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个新型辣椒品种的性状分析

2017-08-30王光锋孙志伟何晶晶卢红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节位主茎单果

王光锋,甘 良,孙志伟,何晶晶,卢红霞*

(1.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5; 2.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6个新型辣椒品种的性状分析

王光锋1,甘 良2,孙志伟1,何晶晶2,卢红霞2*

(1.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5; 2.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通过试种瑞克斯旺的6个辣椒品种,对其开花情况、株型及果实外形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37-74品种的始花节位较低,开花率较高,株高和主茎高较大,果形适中,单株产量1 580.8 g,小区产量达154.2 kg,较和椒1号高54.2%,可作为早熟大株型品种。37-701和37-79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属较大株型品种,且小区产量均达175 kg。

辣椒; 株型; 产量

辣椒(CapsicumfrutescensL.)是一种重要的茄果类蔬菜,其色泽鲜艳、营养丰富[1],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栽培方式多样、栽培季节较长等特征[2],近年来在浙江省的种植趋势逐渐扩大。据浙江省农业厅农业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浙江省辣椒年种植面积达2万hm2,年产量可达50万t。浙江省当前辣椒市场品种较为单一,且以杭椒系列为主,较为符合杭州当地人的消费习惯,但浙江省作为全国外来人员最多的省份之一,各地人们的口味均有不同,因此,应积极加速浙江省辣椒品种的多样化,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栽培的优质、丰产的品种,以满足浙江省当前多样化的消费习惯。本课题组从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荷兰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引进6个辣椒品种并在杭州地区对其丰产性、商品性进行比较,旨在筛选出更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为丰富浙江辣椒市场提供科学的素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赠与的和椒1号(杭椒类型);其余为15-612(82类型)、37-701(74类型)、37-74(大羊角类型,淡绿色)、37-79(大羊角类型,淡绿色)、37-82(大羊角类型,浓绿色)、37-90(大羊(牛)角类型,鲜绿色),以上均来自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试验于2016年在浙江农资集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杭州余杭瓶窑)试验大棚中进行。大棚规格为60 m×8 m,壤土偏黏性土壤。

1.2 方法

在浙江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工厂内采用穴盘统一育苗,待辣椒植株长至3叶期时,选取长势均一的幼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棚宽8 m,共起4垄,每垄栽植2行,不同品种辣椒幼苗随机组合排列移植并做好标记,移植株距50 cm,设置2次大区重复种植,常规栽培管理。植株定植后,每个参试品种随机选取45株,记录其始花节位、主茎高及不同时期的株高、开花率,并对成熟果实的果长、果肩宽、果肉厚度及单果重等进行测量。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8.0和Excel 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间显著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平均值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D)。

2 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

株高是反应农作物生长势的重要农艺性状,且与植株产量和抗倒伏能力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3]。辣椒定植到棚室内后,分别在定植第26和第63天对各植株地上部分株高进行测定。

如表1所示,定植当日,各品种间株高较为一致,无明显差异。定植第26天,大羊角类型的37-74、37-79的株高表现为最高;15-612、37-701和37-90的株高与和椒1号齐平,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37-82的株高较和椒1号偏矮。定植第63天,瑞克斯旺各品种株高均高于和椒1号株高,其中以15-612和37-79的株高表现最为显著,较和椒1号高31.3~33.4 cm。

表1 供试辣椒材料在不同定植时期的株高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品种间差异显著。表2~6同。

2.2 始花节位和主茎高

辣椒的始花节位是反应辣椒成熟性的重要性状[4],而主茎高是影响植株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5]。观察不同品种植株始花节位时发现,参选瑞克斯旺品种中,37-90、37-82、37-79和37-701的始花节位与和椒1号相当,均位于第8节位左右;15-612和37-74品种植株的始花节位为7.6(表2)。在主茎高的测定结果中,定植第63天,瑞克斯旺各品种主茎高均较和椒1号更高,尤以37-74和37-79最为显著。

表2 供试辣椒材料的始花节位和主茎高

2.3 开花率

在辣椒植株定植后第26和第63天,分别记录各品种植株的首花开花情况,并计算其开花率。如表3所示,定植第26天时,各品种首花开花率表现出较大差异,以15-612品种的开花率最高,高达44.9%;37-701和37-74次之;37-82和37-90开花率最低,均较低于和椒1号。定植第63天时,各品种间开花率仍存在较大差异,且仍以15-612的开花率最高,37-79次之,和椒1号仅为20.0%,为参选品种中开花率最低的品种。

表3 供试辣椒材料不同时期的开花率

2.4 单株结果数及单果重

辣椒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直接影响到辣椒产量,从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表4显示,参试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均有较大差异。其中,和椒1号结果数最多,单株结果数可达30.3个,而其单果重最小,仅为28.1 g;单株结果数最低的是15-612,其单果重却达116.2 g;在单果重比较中,以羊角椒类型37-74和37-79最为显著,位于各引进瑞克斯旺品种之首;在综合考虑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时,计算折合后单株总果重发现,仍以羊角椒类型37-74的单株结果总重最大,每株高达1 580.8 g,而37-82的折合单株总果重仅为826.2 g,与和椒1号单株总果重相当。

表4 供试辣椒材料的单株结果数及单果重

2.5 果实外形

辣椒果实外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商品性,影响顾客对辣椒果实的直观挑选。参试品种辣椒果实生长至一定时期时,对其果肩宽、果实长度和果肉厚度进行测定。

表5表明,不同参试品种果实果肩宽大小不一,呈显著性差异。以15-612和37-82果实果肩宽最大,达5.4 cm以上;37-701、37-74和37-79果实果肩宽次之;和椒1号的果实果肩宽最小,仅为2.2 cm。果实长度方面,以37-79的果实长度最为明显,长达29.5 cm;其余5个瑞克斯旺引进品种的果实长度为23.3~26.0 cm;而和椒1号的果实长度最短,仅为17.9 cm。同理分析果肉厚度时发现,15-612的果实肉质厚度最厚,达5.3 mm;其余几个瑞克斯旺品种中,除37-90果肉厚度为3.5 mm外,均超过4.2 mm;而和椒1号的果肉厚度仅为3.5 mm,果肉较薄。

表5 供试辣椒材料的果实外形

2.6 小区产量

从采果期开始,记录每次采摘质量,直至拔秧结束,统计每个种植区域的产量。

如表6所示,各品种中,37-701和37-90小区产量最高;37-79小区产量次之;37-74和37-82的小区产量处第4~5位;和椒1号的小区产量最低,仅为100.5 kg。

表6 供试辣椒材料的小区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辣椒是日常消费较多的茄果类蔬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VC含量在蔬菜中位居第一。浙江地区当前辣椒种植品种较为单一,当地种植的品种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市场。在引进的6个辣椒品种试种中,不同品种植株移栽后,对其始花节位、开花率、株高、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果实外形进行考量。对比分析可知,和椒1号属杭椒类型,始花节位中等,但开花率较低;株高和主茎高较小,属株型偏小的品种;单株结果数最多,但其折合单株产量较低。37-74品种植株的始花节位较低,花着生最早,且早期开花率较高,可作为早熟品种;株高和主茎高在各参选品种中位居前列,属株型较大的品种;单株结果数中等偏上,折合单株总果重最大,单株产量高,达1 580.8 g,小区产量也高达154.2 kg,较和椒1号小区产量高54.2%;果实的果肩宽、果长及果肉厚度适中,较迎合市场需求。37-701和37-79的辣椒植株开花节位较高,不同测定时间的开花率均居中,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其株高、主茎高与37-74相似,均属株型较大的品种,且小区产量高。

[1] 萨仁高娃,胡文忠,姜爱丽.辣椒营养保健功能及辣椒食品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371-375.

[2] 赵倩. 大棚辣椒栽培方式及辣椒嫁接抗疫病效果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邹学校. 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陈学军. 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及辣椒属栽培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5] 刘华,张新友,韩锁义,等.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5):508.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7-04-10

王光锋,本科,从事蔬菜栽培技术与推广工作,E-mail:66576729@qq.com; 甘 良,硕士,从事农化服务与技术工作,E-mail:1302850465@qq.com。并列第一作者。

卢红霞,农艺师,从事农业产业化及技术推广指导工作,E-mail:769242153@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815

S641

A

0528-9017(2017)08-1337-03

文献著录格式:王光锋,甘良,孙志伟,等. 6个新型辣椒品种的性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8):1337-1339.

猜你喜欢

节位主茎单果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去除不同节位花序对蚕豆花荚转化率及产量的影响初报
脱落酸对烟草腋芽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