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生活化探微
2017-08-29黄晓琴
黄晓琴
【摘 要】2016年12月,教育部制定《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生活为核心,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本文拟从四个方面阐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融入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智障学生;生活经验;模拟
2016年12月,教育部制定《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生活为核心,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提高生活质量。我以为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语文学科特性与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经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让生活伴随语文,让语文融入生活。
一、模拟生活,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智障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主观意识,亲切而自然的感受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教师模拟生活,创设活泼、自然的语言环境,引领智障学生产生听的兴趣说的欲望及想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愉快地学灵活地用,加深对语文文本的感知和领悟,激发他们在自然纯真的环境中形成语言开展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如:我校的校本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会做客》,就充分应用了课堂情景剧的表演来丰富课堂和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口语表达。教学伊始,教师创设做客的情境,让轻中度学生分别扮演客人与主人,表演客人来访时不同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教师在一旁适时的点拨和提示,智障学生进入活动场景。于是,他们的语言不再匮乏,他们的动作不再呆板,他们的礼仪不再鲁莽,枯燥的课堂变得活泼,学生产生说的兴趣。某一天,轻度生曾××的爸爸兴奋告诉我,前几天家里来客人,曾××竟然一反平常的言行,主动帮他招呼客人,让我不禁感叹模拟生活教学,真的让课堂得以延伸。
二、联系生活,学用生活中的语文
对于有智障孩子的家庭,父母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和担忧,自然多数的智障孩子也被限制了行为,极大地缺少生活经验,经常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这时,培智语文老师应通过课堂的讲授,引起智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回忆,恰当点拨,创设情境,与课文进行比较,促进了解。
例如:培智支持性教材《快乐生活》八年级《小金鱼》一文时:第一课时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隔壁的进修校鱼池,在这鱼池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金鱼,他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讨论,适当的时候,我告诉他们金鱼(两种)的形态、颜色、生活习性等。孩子們开心地上了一节关于金鱼的课外活动课;第二课时,课外回到课内,在课堂的复习环节,出示上节课大家一起看金鱼、辨认金鱼的视频,接着向智障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回忆上节课关于小金鱼的点点滴滴,再回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因为有了之前的实践经验,孩子们很快融入课文,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踏入生活,在生活中活用语文
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能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容易让智障学生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学会运用语言知识交流。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1]。”《快乐生活》八年级生活语文《银行存取钱》,在该课教授完毕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模拟社区开展“我是理财家”活动,根据学到的“存取钱”的方法,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客户”进行存取钱活动。智障学生们根据课堂教学的步骤有序的进行存取款活动,不时还出现我帮你填存款单,你帮我来取号的现象。多种多样“生活化”综合实践的技能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欢乐,在生活中活用语文。
四、发展生活,扩展语文学用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2]。”特殊教育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体现学生现有的生活,而且要有意识地构建智障学生未来的生活;培智学校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
例如:学校每学期的春秋游、参观各种纪念馆、校园运动节、艺术节活动; 每年一次的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我成长 我快乐”教学展示开放日活动等等。在培智支持性教材八年级《穿针线 扣纽扣》一课,课文把穿针线、扣纽扣的过程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穿针线、扣纽扣的步骤还是要实践经验,这也是特殊教育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亲子作业,让家长与我们智障学生在家多练习穿针线、扣纽扣,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把家庭的穿针线、扣纽扣交与我们的孩子;展示活动中,让孩子开展“我能行—穿针线、扣纽扣”活动,让孩子体验到穿针线、扣纽扣的乐趣,即生活的乐趣。
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我们应该引导智障学生在无边的语文海洋里遨游,学会生活,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生存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J].《科技视界》,2015(14):221.
[2]孙景华.《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新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札记[J]》.《小学教学参考》,200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