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问题探究
2017-08-29
【摘 要】本文以中高职衔接高职院校为例,从管理意识、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多层次学生管理问题,提出要多调查、深研究,增强管理者的科研意识、服务意识、家长意识、朋友意识等四方面意识;要多形式、分层次,创新学生管理方式;要抓三层、齐并进,管理制度助推发展,从而解决中高职衔接中高职院校多层次学生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多层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09-03
《广西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方案》提出:“依法赋权学校自主办学。探索扩大高校在综合改革、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高职衔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教职工队伍管理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自主权,通过制定政策、简政放权、修订章程和完善救济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和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前期为了扩大本校的在校生规模,除了高考招生外,更将中职学生纳入招生目标,以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大力招生,达到扩大在校生规模的目的,所以对招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远大于对学生后期培养的投入与重视。由于前期在生源来源上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考虑,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层次类型的学生及其特征
中高职衔接的高职院校中,一些学校前期为了扩大在校生规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招生,招生类型涵盖了高考录取、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对口单招、“3+2”分段培养等不同形式的学生,各种类型学生都有其明显的特征。
高考录取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比其他类型学生更扎实,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深刻的认识,但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很高的期望,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升本意愿的,所以这类学生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外的学习和各种培训、考证上,以增强日后的就业竞争力。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主要以初中毕业的学生为主,年龄基本都在16岁以下,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叛逆心强,责任感相对淡薄,他们的求知欲望、学习动机、个人自信心、综合理解能力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自主招生、对口单招、“3+2”类型的学生多为中职学生,他们大多来自弱势的农村家庭,家庭情况复杂,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家庭分裂,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致使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抗挫能力较强,同时也存在叛逆心理。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学生主动性较好,喜欢参与学校社团和一些文体方面活动,思维活跃,专业技能方面动手能力较强。
然而,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没有很好考虑到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素质特征,就把针对高中升上来的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样放到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的学生使用,这必然使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二、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学校有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存在,必然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管理者已认识到必须突破原有思维,创新管理意识,才能尽快应对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并存带来的新问题。然而,学生管理不但与管理决策者有着密切联系,更与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密切相关,这个群体的意识觉醒和改变更为重要。多层次学生群体,打破了他们长久以来的对高考统招类学生的管理方式,需要他们重新去学习、研究。然而,很多辅导员或班主任缺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调研,对他们的特征没有全面的了解、分析、总结,也没能形成基于生源多元化视角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思维。一视同仁或以不出事为主的管理方导致在具体操作上存在滞后性,以及开放度不高、接纳性不强的问题。尤其是新入职的辅导员,还没有进入状态就要面临这类学生的管理,感觉工作压力很大,更无法深入分析所带学生的特征,他们的管理意识更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管理方式需进一步创新。由于高职院校管理者已经适应了高考录取学生的特点,沿用原有的管理方式,这是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再加上各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学生获取信息、学习技能的途径,丰富了学生的交往形式,再采用原有基于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管理对象的管理方式,必然跟不上当前多层次学生存在管理需求,更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也易造成师生管理方面的矛盾。如何针對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特征和需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评机制,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创新管理方式,这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
(三)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成效,关键取决于是否有合理并与时俱进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当前实行的管理制度大多数是根据高考录取学生的特征而制定的,而目前多层次学生的存在,必然使管理问题多样化,单一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复杂多变、学生成分参差不齐的状况。如何使管理制度能适应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需求,这对学校制度的进一步修正、完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一)多调查、深研究,增强多种管理意识。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对于这类学生的特点、个性、需求和成长背景需多调查,深研究,同时增强管理者的科研意识、服务意识、家长意识、朋友意识等四方面意识。
首先,增强科研意识,以问题为切入点,更多开展调查,更深层次研究,是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多层次学生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决策作用。以科研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认知、策划、组织和管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普遍共识,达成一致,从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形成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这对于管理者当前所处的困境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同时,学校的师资队伍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最直接受益者,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个人的晋升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增强服务意识,当下的学生,尤其中高职衔接学生的个性非常突出,他们讲求平等与民主,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管理思维也应当随之改变,增强服务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还需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让他们明白严格要求出发点是什么,既要讲原则,按规矩办事,还需注意处理师生关系。教育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少谈大道理,多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教育,获得他们的认同感,提高工作成效。
再次,增强家长意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需有家长的姿态,做到言传身教。在这类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与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知晓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校园文化特点,让他们能尽快地融入校园生活,真正起到家长的引导作用。
最后,增强朋友意识,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应及时听取来自不同层次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可以分门别类地开展学生座谈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一个合理提出诉求的渠道,让他们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管理者应及时跟进处理学生反映问题,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需;同时还可以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及时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处理学生矛盾,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不让事情扩大化,坚持一视同仁处理好这些琐碎而务实的工作,则可让管理者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多形式、分层次,创新学生管理方式。面对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并存的情况,应多形式、分层次考虑,可采用素养学分管理考核方式、新媒体工具应用管理方式、分层分类管理方式等。
1.素养学分管理考核方式。这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根据《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制定的学生管理考核办法,它更好地切合了八项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是以学习奖励、学习实践、思想表现、资格认证、生活诚信、生活行为等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指标涵盖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外,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以期更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新媒体工具应用管理方式。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当下国内更多运用的新媒体工具主要还是微博、微信、QQ等。中高职衔接学生的个性非常突出,自尊心很强,有些时候辅导员不一定能很好地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再加上辅导员一般都是以1∶200的比例进行配置,1人要同时面对200名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一定很好,但是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得特点开展工作,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层分类的管理方式。分层分类的管理方式就是从不同层次学生特征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对于高考录取的学生,应加强专业理念的导入,夯实其文化基础,以实现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從而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应注重教育管理和行为规范约束,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文化素质方面有所加强;对于自主招生、对口单招、“3+2”类型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引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第二课堂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从而增强他们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
(三)抓三层、齐并进,管理制度助推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院机构设置基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决策层,二是中层管理层,三是一线执行层(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学校决策层一般为学校领导,负责确定学校发展定位,前进目标以及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中层管理层其职责是把决策层制定的政策、讨论形成的决议落实到部门的工作中去,并对日常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形成相关的工作机制;一线执行层把决策层的决议中执行到具体工作中,(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10页)实现决策层的意图,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工程。要把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管理问题很好解决,这三个层面必须齐并进,形成合力。首先,学校决策层要考虑到中高职衔接多层次学生的特征,从实际出发,给出方向,做出指示,完成顶层设计;其次,中层管理层要做好沟通与协调,根据学校顶层设计认真落实,并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建立、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并结合多层次学生的特征及社会变化因素,对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修改、补充,以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制度建设,让管理制度成为学院发展的助推器;最后,一线执行层要按学校管理制度认真实施,将工作做细、做实,让学生真正的受益,提高学生满意度,从而真正地使管理制度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学校乃至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洪亮,赵婀娜.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4-06-23
[2]李雪.新媒体语境下的美学特征[J].新闻传播,2014(4)
[3]伍处文.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高校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作者简介】黄 (1980— ),男,壮族,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党总支书记,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