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7-08-29唐敏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唐敏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建议:根据就业目标构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工作技能,增强教学实践性;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共建职业岗位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43-02

当前,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整体的就业环境以及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劳动者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会计的专业性较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升,对此,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当前就业形势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专业能力与工作能力。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新的要求。

(一)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所学专业即会计学的基本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收等课程中所蕴含的能力标准。这些基本课程,可以说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只有学好这些课程才能毕业后能成功迈过日后工作的准入“门槛”。

(二)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用工企业与单位所看重的除基础专业技能外的延伸技能。举一个例子,一份财务报表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深入分析,能够陈其利害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协助公司决策者出谋划策。财务分析决策能力、财经信息阅读理解政策的能力等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的能力,都可以看作是工作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一)教学体系缺乏活力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而进行的改革尝试。然而,如今看来,虽然有部分地区取得了优异的改革成果,但也有部分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一些人认为改革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对于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是极其不情愿的,在课堂上依然选用以前的学科教材,改革没有真正落在实处。我国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三大课”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体系,缺乏活力。另外,也有部分人对改革文件照搬照做,改革文件中要求重实操就一味倾向学生的实操课程,却疏漏了大量的基础专业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还未理解基础知识就学习实操课程,可谓得不偿失。

(二)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目前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古板的问题。多数学生在上专业课的直观感受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在不停讲,而学生在下面也不敢大胆提问,师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而部分老师有“唯成绩论”倾向,盲目地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有的时候甚至会忽略与事实的客观联系。例如,一位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计算某中外合作企業的4位副董事长在2年后所拿到的公司分红份额。单独来看这个题目并不难,按照老师所给的数据来计算很简单,几步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个题目在题干之处就存在常识性的错误,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中关于公司董事长有着明确规定,即董事长允许有1-2人担任,那么题目中4位副董事长的设定就存在常识性错误。在会计学这门与事实联系密切的学科,这种盲目出题和做题的做法是有害的。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死板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的面试求职中,虽然纸面成绩漂亮,却仍然难以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因此亟须改变。

(三)教学缺乏实践性

高职教育相比较于其他类型教育而言,核心竞争力的就在于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这种实操建立起来的优势。然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概念、算法、表格数据等枯燥的数据,部分高职会计专业老师,也是只注重解题、答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一些学校开设的会计实操课,也大多是在电子教室使用模拟的软件,并且这些所谓“实训”的课程基本和实际脱节。学生在进行模拟造作的过程中,也很难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更不能达到实训想要达到的熟悉实操流程增加实操能力的要求。

(四)专业对口参与方较少

学生的就业率往往决定着一个高校口碑的好坏,而学生的就业其实就是获得社会上的企业部门的认可。有一些高职院校只知道埋头办教育,不懂得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等资源和力量进行合作办学,使得专业对口参与方较少,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这种只知道埋头办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一味地局限于校园之中,只会使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环境愈发单调,这种单调的环境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将与之相关的社会对口单位与企业积极带入学生的培养环境中来,以此来丰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环境。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建议

(一)根据就业目标构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学改革的目标,要全方位、一体化地设计改革方案,既要考虑到改革的难度及阻力,又要做好充分的吃苦准备,扛得住压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就业目标挂钩,将改革具体落到实处。会计专业教学应根据不同企业部门的需要,设立与之逐一对应的不同岗位,并相应地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细化。例如,可根据固定财产这个会计大类细分为固定财产类的专项会计,或者根据材料管理这个类别设立材料会计。会计科目下属资产、负债、所有者、成本、损益五大类目,可以根据市场上的需求建立专门的职业会计的培训体系。

(二)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在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中,教师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争取努力丰富课堂内容,为课程增添趣味性。比如,在“会计制度的建设”这个章节中,引入一些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可以讲一讲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之初的艰辛与不易,可以将改革开放以后会计制度初步建立前后的一些实例进行对比,以此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又比如在“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这一课中,可以说一下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的时间,同时可以举一些不良会计违反该工作体制的实例,这样都会让高职会计课堂丰富多彩。同时,拓展学生的经济视野,提高其对于经济事件的热心关注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习惯。

(三)重视培养工作技能,增强教学实践性

在同样的专业知识水平下,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毕业生的工作技能。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应增加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训。例如,在教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计这门专业需要较强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在进入工作以后能够及时掌握业内动态,积极学习了解新的业务知识,相信会为以后的工作增色不少。在教学中,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一个单位或者部门中既要同内部的决策者打交道给予建议,又要接触各个部门的不同角色,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种拓展能力的培训,在我们的毕业生面临就业时,会为其综合能力的体现增色不少。

此外,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可建立校内、校外一体的实操训练制度,只有建成这种立体的教学模式才能促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着本质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原有实训制度,可提出以下几条建议:根据会计专业特点,提高课程中实训课所占比例,争取达到一周一节的频率;建议在原有实训基础上,降低专业技能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扩大综合技能实训内容范围;在实训过程中,应当事事具细,让学生体会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并且要求学生写实训日记记录其真实感受与疑问;组织学校学生定期外出实习、见习体会会计工作真正的实际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环节,并同学生积极交流体会。

(四)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共建职业岗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应仅仅由学校一方来完成,应争取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职业岗位培养模式。学校应积极吸纳社会相关企业、人士来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例如,设立就业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的企业以及地方财政的人士兼职进行指导,也可以定期向他们征询对于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定期同企业举行企业招聘会,或者企業意向会,让学生在在校内就逐渐熟悉企业,了解企业。还可以借助某些行业平台,利用校园自身师资力量的优势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学校既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与第一手数据,又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要立足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东生,袁红萍.高级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教学的无缝对接[J].商业会计,2013(20)

[2]李英.高职教育“2+1”模式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0)

[3]曾鸿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以就业为导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学困生教学模式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