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2017-08-29邬丹
邬丹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三科,吉林吉林132001)
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邬丹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三科,吉林吉林13200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增加红外照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护理环节。结果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疼痛感觉评分和康复效果3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如下康复情况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红外照射;经皮穴位电刺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排除其它原因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1-3]。患者发病后症状表现以感觉障碍为主,起病较为隐匿,虽然病情的发展较为缓慢,但很难逆转,成为各医院神经科和内分泌科等科室工作的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院神经科将红外照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融入到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选择在本院神经科入院治疗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对象。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四肢持续性感觉障碍或疼痛;③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至少2项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标准如下:①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②糖尿病其他严重并发症;③患者重大脏器气质性病变;④精神类疾病。将以上患者按主观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39例和43例。在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55±6.26)岁,平均病程(13.95±2.38)月;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63.12±5.79)岁,平均病程(13.26±2.50)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②遵医嘱用药,如规范注射胰岛素和维生素B12等;③足部观察。每天观察患者足部的色温和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④下肢护理。对下肢麻木或血液循环不佳的患者,用软枕将患者下肢抬高20°~30°,以便于下肢血液静脉回流;⑤饮食指导。按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要求,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⑥健康教育。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医学知识[4-5]。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红外照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护理环节。
1.2.2.1 红外照射护理设备购自重庆华伦弘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LH-2型立式红外线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护理前,先调配药液。即将100 g干姜加入3 000 mL温水中,文火煎煮20 min,然后加入200 g蜀椒和100 g肉桂,再采取同样方法煎煮40 min,最后取汁500 mL放入纱布垫,外敷于患者患肢处[6]。然后检查红外线治疗仪的连接和运行情况,若设备正常,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调整照射强度,保持灯头据患者患肢距离为20 cm,每次照射时间为20 min,14 d为1个疗程。在照射前,首先要明确患者是否对药液有过敏的情况。在照射过程中,护士要多次询问患者的照射感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照射部位的色温。
1.2.2.2 经皮穴位电刺激护理设备采用宏兴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D-2A型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护士同样检查设备的连接和运转情况,然后将电极片固定于患者的胰俞穴和肾俞穴,以上2个穴位为基本穴,对于下肢病变患者,加太冲、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和三阴交5个穴位,对上肢病变患者,加合谷、外关和曲池3个穴位。调整设备频率为50 Hz疏密波,根据患者症状和忍受程度调整刺激的强度。每次护理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电极片长时间与患者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瘙痒和红肿等情况[7],因此每次治疗前后,护士使用75%的酒精擦拭皮肤。患者治疗完成后,仔细观察患者与电极片接触的皮肤情况,对出现不适的患者,可外敷红霉素软膏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几下2方面:①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②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采用“长海痛尺”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由高至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由强至弱。
1.4 疗效评价标准1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判定。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和麻木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肌电图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数值,或加快5 m/s以上;有效为患者症状表现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但增幅小于5 m/s;无效为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症状无改善,肌电图检查结果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后再次测试,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照表
表1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照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项目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护理后47.52±3.30a44.72±3.80a46.22±3.00a35.58±1.62a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对照组(n=39)护理前41.35±3.29 40.89±3.11 41.20±3.62 31.52±2.09护理后44.01±3.52 42.07±3.96 42.38±3.01 31.38±1.88观察组(n=43)护理前41.21±3.61 41.13±3.83 40.96±3.53 32.27±1.52
2.2 患者疼痛评分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再次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疼痛评分对照表
表2 患者疼痛评分对照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时间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43)4.40±1.05 2.62±1.15a对照组(n=39)4.37±1.19 3.68±1.20
2.3 患者康复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康复情况对照表(n)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的合并症,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如与健康人群比较,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相对缺乏和血管容易受到损伤等,都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发病后,症状变现如对称性的疼痛和麻木等,且下肢病变患者多余上肢病变患者[8],给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主要以降糖、稳压、营养修复神经和改善微循环等为主[9-10]。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院神经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红外照射疗法的治疗原理为温热效应,即患者在红外线灯照射下,局部组织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毛细管随之扩展,加快血流量,提高细胞组织再生能力,从而促进精神经功能恢复;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类似与针灸疗法,但又与针灸比较有所不同,患者治疗时没有针灸的麻木和微痛的感觉,更易于患者接受,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而且以上2种方法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同时,几乎没有不良反应,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非常低廉,具有普遍开展的可行性。
[1]王海澜.经皮电神经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31-432. [2]吕传真.重视对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2(6):385.
[3]何亚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07-908.
[4]栗明.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107-108.
[5]王志华.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3):10-11,2013.
[6]车书随.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247-248.
[7]徐华兰.电极片致皮肤损伤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 13(26):121-122.
[8]李莉.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84-85.
[9]周伟萍.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1):77.
[10]翟芳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3):482-4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