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地图在历史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2017-08-29冯静雯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课堂导入

冯静雯

【摘要】新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初中历史课导入方法多样,而历史地图因其简明、直观的专业特性,在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中必不可少的教具。它和教材相互对照、相互补充,对于形象思维较发达的初中年龄段学生而言,历史地图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本文概括了历史地图在课堂导入运用的优势,并以人教版(2016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分析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导入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历史地图 课堂导入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为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040-02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要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并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历史地图在课堂导入运用的优势

课程导入方式众多,而利用历史地图导入是有效方式之一,并且具有优势。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 区区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李海生地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地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学有效结合地图,将特定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历史地理、人物、历史存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强化学生空间地理概念,培养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历史地图导入,提出问题,连贯历史知识,解释历史概念,系统总结知识,展开探究活动,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地图类型众多、内容丰富,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教版(2016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为例,上册有18幅,下册有14幅。这些地图记录了一个区域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环境、文化、军事和国界等的情况或变化,它将广阔的地理空间缩变为可视的二维平面,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可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图形语言,大凡历史上的都邑位置、疆域沿革、政区演变、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成就、交通状况以及河流和海岸线的变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展示。正是由于这一简明、直观的专业特性,历史地图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对于历史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二、历史地图在课堂导入中的实践运用

下面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为例,谈谈笔者在运用历史地图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实践体会。

1.以地图作导入的设计目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新知识的接受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旧知识遗忘了,接受新知识就会产生障碍。通过唐、五代、北宋、南宋四幅疆域图的展示(《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25、29、39页)(图见下),既能复习唐朝的民族政策以及来往史实,实现“温故”;又能通过对疆域变化及民族政权兴起的观察,进行分析,得出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代特征,实现“知新”。以旧知识点为依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通过掌握鲜明的时代特征后再进入新课学习,历史线索和思路更为清晰。

2.如何通过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问质疑,采用步步深入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方式探究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死板的地图中抽丝剥茧,并做大胆猜想,体会发现的成功喜悦。在学生生成问题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教学中,唐朝的回鹘,到了北宋时,在地图呈现是“西州回鹘”,地理位置也发生改变。直观的变化,再加上大胆猜想,学生得出“回鹘西迁”的结论。到了南宋,更没有回鹘,学生可继续猜想。可能再西迁,也可能完全消失、融合到其他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导入提问既要难易适度,又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近的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三、实践反思

1.利用地图,充分落实知识点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基础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在历史教材的每一课中,都有着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点。例如《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课,按照《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利用地图,可以有效地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辽、宋、金、西夏的形成,各种政权变化的范围呈现,充分给予了学生地理位置方位的认识。通过历史地图,看到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边疆人民生活困苦。从而认识祖国统一的重要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也能辩证地看待民族问题。既落实了知识点,又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2.意想不到的思维碰撞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在课堂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才能促进感知、记忆和想象。任何训练的获得,也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而课堂导入巧妙地设计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在研究西夏和大理的变化情况,由于其疆域变化不是很明顯,有些同学说有变,有些说没变。当笔者正想进行引导时,突然有同学举手说:“你们看,它和旁边河流的距离的变化!”……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分析,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3.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新课的展开也是围绕着导入主题而展开。 如阅读课文了解两宋建立以及各民族政权兴起的情况。探究活动:(1)两百年间中国的版图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请推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2)论从史出:根据课文的内容,列举文中所提及的史实,论证你的猜想。(如涉及的战争)。这样就解决了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前后照应、首尾相连、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启发学生思前想后,体验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左图右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生动、具体地补充并说明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探究或自主学习,对训练学生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历史地图的过程中,所培养出的能力,也是历史学科所倡导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 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1月第1版

[2]田杰.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几种导入法[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6期

[3]陈静.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http://www. doc88.com/p-6713743765482.html

[4]陆水滔.发挥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年29期

[5]邢晓凤.历史地图与历史教学[J]. 历史教学,2001,5

[6]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课堂导入
浅析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及策略
谈英语课堂无痕导入的策略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