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017-08-29陆锋锐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定性和定量指标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通過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施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追求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创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全面质量 管理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18-02
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职业院校“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目前高职院校向求质量、扩内涵转变的背景下,教育部的提升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的质量和内涵提升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美国的质量管理学专家菲根堡姆博士在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将全面质量管理解释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且能考虑到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活动,在企业内各部门将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有效的运行体系”。之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有效、系统、完整的管理工具。后来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不断应用与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得到不断地丰富。国际化标准组织则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参与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全部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的目的”。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目的是社会受益和组织的长期成功。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的特征,即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全员参与。企业不仅要抓好产品质量、还要抓成本质量和服务质量,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实现顾客满意。而要使所有质量达到最优,势必要求企业将质量管理覆盖到生产产品的各阶段各环节,同时要求全体员工树立质量意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有保证,并获得真正的提高。与传统质量管理相比,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更强调管理工作按照PDCA循环进行,即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通过制定完整的质量管理计划,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实施、检查、处理等,从而实现对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并持续改进质量标准。同时,为了保障质量管理计划的有效完成,企业应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工作体系,将质量管理权赋予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人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面质量管理让企业受益甚多,它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因而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和追捧。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标准单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教师和学生未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而且评价标准的使用往往通用于各学科,这就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与差异性,也无法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与层次性,同时由于评价标准重理论轻实用,也使得评价带有模糊性和随意性。
(二)评价主体单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均来自学生和教师同行。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确立,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更显突出。
(三)定性和定量指标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往往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性评价,但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内在因素,很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按照各院校相关文件规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往往跟教师绩效、职称及各项评选活动挂钩,这往往导致教师和学生形成“互不为难”的微妙情结,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分数,对学生降低课程培养目标和标准,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三、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创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样也是教育的生命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理由有三:其一,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学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化”的深入推进,作为第三产业的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愈加紧密。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长期实践的精华,其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值得高职教育借鉴和参考。其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也如同企业产品一样,存在着“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层层考核达标后方能毕业。因此,对培养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尤其重要,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其三,如何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让社会满意、企业满意?这就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一些先进学校的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完全适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良好运行的基本前提。为了规范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听评课制度》《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督导职责》《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案编写规范》《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10多个教学管理文件,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健全和完善;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员工的工作职责权利,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要求各教学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员工树立全面教学质量观和教学观,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做好质量监控的保障工作。
(二)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服务产品的直接消费者是学生,为了让“顾客”满意,人人都应该具备质量意识。因此,质量责任应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自然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院也明确规定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普通教师通过听课的方式加入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目的是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心得、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外,针对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学院施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措施,让外聘教师、行业专家、社会同行加入到评价主体行列,初步确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以促进学生、教师、社会协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模式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三)改革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施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手段。学院每个学期都会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评价的原则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教学相长”,实行“院、系、生”为主的是三级评教制度,即按一定的比例取值从而得到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分。针对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学院设立理论课和实践课不同的评价指标,而在课堂中采取“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法”给予了不同的评分等级。同时,为了体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学院设立专职教学督导,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融于日常工作当中,通过巡堂、听课、专项教学检查等手段,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全覆盖地参与对教学人员的考核评价。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部门或个人则通过“整改通知书”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向教学等相关单位反馈问题,并监督解决和推进改进,以施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四)追求质量,持续改进。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为社会服务。因此,质量追求应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学院必须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用PDCA循环,即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四个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并通过持续改进保证其长期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最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而受到企业界和教育界的推崇。高职教育实践性的特点与全面质量管理实用性的特点不谋而合。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将为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推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自然是有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A V A菲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M].杨文士,廖永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薛志成.美国和日本的质量管理及其比较[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7(12)
[3]沈云交.质量理论体系的一个模式——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2013JGA410)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陆锋锐(1971— ),女,壮族,广西隆安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