧扣诗眼,品诗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诗词往往蕴含着诗人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也包含了对诗情的品析。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熟读古诗词的基础上,从诗词整体出发,紧抓诗词中的“诗眼”,由“诗眼”入手,深入解析诗词中的情感。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一首诗时,就先要求他们在多次朗读诗词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整体阅读这首诗后,对于这首诗的基调有了把握,这时,我要求他们仔细研读这首诗,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想要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则必须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于是,我便为学生介绍了诗人的背景。结合诗人李白的生平遭遇和创作时间可知,诗人当时离开长安,开始了漂泊的生涯,也看尽了世态的炎凉。结合这一背景再研读这首诗时,我们便知整首诗的主题基调是孤独、落寞的。诗中“孤云独去闲”的“独”便是这首诗的诗眼。这时我再要求学生结合这个“独”字,仔细品析古诗,整体感知古诗中孤单、寂寞之情的表达。
三、交流互动,了诗意
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其成为课堂诗词鉴赏的主体,开展交流互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了解诗意。
比如,我在为学生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没有直接解析,而是在课堂中与他们共同研读讨论,以此促进他们主动探究诗词。我先要求学生朗读全诗,从这首诗的整体上把握古诗的基调。他们自主研读完这首古诗后,我提问到:“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情境?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自己研读的过程,纷纷开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整首诗的基调轻快鲜明,体现出诗人寄情山水、不以尘世烦忧之情。”也有的学生说:“整首诗描写的是秋雨初晴、傍晚时分的山村,风景秀丽、景色旖旎,十分美好。”这时,我再与他们一同讨论这首诗中体现主旨的关键字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首诗诗情的理解。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鉴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人物形象,挖掘诗词诗眼,增强交流互动,才能够更好地鉴赏诗词,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