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8例临床分析

2017-08-29刘远梁

当代医学 2017年25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囊

刘远梁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8例临床分析

刘远梁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13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也适用于直径较大结石的治疗,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多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达9%~16%[1],临床表现多较重,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临床仍以手术为主,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不断革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微创手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专家指出,多镜联合可以完整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正常功能,满足胆道生理要求,较开腹手术更为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也得以降低[2]。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现将本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136例,其中单发性结石75例,多发性结石61例,结石直径7~20 mm,平均(14.2±2.6)mm,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右上腹痛及黄疸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CT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Mirizzi综合征Ⅱ~Ⅳ级及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36~63岁,平均(43.1±4.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6±0.8)年;对照组68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34~67岁,平均(42.6±3.8)岁,病程2周~6年,平均(2.9±1.0)年。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关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因素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皮肤,经右肋缘下作斜切口,切口长度12~15 cm,腹腔探查胆囊和胆总管,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经胆道镜探查无结石残留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及T管引流。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患者气管插管下行全麻,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控制在12~14 mmHg,常规建立4孔入路,第1操作孔选择在脐周围,10 mm套管和腹腔镜经此孔置入,于右肋缘下腋前线交界处建立第2操作孔,放置5 mm套管行术后腹腔引流,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交界处建立第3操作孔,用于术后T管引流,于剑突下10 mm建立第4操作孔,用于胆总管缝合入路;于胆囊三角区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超声刀离断胆囊动脉,用可吸收夹于近胆总管处牵引夹闭胆总管,于胆总管和肝总管交汇处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经第4操作孔用胆道镜取出胆总管结石,检查无结石残留后留置T管并缝合胆总管切口,而后切除胆囊,术后1个月行T管造影复查,胆总管通畅未见结石复发,即可拔除T管[3]。

1.3 观察指标[4]记录每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统计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胆漏、胰腺炎、反流性食管炎、结石残余及术后需要镇痛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例,胆漏2例,胰腺炎1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术后需要镇痛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8%(11/ 68);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3例,胆漏4例,胰腺炎2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结石残余3例,术后需要镇痛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71%(2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项目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住院天数(min)对照组(n=68)109.6±22.4 79.2±11.4 3.1±1.1 17.6±2.6观察组(n=68)85.4±11.3 34.4±9.2 1.4±0.6 11.4±1.9 t值7.95 25.22 11.19 15.88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急腹症,针对其治疗,药物排石不能排出直径较大的结石。通常临床中采用的腹腔镜围手术期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快,但对直径>12 mm的结石,需扩大手术切口,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内镜等微创技术的不断革新,研究发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结石清除率可达92.6%以上[6],保证了Oddis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能够有效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临床研究同样证实,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腹腔脏器影响小,肠道生理功能恢复快,肠粘连和肠梗阻发生率低;胆道镜探查刺激小,术后胆道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发生程度低;另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创伤小,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尤其对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较低[7]。但由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操作较复杂,对主刀医生操作熟练度要求更高;针对直径较小的结石,胆道探查前为保证术野开阔,应先予以胆囊切除;为便于术中止血,腹膜切除选择于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交汇处,避免于十二指肠上缘切开;针对直径较大的结石,可先碎石再取出;为便于术后残余结石取出和降低胆道压力,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为防止术中胆汁外渗,胆总管缝合要对合整齐,针距≤2 mm,缝合方式选择“8”字缝合法[8]。

总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直径较大的结石同样可行,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1]唐宗怀,国维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39-42.

[2]何群芝,王兴强,乔铁.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9):938-940.

[3]章志军,王波,黄俊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21-1322.

[4]谢浩,龙昊,宋正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59-2363.

[5]赵冬雨,成丽娅,沈宏,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7):793-796.

[6]游勤建,袁发秀,宋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6,22(5):721-723.

[7]刘郁,于亮,段绍斌,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40-42.

[8]李国锋,林海龙,佟建军,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66-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46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囊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