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6年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经验与建议
2017-08-30舒伟军毛国娟陈叶平许剑锋
车 欣,舒伟军,毛国娟,陈叶平,怀 燕,许剑锋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013—2016年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经验与建议
车 欣1,2,舒伟军2,毛国娟2,陈叶平2,怀 燕2,许剑锋2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总结2013—2016年浙江省省级农技部门示范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工作举措,提出下一步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思路与技术方向。
水稻; 栽培技术; 推广工作; 浙江
2013—2016年,浙江省在水稻生产上示范推广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和机插“叠盘出苗供应芽苗”育供秧技术模式,水稻百亩方高产攻关达到了较高水平,促进了全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和平衡增产。这些成效的取得,是政策扶持、行政推动、部门联合、专业合作、省市县各级联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总结省级农技推广部门牵头组织或参与的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并提出今后工作思路和技术方向的建议。
1 主要工作及经验
1.1 明确工作重点,行政推动落实
浙江省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水稻技术推广工作,将实施水稻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和高产攻关作为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措施,列入省政府出台的粮食产销工作政策扶持项目。如2013年省政府提出,加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全省建立300个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启动超级稻百亩方亩产千千克攻关行动。在全省创建10个省级超级稻示范县,每个示范县推广超级稻0.67万hm2,力争早稻、连作晚稻千亩示范片和单季晚稻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667 m2产量,下同)分别达到450、450和650 kg,比所在乡镇该作物的平均单产增产10%以上,带动周边提高粮食单产[1]。浙江省农业厅每年3月下发文件并在浙江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013—2016年水稻主推技术有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早稻早播早栽促早熟增产技术、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技术等(表1)。根据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的粮食生产工作重点,省农业厅及省农技推广中心每年下发文件3~6个(表2),明确提出实施水稻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百亩方高产攻关、主推技术推广等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技术要求、资金安排、保障措施,指导各地及早落实水稻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表1 2013—2016年浙江省水稻主推技术
表2 浙江省农业厅及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的有关粮食高产创建等文件
1.2 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广泛建立示范基地
水稻高产创建和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是农业部组织开展的粮食增产项目。目的是广泛建立万亩示范片和超级稻百亩核心方,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要求,示范超级稻和主导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草防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及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
浙江省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示范基地建设。2013—2015年,全省每年在60个左右县、市、区建立部级万亩示范片85个,示范面积6.044万~6.226万hm2。累计建立早稻万亩片36个,平均单产463 kg;单季晚稻万亩187个,面积13.516万hm2,单产661.5 kg;连作晚稻万亩片32个,面积2.349万hm2,单产491 kg(表3)。2016年,农业部将高产创建升级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由过去的万亩片形式转变为整县制推进,浙江省在5个县建立核心示范区120个,面积0.452万hm2,平均单产628.0 kg,比所在5个县的面上平均产量增产20.9%,667 m2节本增效213元,减少氮化肥4.1%,减少农药用量9.4%;5个县项目实施区面积3.323万hm2,平均单产557.5 kg,比面上增产7.4%。2013—2016年,全省每年建立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275~316个,也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表4)。2013—2015年在农业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县累计建立百亩核心方53个,平均单产738 kg,比周边非超级稻增产220 kg;建立千亩示范片37个,平均单产671 kg,增产172 kg;共建立万亩示范片22个,平均单产623 kg,增产101 kg;示范县面上应用超级稻及集成高产技术10.180万hm2,平均单产561 kg,比非超级稻增产65 kg(表5)。
表3 浙江省2013—2015年实施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面积和单产
表4 浙江省2013—2016年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和单产
表5 浙江省2013—2015年部级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县实施面积和单产
水稻高产创建和超级稻示范集高产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质高效投入品为一体,促进了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提高了技术到位率。通过高产创建和超级稻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开展现场观摩、田间指导和专家咨询,充分展示高产品种和先进科技的示范效果,对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启动高产攻关行动,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2013年,浙江省启动“超级稻百亩方单产千千克攻关”行动[1],由省农技推广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目的是挖掘超级稻高产潜力,实现单个百亩方平均单产1 000 kg目标,并探索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带动面上超级稻较大面积单产达到800 kg,并加以推广应用,带动全省水稻单产提高。当年,在各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根据示范方基础条件、技术力量等,择优确定10个县的11个百亩方为攻关示范方。2014年高产攻关水稻类型扩大到单季常规粳稻,2015年又扩大到籼型杂交稻和双季稻。2016年全省在26个县共建立29个高产攻关百亩方,其中单季籼粳杂交稻单产1 000 kg攻关方7个,单季籼型杂交稻单产800 kg攻关方4个,单季常规粳稻单产750 kg攻关方7个,双季稻早稻和连作晚稻2季单产1 300 kg攻关方7个。根据攻关项目统一部署,要求各示范县做到组建一个攻关技术团队,制定一套技术方案,设立一个苗情观察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档案,设计一些比较试验,有一份总结材料。各示范县整合技术力量,组建由栽培专家牵头,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技术专家及百亩方生产主体参加的攻关技术团队,运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等高产原理,每年针对品种特性、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产攻关技术方案。生产实施中,攻关方内设立苗情观察点,设置种植密度、栽种方式、施肥方法等试验,做好攻关方和试验田苗情考查,建立完整的农事操作、生育期、苗情动态、主茎叶龄和伸长节间数、穗粒结构等作业档案和苗情档案。水稻成熟期,示范方由省、市主管部门验收产量。
高产攻关取得多方面的成效。一是水稻单产取得突破。浙江省农业之最水稻单产纪录中,早稻示范方和攻关田、单季常规粳稻示范方和攻关田、籼粳杂交稻示范方和攻关田等6项新纪录均由攻关示范方创造。高产攻关的作用,一是不仅挖掘出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也激励了广大从事稻作的科技人员和生产主体攻克更高产量目标的信心。二是提升了技术水平。探索和积累了早稻示范方单产700 kg、连作晚稻示范方690 kg、单季常规粳稻示范方750 kg 和单季籼粳杂交稻 970 kg 的生育特性和生长特点及其栽培技术,对引领和提升全省水稻生产整体技术水平有积极作用。三是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宣传。鄞州区、诸暨市、嘉善县、江山市、宁海县和余杭区等攻关示范方多次为部、省、市、县各级水稻高产高效技术交流和培训提供观摩现场(表6~7),促进了省内外之间,示范县之间,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之间,栽培与土肥、植保、农机等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各地百亩攻关方还多次接待省内外农、科、教等部门组织的考察团前来考察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1.4 发挥水稻技术团队作用,深化技术研究和加快技术集成
根据《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浙农科发[2014]13号),2014年7月由省农技推广中心牵头组建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其中水稻技术团队由全省农科教领域的品种、植保、栽培等专家及部分乡土专家和种田能手等20余人组成。经组织团队相关专家针对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按“研究集成一批、中试熟化一批、示范应用一批”目标要求,研究确定粮油技术团队第1轮项目,由省农业厅下发《浙江省粮油团队项目实施方案(2014—2016年)(浙农科发〔2014〕30号)》。在项目实施中,团队专家合作,共同完成研究项目;每个团队专家联系1~2个区域试验站和示范县,指导相关技术中试熟化和示范应用;在省、市、县各级水稻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考察会上,团队专家应邀授课或作技术指导;团队专家还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相关技术或答复生产主体的技术咨询。
表6 2013—2016年农业部有关部门在浙江省召开的水稻技术会议
2015—2016年实施团队项目,取得多项成效。完成“水稻超高产栽培机理研究与技术集成”和“水稻机插秧育秧模式及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项目,初步明确了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甬优538)和常规晚粳稻(绍粳18、嘉58)超高产栽培的干物质积累规律、土壤地力要求、施氮总量、穗肥使用时间及比例、种植密度、功能叶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群体质量指标和关键技术指标;创新了水稻“叠盘暗出苗”育秧模式,研究明确了叠盘出苗的温湿度指标、时间等,制定了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规程。集成的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2]经多年、多点示范、生产应用和团队专家多次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技术体系的完整性、技术指标的准确性、技术操作的可行性。
1.5 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拓展农技人员技术思路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每年主持召开水稻技术专题研讨和现场考察与交流活动3~6次,2013—2016年合计组织活动18次(表7)。参会对象有团队相关专家,市、县农技中心等负责人,高产攻关县乡镇农技员、生产主体等。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水稻育秧技术现场观摩和培训、早稻和晚稻关键生育季节超级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研讨论证、水稻高产攻关技术座谈交流等,拓展农技人员技术思路和明确技术主攻方向,激发生产主体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进而推动高产高效技术的提升和示范应用。
1.6 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技术宣传与应用
1.6.1 举办培训班及派出专家讲课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每年举办由各市、县技术负责人参加的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培训班1~2次(表7),邀请水稻技术团队专家讲授水稻主推品种特征特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两壮两高”栽培等技术原理与方法、化肥减量和高效施肥技术、水稻病害发生趋势及绿色防控技术等。2015年9月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教培训基地联合,举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培训班。每年派出专家到省、市、县农技培训班讲课15~25次,为县、乡镇农技人员和粮食生产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等讲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技术的增产原理和应用方法。多层次、多途径的技术培训,促进了基层农技人员和生产主体对绿色高产理念的更新和水稻生产新知识的充实与掌握,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1.6.2 利用多种途径宣传技术
2013年7月由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种植业标准技术委员会编制了《浙江省单季籼粳杂交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2014年10月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籼粳杂交单季稻全程标准化操作手册》,并向全省发放。省农技推广中心农技人员共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水稻技术研究与推广相关论文15篇。每年撰写50篇以上有关水稻增产原理与技术方法、水稻主推技术规程、灾害性天气应对技术措施等文章在浙江农业信息网及其子网农技推广网、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网和《农村信息报》上发布。
通过媒体宣传,水稻增产技术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增加了基层农技员和生产者学习和了解水稻增产增效技术的途径。
表7 2013—2016年浙江省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水稻栽培技术相关会议与活动
注:标注*的为技术培训会。
1.6.3 指导高产示范和攻关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示范方或攻关田技术方案是验证和展示高产高效技术的有效方法,技术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要求各地在实施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高产攻关工作中,重视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省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对县级示范方技术方案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2016年还参与了有关县、市、区34套高产攻关或试验技术方案的制定。水稻生产期间,省农技推广中心领导和技术人员每年要到40多个市、县,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和掌握水稻“两壮两高”技术、水稻叠盘出苗技术、高产攻关等示范与应用进展情况,与当地农技员与生产者进行交流,并提出技术建议。
2 建议
根据确保粮食安全,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目标[3],浙江省农技推广部门要拓宽工作思路、明确技术方向,坚持增产、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目标,进一步推进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2.1 明确技术方向
一是提高单产。一方面继续开展百亩方高产攻关,明确品种特性、不同季节类型技术途径、不同目标单产群体质量指标,制定出适用于较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单季籼粳杂交稻单产800 kg、单季常规粳稻650 kg、早稻550 kg、连作晚稻600 kg的技术规程,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努力缩小面上生产与示范方的产量差距,重点要寻找各地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如改进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合理密植,优化肥水管理,防止防治群体过大等。二是肥料减量。一方面示范应用以产定量、一基一追、看苗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用最少的施肥数量、最少的施肥次数,取得最好的施肥效果,达到增产、减肥、省工;另一方面试验示范商品有机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发展机械栽植。一方面提升机插技术,包括制定叠盘出苗技术标准,完善大田配套技术,提高机插单产;另一方面引进和示范新型机械和技术,如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水稻机插与施肥一体化技术、水稻机械开沟技术等,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示范稻田新型农作制度。一方面示范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的高效种植制度;另一方面探索稻田立体种养、稻鱼共生等种养模式,促进水稻生产向产量稳定、稻农增收、生态友好的生产模式发展。
2.2 拓宽工作思路
坚持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加强农、科、教联合和专业融合,不断创新高产高效技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推广成熟实用生产技术。一是加强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水稻产业技术团队建设平台,加强水稻栽培与土肥、植保、农机、种子等专业合作,使研发或集成创新的技术更完整、更实用。甚至将合作拓展到跨地域、跨学科,与省外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共同研究水稻高产机理、新技术新产品作用原理等。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对市、县、乡农技员进行水稻生产最新理论知识和新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的培训,提高技术指导能力;对生产主体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三是扩大技术宣传。充分利用浙江农业信息网//农技推广网、农民信箱、QQ群与微信群等网络技术和报刊媒体,宣传和普及水稻生产知识、增产增效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重视编写和出版高产攻关成果、稻田新型农作制度、特色生产技术模式等丛书或书籍;探索拍摄和制作专题片,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发放光盘等传播途径宣传水稻新技术。四是推行集中育秧。加快推广水稻机插“叠盘出苗供应芽苗”育供秧技术模式。探索水稻育秧商品化生产,培育水稻育秧产业,对扩大水稻机插面积、发展水稻规模经营、提高水稻机插单产均有积极意义。
[1] 王岳钧,毛国娟,陈叶平,等.浙江省种植业主推技术之一: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J].新农村,2017(2):18-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2017-02-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05/c_1120413568.htm.
(责任编辑:张才德)
2017-05-15
车 欣(1983一),女,浙江杭州人,学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chexin123@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802
S511
A
0528-9017(2017)08-1296-06
文献著录格式:车欣,舒伟军,毛国娟,等. 2013—2016年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经验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296-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