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2017-08-28王燕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作用幼儿园信息技术

王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通过这种多媒体手段,可以产生出生动逼真的动感形象。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清晰标准的发音,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既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快乐自主的学习。多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7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信息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式学习,能有效地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 多媒体教学生动灵活,增强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是注意力,幼儿因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随着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常规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程序、用口语、手势或其它一些方法来调动幼儿注意力,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电教媒体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再配以老师的引导,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地帮助。

1.1 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

1.2 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难点不难

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进行过的常识活动有《京剧脸谱》《小螃蟹的奇遇》等。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完美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使幼儿理解深刻,记忆加强,思维活跃,表达清晰。例如,在故事《鸟类大罢工》教学中,幼儿观看课件时,当草原、森林、自由飞翔欢叫的小鸟这第一个画面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马上被这优美的情景给吸引住了,沉浸到了故事的情境中去。当可爱的小鸟被猎人打死时,幼儿真正的愤怒了,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认认真真地为小鸟想办法,为小鸟而欢乐、难过、愤怒。画面优美,情节扣人心弦,使幼儿始终对故事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了想说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面对教师的一系列开放式思维的提问,幼儿积极地思索,尽情地想象,创造性地表达,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正是由于各种综合感官的刺激,声画并茂,感染力强,把幼儿带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激起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幼儿对作品有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2 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创造性,拓宽幼儿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完美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使幼儿理解深刻,记忆加强,思维活跃,表达清晰。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如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知识与经验有限,但思维却很大胆。他们的想象会让人匪夷所思,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是可以非常丰富与强悍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语言的创造力。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假如我有翅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蓝天上的白云、森林里的小鸟、花园里的花朵、昆山的高楼,引导幼儿想象是如何和白云拥抱、和小鸟游戏、和花朵亲亲、在高楼上看昆山。幼儿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回答问题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的语言在想象中得到了极大的创造,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3 多媒体的画面可塑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目的性,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媒体课件多变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不仅以景激情,给幼儿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又能解决用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活动中的难点,发展了幼儿的非智力目标。相比较来说,智力目标通过幼儿的回答可以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但非智力目标则是隐性的,不易把握。

幼儿的思想是单纯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幼儿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上囫囵吞枣式的无是非辨别可言,他们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的图画。我们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就是将美好和丑恶的事物泾渭分明的刻写在幼儿的思想里,引导幼儿认清事物存在的本质,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多媒体的画面可塑性,能够非常直观地将要颂扬和鞭笞的对象表现出来。

总之,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了多媒体这一手段,为幼儿创设美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美的联想,提高了幼儿审美素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带着困惑和悬念兴致盎然地在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满足他们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在当今的幼儿园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入幼儿园的课程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将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幼儿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幼儿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点。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总之,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现实。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猜你喜欢

作用幼儿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爱“上”幼儿园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