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啶氧菌酯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2017-08-30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吡唑炭疽病悬浮剂

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肖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啶氧菌酯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肖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2015、2016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对茶炭疽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12.5、150、225 mg·kg-1,第2次药后28 d 防效均在80.8%以上,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250 g·L-1乳油防效相当,对茶叶安全。

啶氧菌酯; 茶炭疽病; 田间防效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谱、内吸性。化学名称为(E)-3-甲氧基-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分子式为C18H16F3NO4,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1-2]。啶氧菌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2012年在我国获得登记。目前,在辣椒、葡萄、黄瓜等7种作物上登记使用[3]。

茶炭疽病(Gloeosporiumtheae-sinensisMiyake)是我国茶树上主要的叶部病害,近年来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国内主要的防治药剂有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氢氧化铜等[4-7],啶氧菌酯对茶炭疽病的防效以及对茶叶的安全性尚未见报道。为了明确啶氧菌酯对茶炭疽病的田间药效和安全性,2015、2016连续2年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试验,旨在为该药剂的田间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坡地条栽茶园,品种为龙井43,树龄12年生,树高75 cm 左右,覆盖度90%。该试验地近几年茶炭疽病一直发生较重。

试验药剂为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产品),对照药剂为吡唑醚菌酯250 g·L-1乳油(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施药器械为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药剂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112.5 mg·kg-1、150 mg·kg-1、225 mg·kg-1,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250 g·L-1乳油166.7 mg·kg-1,清水对照(CK)。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

在夏茶新梢初发时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7~10 d后进行第2次喷药,共喷药2次。均匀喷雾施药,以叶面均匀着药,稍有药液滴下为度。

1.3 药效调查与统计分析

分别在喷药前、第2次药后7、14和28 d调查病情指数。在各小区随机选取夏梢上的成叶,调查50~100片叶,按分级标准目测分级,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并用DPS软件对各处理的防效进行显著性测定。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表1显示,2015年末次药后7、14 d,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3个剂量处理对茶炭疽病的防效均在98.5%以上;药后28 d,防效略有下降,为80.8%~85.8%,防效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250 g·L-1乳油的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

表1 2015年啶氧菌酯22.5%悬浮剂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无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表2同。

表2显示,2016年末次药后7、14 d,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对茶炭疽病的防效为84.2%~99.3%;药后28 d,防效为83.5%~90.2%,试验药剂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2年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对茶炭疽病的防效优异。

表2 2016年啶氧菌酯22.5%悬浮剂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2个年度试验期间均未发现试验药剂对茶叶产生药害现象,在试验剂量下对茶叶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22.5% 悬浮剂对茶炭疽病防治效果优异,与对照药剂吡唑醚菌酯250 g·L-1乳油防效相当。生产上宜在茶炭疽病未发病时连续喷施2次,间隔7~10 d。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50 mg·kg-1(即1 500倍)。

虽然啶氧菌酯具有内吸活性和蒸发活性,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对作物叶面病菌有很好的治疗活性[1],但在茶园使用时应在未发病时或发病初期尽早使用,以确保取得良好的防效。此外,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生产上应控制药剂的使用次数,建议年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1] 刘长令, 李正名. Strobin 类杀菌剂的创制经纬[J]. 农药, 2003,42(3): 43-46.

[2] 范文玉,马韵升,王维. 广谱杀菌剂啶氧菌酯[J]. 农药,2005,44(6):269-270.

[3] 汪晓红,潘万明,陈茜. 啶氧菌酯250克/升悬浮剂防治辣椒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田间试验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33(8):59-62.

[4] 陈雪芬. 百菌清防治茶树病害的研究[J].中国茶叶,1986(3): 5-6.

[5] 王长方,卢学松,游泳,等. 咪鲜胺防治茶炭疽病药效试验[J].农药,1999,38(6):32-33.

[6] 唐美君, 郭华伟, 姚惠明, 等. 吡唑醚菌酯和氢氧化铜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效[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 (11): 1877-1879.

[7] 唐美君, 郭华伟, 姚惠明, 等. 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茶叶,2016,38(2):17-18.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6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3200)

唐美君(1972—),女,江苏丹徒人,研究员,从事茶树病虫综合治理研究工作,E-mail: tmjtea@tricaas.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838

S436

B

0528-9017(2017)08-1418-02

文献著录格式:唐美君,郭华伟,姚惠明,等. 啶氧菌酯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418-1419.

猜你喜欢

吡唑炭疽病悬浮剂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