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及择校途径研究

2017-08-30孙慧莉李忠明

高教探索 2017年8期
关键词:途径影响因素

孙慧莉+李忠明

摘要:大力发展来华学历生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今后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700名江苏省来华学历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学质量高、有奖学金和校园安全是影响来华学历生择校的三大主要因素。来华学历生普遍认为获取择校信息一般偏难,而中国大学的网站、朋友介绍以及本国留学中介机构是来华学历生获取择校信息的主要途径。鉴于此,要打造“留学中国”品牌,优化留学人员结构,各高校应在争创“双一流”建设中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主题,创新奖学金管理模式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度倾斜,同时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助学制度,拓宽招生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留学生校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来华学历生的择校和就读提供完善的渠道和保障。

关键词:择校;影响因素;途径;招生政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势不可挡,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据教育部发布的来华留学生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江苏省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32228人,仅次于北京、上海,跃居全国第三。[1]优化来华留学生学历结构,大力发展学历教育是当前及今后来华留学工作的重点。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6年,来华学历生在总人数中的比重从31.79%提升至47.40%,增幅超过15个百分点。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留学中国计划》,都对扩大来华学历生规模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力发展来华学历生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来华学历生的择校问题不容忽视。

关于来华留学生择校影响因素及择校途径的研究,学界已有所涉及。安然、张仕海、文雯等都认为,教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是来华留学生择校时最为关注的因素。[2][3]凌德祥、李明欢通过调查发现,来自亲朋好友的建议和安排会对留学生择校产生重要影响。[4][5]总体而言,专门就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和择校途径展开的调查研究尚不够丰富,且留学生的规模和地区分布都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对江苏省内不同高校的来华学历生展开调查,以考察其择校途径以及影响择校及获取学校信息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发展来华学历生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研究以江苏省内高校来华学历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以纸质版和网络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历时10个月,覆盖南京、苏州、徐州、无锡、扬州、镇江、常州等7个城市,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22所高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52份,收回率94%,其中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93.1%。

调查问卷设计了19项可能影响来华学历生择校的因素以及9项获取择校信息的可能途径。择校影响因素包括:教学质量高、有奖学金、校园安全、学费合理、生活費合理、教学语言多样、学校设施好(图书馆、体育馆等)、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大学知名度高、学校或城市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住宿环境好、课程丰富、有实习机会、认识中国学生机会多、毕业容易、入学容易、有校内活动(社团、音乐、体育活动)、有校外活动(文化、娱乐、宗教)、学校或城市留学生多等。获取择校信息的可能途径包括:中国大学的网站、中国留学中介机构、本国留学中介机构、中国大学的招生宣传活动、孔子学院、本国政府、工作单位/所在学校、父母、朋友。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对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均给出表示态度程度等级的5种备选答案:很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非常重要,并赋值1~5;同时将获取择校信息的难易程度设置为非常容易、不难、一般、比较难、非常难,并赋值1~5。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别从留学生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生源地等方面考察其与留学生获取择校信息难度的关系。

二、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研究

对19项可能影响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的因素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表1所示。

均值方面,没有任何因素达到“非常重要”(5分)的程度,超过4分即达到较重要程度的因素共计11项,其中“教学质量高”和“有奖学金”均值相同,位居前两位。“教学质量高”“有奖学金”“校园安全”是来华学历生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这一结果与孙慧莉等的研究结论相似,但与安然、文雯等所不同的是,学校知名度对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的影响十分有限。[6]

标准差方面,因素“教学质量高”不但均值最高,标准差也最小,这就说明来华学历生对该项目在择校时的影响认同程度普遍较高。与之相反,“有校内活动”“有校外活动”“学校或城市的留学生多”等因素的均值最低,但标准差最大,说明留学生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认识差异较大。

为了更好地分析以上19项可能影响来华学历生择校的因素,我们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以总结出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通过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考察这些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经检验,KMO的值为0.856,且Bartletts球形检验的P<0.05,因此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66.1%。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分析各因子在各个变量上的载荷(影响程度),进行最大方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表2保留了载荷量绝对值大于0.6的数据,结果显示,5个因子能够解释总方差的66.1%。按照各因子中不同项目的内在关系可以将上表中影响来华学历生择校的因素概括为以下5种主因素,如表3:因子1中的“有奖学金”“学费合理”“生活费合理”为经济因素;因子2中的“教学语言多样”“教学质量高”“课程丰富”为教学因素;因子3中的“住宿环境好”“校园安全”“学校设施好”为校园环境因素;因子4中的“入学容易”“毕业容易”为入学毕业条件因素;因子5中的“有校内活动”“有校外活动”“认识中国学生机会多”为社交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教学因素和校园环境因素解释的方差在总方差中的累计百分比超过50%。

通过对主要因素均值的计算可以看出,经济因素的均值最高,其后依次为校园环境因素、教学因素、入学毕业条件因素和社交因素。结合各主因素解释的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重可以看出,经济因素、教学因素和校园环境因素是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来华学历生择校途径及获取择校信息难度研究

(一)择校途径研究

本研究将获取择校信息的途径设置为不定项选择,统计结果由高到低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知,通过中国大学网站获取择校信息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26.6%;通过朋友介绍和本国留学中介机构获取择校信息的留学生同样较多。该结果与凌德祥、李明欢的研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李明欢的研究中作为东南亚华裔青少年择校信息主要获取途径的“父母”,在本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以上三种主要途径的人数比例均未超过30%,说明来华留学生获取择校信息的手段相对比较多样。中国大学的招生宣传活动对外国学生获取择校信息的影响最低,人数比例仅占6.1%。

(二)择校信息获取难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研究将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等级设定为非常容易、不难、一般、比较难、非常难,并赋值1~5,通过对来华学历生择校信息获取难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具体考察留学生对择校途径的态度和认识以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1.择校信息获取难度研究

对江苏省来华学历生获取择校信息的难易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表5可以看出,择校信息获取难度的均值为2.97,即江苏省来华学历生认为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中等略偏大。留学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一般、比较难和不难;选择比较难和非常难的共计31.2%,选择不难和非常容易的共计30.5%。

2.影响择校信息获取难度的因素研究

调查问卷设计了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生源地等四种因素,考察其对来华学历生择校信息获取难度的影响。

(1)性别

本研究中,男性留学生共计394人,女性306人,对不同性别来华学历生在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上的人数比例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中,每一难度等级中的百分比数值是以该难度等级的人数除以某一群体的总人数得出,如选择非常容易的男性共计34人,其百分比为34/394=0.086。由表6可知,选择“一般”的男性和女性学历生在各自群体中的比例都是最高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选择“比较难”的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选择“非常容易”“不难”和“非常难”的男性留学生比例均高于女性。对性别因素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 7可知,卡方统计量、似然比卡方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大于 0.1,因此可以认为性别与来华学历生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之间不具有关联性,即性别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没有显著影响。

(2)父母受教育程度

本研究将留学生父母的最高受教育程度设置为小学及以下、中学、大学、研究生及以上四个层次。

从表8可以看出,父母为大学文化程度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其次为研究生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少,仅66名。在获取择校信息难度方面,无论父母的最高学历如何,选择“一般”的留学生比例都是最高,且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的留学生比例要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的留学生。父母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留学生选择“非常容易”的比例最高;相反,父母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在该项中比例最低,而选择“不难”和“非常难”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类。对父母受教育程度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

由表9可知,卡方统计量、似然比卡方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大于0.1,因此父母受教育程度与来华学历生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之间不具有关联性,即父母受教育程度对留学生择校信息获取难度没有显著影响。

(3)家庭月收入(税前)

本研究将留学生家庭月收入规定为低于2000元人民币、2000~5000元、5000~10000元以及高于10000元等四个层次,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

在問卷调查过程中,可能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有46名留学生未对家庭月收入情况进行选择。从统计结果看,家庭月收于在2000~5000元人民币的来华学历生数量最多,高于10000元者次之,低于2000元的人数最少。

从表10还可以看出,家庭月收入(税前)分别为2000~5000元、5000~10000元、高于10000元的留学生选择“一般”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比较难”,而家庭月收入(税前)低于2000元的留学生选择“不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比较难”。对家庭收入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

由表11可知,卡方统计量、似然比卡方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小于0.01,因此可以认为家庭收入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之间具有关联性,即家庭收入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有显著影响。Gamma系数为0.238,表明家庭收入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具有正影响,即家庭收入越高则获取择校信息越难。

我们按照生源地对来华留学生家庭月收入情况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源地留学生群体中,非洲学生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比例最高,亚洲超过半数的学生家庭月收入低于5000元,而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学生在5000甚至10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结合统计结果可以推测,欧美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取中国择校信息的难度大于亚洲和非洲低收入家庭。

(4)生源地

来华学历生生源地按照洲际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统计结果如表12所示。

从表12可知,留学生人数由多至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留学生选择“一般”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比较难”;非洲留学生选择“不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一般”。与其他四大洲相比,非洲留学生选择“非常容易”和“不难”的比例也是最高的。欧洲留学生选择“比较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一般”。总体而言,亚洲及非洲留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为“一般”偏易,而欧洲和美洲留学生则更倾向于“一般”偏难;同时,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留学生没有选择“非常容易”的情况。对生源地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如表13所示。

由表13可知,卡方统计量、似然比卡方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均小于 0.01,因此可以认为生源地与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之间有关联性,生源地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有显著影响。Phi系数为0.285,表明生源地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具有正影响,即表12中行变量生源地越往右则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越大。具体而言,亚洲、非洲留学生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明显低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学生,这一结论与前文的推测相一致。

四、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及择校途径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教学质量高”“有奖学金”“校园安全”是影响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的三大因素。生活费及学费、学校设施、教学语言、大学知名度等因素对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对19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经济因素、教学因素、校园环境因素、入学毕业条件因素和社交因素是决定来华学历生择校的五大主因素,其中又以经济因素、教学因素和校园环境因素为重。

第三,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途径多样,其中通过中国大学网站查询、朋友介绍以及本国中介机构介绍是留学生获取择校信息并进行择校的主要途径,但没有一种途径起绝对主导的作用。

第四,在择校信息获取难度上,江苏省来华学历生倾向于中等偏难。在可能影响来华学历生获取择校信息难度的因素中,家庭月收入和生源地对择校信息获取难度都具有显著影响,即家庭收入越低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越低,非洲和亚洲来华学历生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普遍低于欧洲、美洲、大洋洲来华学历生。

五、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江苏省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择校途径及择校信息获取难度等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扩大来华学历生规模,打造“留学江苏”“留学中国”品牌,优化來华留学人员结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进行建设。

(一)以“双一流”建设推动来华学历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教育科研水平是来华学历生培养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留学生择校的核心因素之一,只有努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和学科,才能真正吸引留学生,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学生前来学习。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建设目标,这无疑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教育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提高师资和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因此,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主题,在争创“双一流”过程中汲取国外优秀经验,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国际化教育师资队伍,深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发展,打造“留学中国”品牌。[7]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是推动来华学历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模式、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需从欧美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不断汲取养料。在学历生培养方面,充分借鉴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办学经验,提倡学术自由,重视课程学习,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增加英语授课的课程种类,并根据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社会需要;高等院校还应为来华学历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习和实践机会,使来华学历生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是制约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和各类高等院校应在师资国际化问题上予以政策和财政倾斜,一方面鼓励更多在职教师出国深造,另一方面重视引进人才,要拥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专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同时,还应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对导师的资格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

考核评价方面,可利用独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对教学过程、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各类正规资格考试对毕业生质量进行检验,将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紧密结合。[8]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建立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内外监审、评估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模式。

(二)完善来华学历生奖学助学制度,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适度倾斜

经济因素对来华学历生择校具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对非洲、亚洲等相对低收入国家的留学生而言,学费、生活费和奖学金是他们择校时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为了保证来华学历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政府和各高等院校不但要继续完善奖学金制度,还要创新助学制度,为来华学历生提供勤工助学、兼职、就业、创业机会,并从政策和法律上予以明确规范。

据统计,2016年,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占在华生总数的11%,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占比61%。[9]我国自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截至2016年底,沿线64国在华留学生共207746人,占来华学生总人数的46.9%,同比增幅达13.6%,高于各国平均增速。各省市政府及高等院校也纷纷设置“一带一路”奖学金,其中北京市已有14所高校专设“一带一路”奖学金,预算金额达到775万人民币,而北京市教委也计划将1050万人民币专门用于对“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奖励。

除了不断创新奖学金制度以外,当务之急是完善《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使来华学历生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范围内能够自力更生、学以致用。在美国,联邦政府对国际学生勤工助学有严格规定和完整的申请程序,一旦违反规定,国际学生将被取消合法身份并递解出境,而各类高校也对在校生勤工助学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政策。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针对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的政策和法律条文,多数高校未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来华学历生从语言到学业的提升,也不利用留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的社会生活。因此,制定国家《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并赋予法律效力,同时根据不同省市地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和细化,既可以满足留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丰富留学信息获取途径,建立校友联通机制

信息发布是招生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研究发现,三分之一来华学历生认为获取择校信息相对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上不断探索。

来华留学生择校途径多样,通过中国大学网站获取择校信息是其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据来华留学网对100所来华留学生招生院校开展的网站调研发现,有34所学校,学生无法找到其英文招生网站,而学生认为能满足需求的高校网站只占31%,网站建设情况不容乐观。[10]因此,加强网站建设无论对于高校还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而言都是完善信息发布机制的首要任务。首先,在语种方面,应重视英文网页的建设,同时增设多语种网页,这对于获取择校信息相对困难的欧洲、美洲等国学生而言,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信息覆盖面上,应确保信息的准确、全面,尽量囊括学历生最为关心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介绍,以及奖助学金、学杂费、校园软硬件环境等信息和详细的申请流程,必要时配以丰富的图片,从而为外国学生获取择校信息和申请学校提供最大便利。

除加强网站建设外,政府、高校或社会团体还应加强与外国留学中介机构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国外留学机构成为国内高校的代言人,以便更好地传播招生信息,从而实现利益共赢。本研究也发现,通过中国大学的招生宣传活动获取留学信息的外国学生人数最少,这说明该途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各高校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外宣活动,如开展中国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等活动,同时与外国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外国大学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大学、接触留学信息,改变一些外国学生对中国的固有偏见。

事实上,最了解中国高校教学水平和软硬件条件情况的莫过于曾经就读的外国学生,从调查看,四分之一来华学历生有听取朋友介绍的经历。到2016年底,我国来华留学生已经铺盖全世界205个国家,那些已经毕业或在读的校友能够为外国学生提供最直接的介绍和信息反馈。因此,国家和各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外国校友的作用,设立专门的来华留学生校友会,充分发挥校友在吸引留学生、扩大留学生规模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四)形成面向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招生特色

生源地在获取择校信息难度上的差异较为明显,来自亚非国家的留学生认为获取择校信息的难度总体上低于来自其他大洲的留学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外国学生获取择校信息的具体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做到因地制宜,减少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产生的隔阂。

从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据也可以看出,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幅最大,较2015年同比增加23.7%,欧洲和美洲的增幅较小。[11]留学生人数的增减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综合影响,但本研究显示,高收入地区的留学生在获取我国择校信息时的难度明显高于亚非国家,因此有的放矢地制定针对不同大洲的招生宣传策略不失为提高宣传效率的措施之一。在制定针对欧美等国的留学宣传政策时,应充分借鉴生源国招收外国学生的政策和方法,从而使我们的宣传理念、手段和方法能更为欧美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总而言之,留学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来华学历生教育,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有助于中外友好关系和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各高等院校应积极融入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为方便来华学历生择校提供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保持当前来华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为中国来华留学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9][11]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2017-03-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2]安然,張仕海.亚洲来华留学生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8(3):103-108.

[3]文雯,陈丽,等.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2):63-70.

[4]凌德祥.新世纪外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教研究,2000(9):42-43.

[5]李明欢.期待与制约:东南亚华裔青少年来华学习择校因素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 2009(4):68-75.

[6]孙慧莉,李晓霞.江苏省来华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7(1):63-67.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8]王永秀,谢少华.关于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审思[J].高教探索,2017(3):102-106.

[10]杨大伟,杨升荣,刘俭.新时期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6(5):97-101.

(责任编辑 赖佳)

猜你喜欢

途径影响因素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