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体育课堂如何使学生“玩”中学

2017-08-28曹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

曹云

摘 要:少年强中国强,为此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愉悦学生的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有技巧性、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带领孩子快乐地活动,幸福地玩,开启学生的智力,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 融乐与学 融乐于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37-01

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喜欢好动、玩心重,所以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里需求,体育老师要把教和玩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富有成效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融合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体育课堂因学生参与而精彩,体育教学因学生展示而高效。所以老师在开展娱乐性游戏活动时,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体质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性别差异要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从而活跃了课堂,激活小学生的活动情绪,提高其对各项游戏运动项目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舒心,玩出信心,使孩子在玩中掌握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则和技能技巧,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下面结合体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使孩子在体育课堂寓乐于学,寓乐于玩。

1 如何科学处理体育课中的教与玩的关系

1.1 小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在小学时期的学生,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以兴趣为动力,寓教于玩,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既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1.2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肺活量小,心率快,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牛的运动负荷小能过大,运动时问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把“教”与“玩”有机结合,无疑是必要的。

1.3 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修养,增强学生体质这一目的,需要学生的自我锻炼和教师的精心教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方法、原则、目的。“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方法,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增强其创造能力,发展其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1.4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老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却听得懵懵懂懂,如果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于教寓乐,寓乐于玩,把寓乐于教和寓乐于玩有机集合起来,学生会自然而然提高了接受效率。

2 寓乐于教、寓乐于玩应遵守的规律

寓乐于教,就是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教学方法,寓教于玩,就是让学生在老师传授的游戏运动中找到乐子,引起情感共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使孩子既锻炼了躲避的技巧,又使身心得到愉悦,同时也不会造成肢体伤害。寓教于“玩”,在体育活动中,玩不是纯粹的漫无目的的玩耍,而是通过玩乐来实现达到的竞技目标,“玩”只是教的辅导手段,以“玩”促练,以“玩”助学,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实现教的目的,体现教的意图。例如,为了锻炼学生打乒乓球的技术,首先让他们彼此玩对打,现场纠正不规范的要领,让他们在玩中掌握砍、削、推、挡、扑、抽、拉。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传授技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例如,对五、六年级喜欢玩篮球的男生,首先就要学会运球,然后再学运球过人,其次是规范定点投篮,跑蓝;再练如何卡位防守;最后学习团队协作打球的技战术,这样既球技精湛,也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体育课中的玩不是放羊式的乱玩,而是有条不紊地玩,例如,例如踢足球禁止无序的哄抢,不能让成群的学生围绕足球在操场上狂奔乱跑,这样使学生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所以开始玩足球时讲清规则,确立好谁是前锋,谁是中场,谁是后卫,使活动活而不乱,动中取乐。

3 灵活运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3.1 集分结合

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常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使学生在教中玩,在玩中学。

3.2 课间穿插

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3 内外联系

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总之,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小学生的个性,展示其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兴趣,这就需要一线的小学体育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遵循体育运动规律,把体育运动游戏化,娛乐化,创新化、开放化,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玩,玩中乐,让小学体育课上出特色,上出成效。

参考文献:

[1] 韩东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策略初探[J].民风,2012,12.

[2] 陈章彩.小学体育与健康“趣味课堂”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6,(71).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
浅析“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