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的临床效果
2017-08-30王二宁党淑雅张娟红
王二宁,党淑雅,张娟红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渭南 714000)
△通讯作者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的临床效果
王二宁,党淑雅,张娟红△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渭南 71400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的疗效。方法:86例急性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患者按入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小计量纳洛酮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催醒时间、醒后症状维持时间、醒后症状、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催醒时间、醒后症状维持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患者醒后出现意识不清、头晕乏力、肠胃不适等症状比例皆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安眠药合并酒精中毒的疗效尚佳,可显著减轻患者中毒反应,促使患者尽快清醒,减少醒后不良症状的发生及其维持时间。
纳洛酮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具有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阻止阿片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并将之取代,从而实现药效。随着纳洛酮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抢救各种急性中毒(CO、有机磷、酒精、镇静剂等)及脑梗死、颅脑损伤、小儿肺炎等疾病的治疗[1-2]。为评价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治疗安眠药混合酒精中毒的疗效,以寻找纳洛酮救治此类中毒患者的合适剂量,我院对86例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患者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并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6例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口服安定25~80片,平均(77.6±6.4)片;舒乐安定22~57片,平均(39.4±3.2)片;阿普唑仑11~34片,平均(21.7±4.7)片;氯丙嗪17~52片,平均(28.3±5.4)片。入院时患者均面色潮红,呼吸有浓重酒气、昏睡、浅昏迷及深昏迷,排除药物中毒、CO2中毒、心脑血管意外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昏睡及昏迷。按入院前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5.6±5.6)岁;饮酒量400~1100 ml,平均量(800±270) ml;就诊时间30~120 min,平均就诊时间(65.7±26.4)min。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7.7±6.9)岁;饮酒量400~1200 ml,平均量(810±280) ml;就诊时间30~120 min,平均就诊时间(68.4±25.2) min。两组患者就资料构成比等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以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0.8 mg纳洛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91)混合生理盐水50 ml静脉推注,2~3次/d;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首次给药采用8.0 mg纳洛酮+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1次/d,自第二日起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重复给药或每隔12 h减量采用2.0 mg纳洛酮+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同时给予保暖、吸氧、胰岛素、维生素、抗感染、速尿及制酸剂等常规治疗,病情严重者予以洗胃、催吐、降颅内压、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呼吸兴奋剂等。记录两组患者的催醒时间、醒后临床症状(意识不清、头晕乏力、肠胃不适等)、醒后症状持续时间。
3 评价标准 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意识障碍进行评价,满分15分,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高患者意识越清晰。采用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价,满分71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结 果
1 催醒时间及醒后症状维持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催醒时间、醒后症状维持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催醒时间及醒后症状维持时间比较±s)
注:*表示P<0.05
2 患者醒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醒后出现意识不清、头晕乏力、肠胃不适等症状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各症状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醒后临床症状比较[例(%)]
注:*表示P<0.05
3 Glasgow昏迷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Glasgow昏迷评分和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注:*表示P<0.05
讨 论
安眠药过量服用可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系统及神经细胞兴奋性,切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递途径,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弥漫性抑制,造成催眠及轻微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可影响条件和非条件反射,及共济协调等;安眠药大剂量服用能直接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以致发生呼吸衰竭,周围血管扩张,以致发生休克[3]。大量饮酒时,酒精能溶解于神经系统类脂质,改变神经细胞通透性,抑制神经元正常传导功能,麻痹神经系统正常支配功能,酒精中毒严重时也可引起呼吸衰竭,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
纳洛酮注射液可改善脑组织运氧功能,保护神经元细胞膜上Na+-K+-APT酶的活性,明显降低高浓度阿片肽所造成的机体病理性损伤度[5]。纳洛酮可消除EOP(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对呼吸中枢和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脑部微循环,维护正常呼吸功能[6]。纳洛酮同时还能促进酒精转化,加快自由基的清除,改善脑缺氧、脑水肿、低血压、低心率等状态,恢复患者意识功能,从而起到催醒作用。大量研究对此类中毒患者直接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然而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时患者机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两者协同作用,互相增强毒性,可持续大量的产生β-内啡肽类物质,造成系统功能抑制及机体损伤,因此需持续大量的给予纳洛酮拮抗治疗。此外,纳洛酮的半衰期较短,反复大量给药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及疗效。
本研究两组患者应用纳洛酮治疗,用药后症状改善明显,且起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证明纳洛酮是救治安眠药合并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有效解毒药物。且大剂量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催醒时间、醒后症状维持时间、症状比例,以及预后评分。大量持续给药能减弱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在相对平稳状态下接受治疗。
综上,大量持续给予纳洛酮治疗安眠药与酒精混合中毒有很好的疗效,可显著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症状和症状维持时间,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1] 卿 帅,孙广运 . 纳洛酮的临床使用进展[J] .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36-38.
[2] 刘 丹,邹晓征,周秀华 . 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中ET、CGRP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24-726.
[3] 徐晓娟 . 急诊中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抢救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7-48.
[4] 贾振宇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2011,17(10):1326-1329.
[5] 顾幼丽 . 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3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1) : 56.
[6] 黄进杰,周建台 . 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作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23) : 54-56.
(收稿:2017-01-11)
酒精中毒/药物疗法 纳洛酮/治疗应用 安眠药/治疗应用
R781.6+6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